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2日),2025(第十八届)中国化妆品大会在上海虹桥绿地铂瑞酒店举办。本次大会以(科学*美)超周期为主题,主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美学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悦笛带来《走向全球与回归本土的生活美学》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刘悦笛演讲摘录:
中国美学历史悠久
化妆品产业是一个向美而生的产业,符合美学经济学或生活美学产业讲的:“美既是一种消费力,同时更是一种生产力”。
所以,美妆其实是人类最直观的生活美学。
中国人化妆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国的美妆和化妆,也经历了返本开新的过程,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国美的力量。
——先秦时代质朴,西汉、东汉、三国魏晋到南北朝时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到了盛唐,美妆越来越浓烈,经过了晚唐的衰落,两宋又开始产生朝着质朴的方向变化,比如南宋的妆容更加简约,然后再经历明清时代一直到如今。
总结起来,就是朴素至极走向绚烂,绚烂至极又归于平淡。如今,当代中国美妆再度面临走向绚烂之美的阶段,这跟中国文化的重新复兴息息相关,也符合了中国美学发展的主流。
中国的美学本身是生活的美学,不是艺术的美学。
生活的美学有两个基本的思想渊源:孔子和老子——孔子开创了中国美善合一的儒家美学,老子开创了中国道法自然的道家美学,因此,中国从一开始就走上了生活美学的道路。
中国古典美学具有三原色:儒家美学(红色)强调的是尽善尽美;道家美学(绿色)强调的是法天贵真,要追寻自然;禅宗美学(蓝色)强调的是明心见性,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上的美善合一(尽善尽美的追求)、美真冥一(追求本真和天真)、美心融一。
当代中国需要“美道”
当下,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我们怎么体现出中西美妆的历史差异?
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能否在当代倡导一种美妆之道。
我认为美妆是当代最前沿,或者说最直观的“生活美学”。所以,我想提出一个词——妆道,即中国人的化妆之道。如同我们有茶道、香道、花道、服道一样。
这些年我也跟美妆行业有一些合作,包括参与了欧莱雅入华25周年发布的《中国美之变迁》白皮书的活动。当一个国际品牌落地在世界各国时,一定要跟本土的文化做一些结合;还有一次是与花西子合作,共同发布了一个全球首届“中国妆”的倡议。我们一定要知道中国美的维度到底是什么。
这关乎到什么?
——中国其实需要整体的美学规划。
我们走出国门,总是说“中国的小商品”,而不是中国的文化走出去。但其实,中国在每个时代只要经济发展好了,社会发展健康了,都会是一个特别美的时代。所以中国文化也需要整体的美学规划。因为本来我们就是一个美善大国、礼乐之邦。
人类最高的境界,都是在音乐、审美中实现的。
为什么强调生活美学,也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很早就被赋予了审美化的追求,中国人的审美在古代就被奠定了生活化的根基,可惜我们把这个传统丢了。
所以,中国人在重新追求美好生活的时候,我一直说美好生活分两种:好生活、美生活。好生活是有质量的生活,美生活是有品质的生活。美好生活一定以好生活作为根基,但反过来美生活可以提升和升华好生活。我们现在就处在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
生活美学的目标:
让人人都成为生活艺术家
所以,生活美学到底讲的是什么?
要从大家身边用的每个化妆品、每个小物件开始去思考和落实,这才是生活美学的真谛。
比如我们今天住酒店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插头都是二孔和三孔在一起,插了二孔的插不了三孔的,设计师有没有想过把这个插头从竖过来变成横过来?
因此,生活美学是对实践美学的落归,实践美学是生产的美学,生活美学是消费的美学。大家多数是化妆品的生产者,恰恰积蓄了这种生产的力量。
而且,审美也是人类创造力最后能守住的底线。因为,人工智能无论在算数上、力量上都能远远超越人。
这几年我们不断把生活美学做外推,比如,做了中国小镇美学评选工作、城市美学、都市设计美学等。生活美学的目标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人人都成为生活的艺术家,把我们的生活打造成艺术品。
当我说你、我、他都是生活的艺术家时,就是把艺术向下拉的同时,把生活向上拉。美妆也好、化妆也罢,都起到了生活艺术家的作用。
第十八届中国化妆品大会由化妆品观察、CiE创新展联合主办,福瑞达生物股份、诺斯贝尔、星月生物、中通生化、合众集团战略合作。
【版权提示】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品观网/品观APP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对本站其他内容有授权需求,请联系meiti@pinguan.com。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