波兰内政部长凯尔温斯基9月18日强硬表态,波白边境口岸将无限期关闭,直至"俄方威胁彻底解除"。而就在三天前,9月15日,咱中国外长王毅刚访问了波兰。
此举直接导致承担中欧贸易90%陆路运输的中欧班列陷入瘫痪,中国外交部此前多次警告和交涉均未奏效。
这场因地缘政治引发的经济封锁,正在演变为一场波及全球的供应链危机。
9月12日,波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单方面宣布关闭所有与白俄罗斯的边境口岸,包括3个铁路口岸、1个汽车口岸和1个卡车口岸。这个决定来得突然,几乎没有给物流企业任何缓冲时间。
直接导火索是波兰声称的"无人机入侵"事件。波兰方面称,9月10日有近20架俄罗斯无人机入侵其领空,加上俄罗斯与白俄罗斯计划在毗邻波兰边境区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让波兰感到安全受到直接威胁。
尽管中国常驻联合国大使耿爽在9月12日呼吁各方保持克制,但波兰仍坚持关闭口岸。到9月18日,波兰内政部长凯尔温斯基明确表示,边境口岸将无限期关闭,直至局势恢复安全。
波兰关闭边境的直接后果是中欧班列大面积瘫痪。作为亚欧大陆最重要的物流通道,中欧班列2024年全年开行量超2万列,运载货物达157万标准箱。
数据显示,约有300列已发车的中欧班列滞留白俄罗斯边境,车上满载电子产品、汽车零部件、纺织原料等高价值商品。这些滞留货物无法按时到达欧洲,导致跨境卖家、欧洲进口商及零售商面临"库存告急"的风险。
马拉舍维奇站作为欧洲最大的中欧班列换装枢纽,承担着超90%的班列换装与换轨任务,如今这个"咽喉"被扼住,整个中欧贸易通道陷入停滞。
欧洲商会已经警告,由于波兰的行动,欧洲供应链成本将直接上涨超过15%。
面对这一突发情况,中国展开了多层次外交努力。外交部发言人林剑首先表示"中欧班列是中波、中欧合作的旗舰项目",希望波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班列安全顺畅通行。
9月15日,王毅外长亲赴华沙,与波兰副总理兼外长西科尔斯基会谈。
会谈后,双方发表联合文件,提到"双方认识到在铁路、海事和航空货运方面提供互利服务,以及强化现有和潜在运输线与物流链带来的好处,愿共同保障中欧班列通道安全畅通"。
然而这些努力并未取得实质性突破。波兰方面坚持安全优先的立场,明确表示边境重新开放的前提是"百分之百确认无安全威胁"。
这场边境封锁造成的经济损失正在不断扩大。中欧班列作为中欧贸易的黄金通道,2024年运输货值已达294亿美元,比2023年增长了84.9%。
对波兰自己来说,这也是"杀敌八百自损一千"的举动。马拉舍维奇站周边地区经济高度依赖中欧班列,边境封锁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波兰全国商会已发布声明对班列中断"深感忧虑",认为这将对其本国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
对中国企业而言,运输成本和时间大幅增加。原本15天左右就能从中国抵达德国的货物,如今运输时间预计翻倍,大量中方企业无法按时交货。
中欧班列受阻并非首次。受俄乌冲突影响,俄罗斯就曾扣查中欧班列货物,导致大量中国货物被迫滞留,无法按时交付。这两次中断暴露了中欧班列的系统脆弱性。
如此庞大的跨境物流通道,覆盖数十个国家上百个城市,需要面临复杂的地缘关系和各种利益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过度依赖单一通道的问题在此次危机中暴露无遗。
波兰此前已有类似操作。早在2024年移民危机期间,波兰前总统杜达就曾以限制铁路货运施压中国,要求中方对白俄罗斯施加影响。这种将经贸通道政治化的操作,似乎是波兰的"杠杆外交"老套路。
中国早已布局多元化运输路线,降低对单一通道的依赖。
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即"中间走廊")从哈萨克斯坦出境,经铁海联运穿过里海,再经阿塞拜疆、土耳其进入欧洲,虽目前运力有限,但能在关键时刻分担部分运输压力。
中吉乌铁路也已经动工建设,这条铁路是打通中欧班列南线的关键一环,未来将穿越高加索地区,连接阿塞拜疆、格鲁吉亚等国家,途经里海、黑海区域,从土耳其、保加利亚等国过境,直达欧洲腹地。
海上运输方面,中国可以通过传统航线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到达欧洲,也可以开发北极航道,这条航线途径国家少,路线更短。
这些替代路线虽然目前成本可能更高,但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战略选择和灵活性。
这场危机正在加速全球供应链重构。德国博世集团已宣布将部分零部件运输从铁路转向海运与空运,尽管成本增加20%-30%,但确保了生产连续性。
这种分散布局可能推动中欧班列向"多线路、多枢纽"模式转型,波兰的枢纽地位将面临匈牙利布达佩斯、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的挑战。
更深层的影响在于规则重构。此次危机暴露了中欧班列缺乏危机应对机制的短板,未来可能会建立"边境安全通报"、"紧急通道预留"等常态化协商机制。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强调:"安全议题不应凌驾于经济理性之上,更不能成为破坏合作的借口。"这一立场正得到越来越多欧洲国家的认同。
波兰无限期关闭边境的决定,表面上出于安全考虑,实则是一场高风险的地缘政治博弈。这场博弈不仅切断了中欧贸易的陆路大动脉,更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
中方虽然遭受损失,但通过多年布局的多元化运输网络,具备了相当的抗风险能力。从跨里海走廊到中吉乌铁路,从海运到空运,中国已经不再依赖单一通道。
这次危机也是一个警示:在国际贸易领域,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地缘政治的风吹草动可能随时中断供应链,多元化、抗风险的物流网络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波兰最终会重新开放边境吗?答案似乎取决于地缘政治而非经济理性。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这次危机,中欧贸易通道将更加多元化,不再过度依赖任何单一节点。这或许是这场危机带来的唯一积极影响。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波兰宣布与白俄罗斯边境口岸将保持关闭 直至局势恢复安全
2025-09-18 21:06·新京报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