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贵阳9月21日电 9月20日,贵州民族大学在校内举办“科技·自然·艺术三重奏——探索科学中的创造力”主题科普活动。这是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后,该校举办的全国首个科普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吸引了全省16所中小学近百名学生参与。
活动现场。贵州民族大学供图
本次活动以《贵州高校科普能力提升基地》项目为依托,在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提升计划的支持下,整合科技创新、工程与技术、非遗技艺、药用植物组培、微生物培养等特色学科资源,设计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科普内容,旨在通过全社会协同参与,厚植科技创新土壤,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探索科技奥秘。贵州民族大学供图
活动以科技创新与工程技术、药用植物及微生物、非遗扎染与刺绣为核心方向,精心设置“科技交响曲——科创编织智能未来”“微观绿宇宙——从种子到细胞的生命解码”“大地调色盘——自然色彩与民族智慧的对话”三大板块特色活动,带领学子开启跨领域的探索之旅。
在“科技交响曲——科创编织智能未来”板块,同学们可参与水火箭制作、VR体验、激光与3D打印等活动,还能与AI下棋机器人展开趣味对弈,在动手实践中感受科技创新与工程技术的独特魅力。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与微生物形态。贵州民族大学供图
在“微观绿宇宙——从种子到细胞的生命解码”板块,专业老师通过微生物与健康主题讲座科普基础常识,采用视频和图片展示植物组织培养的无菌操作,研究生和本科生志愿者指导中小学生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药用植物百部、菘蓝等组织培养操作的关键技术,让大家深入了解药用植物及微生物的奥秘。
体验靛染技艺。贵州民族大学供图
在“大地调色盘——自然色彩与民族智慧的对话”板块,“青出于蓝——植物之色与传统印染中的民族智慧”活动从染出青色的原材料——蓝草切入,通过图文讲解、实物观摩理解青出于蓝的含义,并通过亲手扎染染色理解靛蓝氧化还原的上色原理;“红色美育教育+刺绣”活动通过共读《红军针》绘本,体验非遗“苗绣”技艺。
贵州民族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通过多元形式和丰富内容,既展现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又为中小学生提供了接触科技、感受科学魅力的窗口。(王秀芳、实习生罗飞燕)
更新时间:2025-09-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