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晨7点半,李奶奶慢悠悠地睁开了眼睛。
她并不急着起床,而是拿起手机浏览新闻,甚至常常赖到8点才慢慢从床上爬起来。

这样的习惯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最近,李奶奶却开始注意到一些问题——早上起得晚,似乎让她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甚至晚上也睡不着了。
她的子女开始担心,“难道晨起太晚,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吗?”
事实上,很多老年人在步入65岁后,都会有类似的习惯,觉得“睡个懒觉”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医学专家指出,晨起时间和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尤其是65岁以上的群体。
今天,我们来探讨:为什么老人不宜晨起太晚?专家建议的最佳起床时间是多少?

很多人都有这种误解,认为睡觉充足,晚点起床只要不影响生活作息,应该没什么大碍。
但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而言,过晚的起床时间,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
研究发现,长期熬夜和晚起会扰乱生物钟,导致老年人的作息不规律。
身体内的褪黑素分泌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
而晚起导致的光照不足,会影响维生素D的合成,这对老年人的骨骼健康尤为重要。

此外,老年人的新陈代谢逐渐放慢,早晨活动不足可能导致血糖调节异常、心血管健康问题的加剧。
专家表示,早晨7点至8点是老年人开始一天活动的最佳时间段,这有助于激活体内的生物钟,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循环。
增强免疫力,减少生病风险:
研究表明,早晨第一时间接触阳光,可以刺激大脑分泌“愉快激素”——血清素,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让老年人更少患上感冒、感染等疾病。

提高精神状态,改善睡眠质量:
持续早起的习惯能够帮助调整睡眠周期。
科学证明,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白天活动有助于晚上进入深度睡眠,避免失眠,提升第二天的精力和活力。
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早起不仅能够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适当的晨跑、散步等轻度运动还能增强心脏功能,降低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发病风险。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
65岁以上的老人,应该在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保证每天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尽量避免深夜熬夜,特别是晚上看电视、玩手机等,容易影响睡眠质量。

建议早上7点前起床,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早起后进行适度运动:
早晨起床后,可以先进行一段轻松的晨跑、散步或者伸展运动,帮助身体激活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
即便是简单的拉伸和呼吸练习,也能有效提高身体的活力,改善心血管健康。
每天保证足够的阳光暴露:
早晨阳光中富含紫外线B,能够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对老年人而言,维生素D对骨骼健康和免疫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每天早晨,可以通过30分钟至1小时的户外活动,确保自己获得充足的阳光。
医学共识普遍认为,老年人的健康状态与作息规律紧密相连。
65岁以后,早晨适时起床、保证充足的日照和适度的运动,不仅能帮助调整生物钟,还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免疫力,并降低多种健康风险。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从今天开始,试试规律的作息和充实的早晨活动,让身体越来越健康,生活越来越精彩!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注:具体健康情况仍需前往当地正规医院面诊,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更适合的治疗和调理方案。
参考资料:
《老年人健康管理与养生指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维生素D与老年人骨骼健康的关系》——《营养学报》
《睡眠与老年人健康》——《睡眠医学杂志》
《晨跑与心血管健康》——《运动医学期刊》
《老年人免疫力提高的有效方法》——《中华医学会杂志》
《睡眠不足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老年病学杂志》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