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结尾
8月15日,在印度独立日庆典上,印度总理莫迪誓言将继续推进“印度制造”计划,更是表明他将化身“一堵墙”,以保护印度农民利益。
尽管莫迪只字未提关税或美国,但此次表态也被认为是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回应,毕竟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加征的50%惩罚性关税,可谓是全球贸易史上罕见的极限施压。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关税武器正在引发全球连锁反应,更是在印度的牵头下,巴西、南非、印尼等11个新兴经济体已秘密达成三点共识。
那么,印度为何如此硬气?这三点共识又分别是什么?
当普京专机离开阿拉斯加,特朗普面对记者提问时态度已悄然转变,他原本威胁要对从俄罗斯购买石油的国家加征“次级制裁”关税,主要矛头指向中国和印度,但在峰会结束后,特朗普表示“暂缓”该计划,甚至还宣称“已经不必考虑这个问题”。
就连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也曾威胁若美俄峰会进展不顺,将联合欧盟制裁印度,但在特普会后气氛缓和下,这一威胁暂时搁置。
而且特朗普也在福克斯采访中表明:“中国人在贸易谈判里也是十分强硬”,他甚至认为普京和中方一样强硬,但这种将中俄并列的“捆绑式评价”,也揭示了美国高压策略在两大国面前接连失效的焦虑。
毕竟这场原定仅30分钟的“一对一”会谈,意外延长至近三小时,双方代表团从一对一扩大到五对五,红毯、专车共乘、共同进餐等精心安排的细节,掩饰着乌克兰问题上的根本分歧。
可尽管会谈持续近三小时,但美俄最终未签署任何正式文件,不过美国推迟对俄制裁,将经济施压工具转化为后续谈判筹码,而普京拒绝无条件停火,既给特朗普扮演“调停者”的空间,又保住俄方战略主动权。
特别是美方还默许中印两国继续购买俄油,为俄能源出口保住关键市场,但普京坚持“承认四州主权+乌中立化”的停火前提,而特朗普仅定位为“停火协调者”,回避领土问题决策。
毕竟这种分歧也在选址时就已现端倪,阿拉斯加会谈刻意远离欧洲,将法德等国排除在外,引发欧洲对“美俄私相授受”的焦虑。
不过当特朗普对华改口风后,莫迪就在8月15日的独立日宣言中,面对数万民众发出宣言:“保护农民是底线,印度绝不妥协!”
这也直击美印贸易谈判的“死穴”,毕竟农业关乎印度约42%人口的生计,开放美国转基因大豆和乳制品市场无异于政治自杀。
而且特朗普的要求也堪称苛刻,那就是印度全面开放农产品和消费品市场,实现美国商品零关税准入,大规模购买美国能源产品,并投资美国制造业促进产业回流。
当50%关税重锤落下,印度卢比汇率应声暴跌,外资加速撤离,GDP增速预测被下调整整1个百分点。
但莫迪的反击也迅速而精准,印度取消国防部长辛格访美行程,暂停采购美国“斯特赖克”装甲车、“标枪”反坦克导弹和P-8I反潜侦察机等武器装备。
不过更令华盛顿震惊的是,印度探索用人民币结算俄油交易,此举若成行,将会直接撼动美元石油体系的根基。
甚至在印度的牵头下,巴西、南非、印尼等11个新兴经济体已秘密达成三点共识:建立本币结算通道、共享能源供应链、协调报复性关税措施,这些国家GDP总量占全球22%,正在改写“西方定价”的旧秩序。
就连巴西总统卢拉也明确表态:“巴西不会向美国低头,如果美国不愿购买巴西的产品,巴西将寻求其他市场,包括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特别是当金砖国家的团结姿态,也为印度提供了与美国博弈的重要筹码。
而且莫迪还计划8月底访问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这将是七年来印度总理首次正式访华,随后他还将在新德里接待普京。
同时,印度放宽中资准入限制,例如塔塔集团与比亚迪展开电动车合作,甚至罕见采购15万吨中国豆油,这些动作也在边境冲突后几乎不可想象。
最为主要的是,在美俄会谈结束之际,中国宣布王毅外长也将于8月18日至20日访问印度,不过这一时间点也绝非偶然,毕竟美国推迟二级制裁创造的缓冲期,也为中印协调立场提供了难得机遇。
尽管中印存在分歧,但在能源安全、地区稳定和去美元化等领域,两国则是面临共同挑战与利益,特别是当俄美近期的互动,也在客观上促使中印利益向同一战壕靠近。
主要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 2025-08-15《莫迪誓言“印度制造”:我将像墙一样捍卫印度利益,绝不妥协》
北晚在线 2025-08-08《莫迪将时隔7年再访华,并前往天津参加上合峰会》
观察者网 2025-08-08《印度总理莫迪内外交困,“不忍了,开始反击特朗普”》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