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了还一根白头发都没有,看上去像个奇迹似的。身边人纷纷羡慕,说是吃得好、睡得香、保养得好,老天眷顾。确实,大多数人步入花甲之年,头发已经或多或少变白,不少人甚至早在五十出头时就白得差不多了。

可医生提醒,年过65岁却毫无白发,其实不一定是件值得高兴的事。表面上看是年轻,但从医学角度分析,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某些信号,这些信号容易被忽略,但背后却藏着几种不容小觑的健康隐患。
有些人说自家老爷子到老都没有白头发,说是“长命百岁”的象征。也确实有不少长寿老人发黑皮好,看着硬朗极了,但医学上并不认为“无白发=健康”。头发的颜色其实和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密切相关。
人老了,黑色素细胞功能减退,就逐渐变白,这是自然衰老的表现。可如果一个人年纪大了头发还黑亮,很可能黑色素代谢出了问题。

这个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光鲜,背后可能代表身体处于持续“应激状态”,尤其是长期的内分泌紊乱或肿瘤激活状态。
睡眠问题就是其中一个线索。随着年纪增长,人体褪黑素的分泌本来就会减少,可那些头发依然漆黑的人,有时反而表现出失眠、浅眠,甚至整夜辗转反侧。这可能是交感神经处于高活跃状态造成的。
交感神经兴奋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让人更“警觉”,但这种“警觉”不是好事,它会导致深度睡眠减少,长期下来就出现了记忆力减退、反应变慢等问题。有些老年人白天打盹,晚上清醒,其实是睡眠节律紊乱的一种表现,这种状况往往会让身体慢慢透支。

血压方面也不能掉以轻心。中老年人群的血压原本就不稳定,可那些表面看着年轻的人,经常会被高血压“偷袭”。有的甚至日间正常,一到夜里就飙高。
这种血压的异常波动不易被察觉,尤其是晚上睡觉前突然心悸、头胀,早上起床后头晕,这些其实都是血压不稳定的表现。血管的弹性下降加上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变差,很容易导致瞬间血压剧烈变化,进而增加脑卒中或心脏病的风险。

有研究发现,65岁以上人群中,夜间血压异常升高的人,比血压平稳的人中风几率高出近两倍,而这些人大多数并不自知,外表依旧显得“年轻健康”。
情绪波动是另一个隐蔽的“症状”。人一旦老了,性格容易变得敏感,尤其是那些看着“冻龄”的老人,不少其实脾气不太稳定。有医生在门诊遇到过不少这类患者,头发黑亮、皮肤紧致,但情绪却大起大落,有时一件小事就能触发怒火或焦虑。

这和脑内神经递质变化有很大关系。年纪大了,脑部多巴胺、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逐渐减少,而这正是调节情绪的关键物质。若身体在表面维持“年轻态”的时候,内在却面临神经递质失衡,情绪自然波动大,很容易诱发抑郁或焦虑状态。
有数据指出,中国老年人中约有20%的抑郁比例,而这些人很多都没有明显的身体疾病,却表现出睡不好、烦躁、情绪低落等情况。

最值得警惕的,还是潜在肿瘤的风险。一些癌症患者在早期阶段,激素水平会突然异常。比如黑色素瘤、肺癌等疾病,在初期可能通过刺激黑色素细胞,使得头发反而发黑。
也就是说,一些恶性肿瘤在初发阶段会诱导黑色素细胞异常活跃,外在表现就是头发黑、皮肤颜色变深。但这并不是健康的象征,而是病变细胞干扰了正常代谢。
有位肿瘤科专家曾表示,他们在临床上见过不少患者,来时自述“没啥症状,就是最近感觉头发黑了、精神特别好”,可结果却是癌症晚期。

有研究提到,在一些癌症前期,患者身体激素波动剧烈,尤其是促黑素细胞激素异常升高,这些变化不易察觉,却可能提前透出身体内部的巨大异常。
有人会说那是不是所有头发不白的老人都要警惕这些问题?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有的人确实基因好,家族里几代人头发到老都不白,这种情况往往是遗传因素主导的,不必过分担忧。
可要警惕的是,那些突然“变黑”或者六七十岁依旧乌黑亮丽的头发,如果伴随睡眠差、血压高、情绪不稳这些症状,那就该及时做个全身体检,排除潜在风险。

对于普通人来说,健康不在于头发颜色,而在于身体各个系统的平衡运转。衰老是自然规律,毛囊衰老、黑色素减少也是生理变化的体现。刻意去追求表面“年轻态”反而会掩盖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
很多人爱去染发遮白,看起来是“保养”,可医生却更关心这些“没有白发”的人是不是存在激素异常、内分泌紊乱、免疫系统过度激活等问题。

说到底,头发颜色只是表象,而睡眠、血压、情绪、内分泌这些才是真正影响寿命和生活质量的关键。长寿的标志从来不是表面的“年轻”,而是血糖稳定、心态平和、入睡快醒得早。
真正的健康是内外一致,不靠掩饰,也无需炫耀。老年人更应该注重身体变化,而不是纠结于一根白发有没有冒出来。
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小,其实是很有代表性的医学观察。医学上对老年状态的判断,并不完全依赖表象,而是更多通过内在指标,比如骨密度、肌肉量、睡眠质量、内脏功能等来判断健康程度。真正该关注的,是那些“看着好”但“感觉不对”的信号,而不是只盯着镜子里的黑头发笑呵呵。

所以,下次看到一个65岁还没有白发的人时,也别急着羡慕。可以祝福他健康长寿,但也别忘了,身体每一个异常都值得留意,别让一头黑发蒙住了警觉的眼睛。
参考文献:
[1]吴阶平,裘法祖.《内科学》第九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徐春雨,刘洪飞.老年人高血压的诊疗新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4,44(5):415-420.
[3]王志勇,李晓宁.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8):856-861.
[4]罗小军.肿瘤相关黑色素代谢异常的机制探讨[J].中国肿瘤临床,2023,50(10):789-794.
[5]高颖,马俊.老年抑郁症的诊断与识别[J].中华精神科杂志,2024,57(2):133-137.
更新时间:2025-11-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