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游戏圈又热闹起来了,尤其是玩SLG的玩家,大部分都在提问:《率土之滨》真的被抄了吗?
这是因为在8月11日,这个案子的二审进度曝光,法院认为目前还无法给这件事情定性,官司还要继续打。
随后,《率土之滨》在自家公众号上抛出一句“原创不止,捍卫不休”,态度异常明确,那就是这事儿还没完!
所以,这个瓜咱们还可以继续吃,现在就等着案子继续审,总有尘埃落定的一天。
不过话说回来,玩家还是比较关心抄袭的问题。法院没判,不等于玩家心里没有判断力。
实际上,在这个消息传播过后,很多玩家都在力挺《率土之滨》,支持官方继续维权,认为每款游戏的独特性都该被珍视,希望这次这次官司能有个公正的结果。
当然,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也看懵了:毕竟这两款游戏的题材都是三国,玩法也都是SLG,有点相似不是正常吗?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你把两款游戏并排打开,很多东西就藏不住了。
比如地图的六边形格子布局,主城、要塞、资源地的分布逻辑,甚至木头、铁矿、粮草这些资源点的图标设计,都高度趋同。还有武将系统,虽然用的都是三国人物,但属性数值、专属战法,甚至是一些战法转化机制,文字描述都近乎一模一样。
让人不能忍的是,你武将的基础数据、战法这些都可以说,是受到了历史文献的影响,不谋而合对不对?
但为啥整个赛季制的推进节奏、同盟攻城略地的目标、打关卡抢洛阳的核心玩法框架,这些游戏的底层玩法框架,都做得跟“亲兄弟”一样?
还有连游戏CG播片的素材,为啥都要整得差不多?
这就实在太过分了,搁谁头上也忍不了。
只不过,现在的问题在于游戏创意本身不好界定,之前也没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子,法院也难判。
这也是为啥法院要发回重审,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希望双方可以拿出更多更详细的证据出来,把这个官司作为业内典型给判了,避免后续还有这种李鬼装李逵的纠纷冒出来。
当然,正如前文所述,对于这个“抄没抄”的问题,其实不论是厂商,还是玩家,心里早就有了一个答案。
别的不说,单看今年《率土之滨》的市场成绩与占有率很能说明问题了。
其在1月到6月11日iOS平台下载量总计超80万次,对比《三战》、《三谋》的iOS下载数据,要高出40个百分点。
在这数据的背后,所反映的不只是产品迭代的问题,更在于游戏研发团队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对新内容的持续原创能力,以及对玩家反馈快速响应、不断优化版本的扎实执行力。
十年来,《率土之滨》不断推出青春服、小程序版、实时天气、群体AI、水战系统等创新内容,证明了其研发体系的成熟与韧性。
只能说,官司能不能打赢是一回事,游戏能不能成为市场“常青树”,则是另一回事。
靠着“借鉴”,某些厂商或许能省去初期研发成本,快速抢占用户,但没有经历过从0到1的打磨,缺乏对核心玩法底层逻辑的深刻理解,往往难以应对长期运营中的挑战。
当新鲜感褪去,谁会游泳,谁在裸泳,答案一目了然。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