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分享5道养生药膳

民俗里有“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的说法。秋分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凉爽的秋季,在这一节气的清晨或傍晚,人们都能从风中感受到秋凉之意。

秋分是热转凉的交接时期,昼夜温差加大,气温下降,雨量减少,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燥气明显。秋分之前,尚有暑热的余气,多见温燥;秋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寒凉渐重,多出现凉燥。这时通常会出现口鼻咽喉痛痒、指甲头发干枯、皮肤干燥等秋燥表现,缓解秋燥是秋分养生的关键。

同时,人体的生命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秋分后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饮食起居、养生保健等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分享5道养生药膳

以下推荐5款适合秋季食用的药膳。注意所有药膳不宜隔夜食用,当日煮当日喝最佳。

石斛沙参炖鸡汤

材料:

石斛15克,沙参15克,茯苓15克,土鸡(去皮) 250克,生姜2片,食盐适量。

做法:

1.土鸡洗净去皮,斩成小块备用。

2.将石斛、茯苓、沙参洗净备用。

3.所有材料一并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清水,先大火煲沸,再改小火煲1小时左右,加入少量食盐即可。

功效:

滋阴润燥,祛痰止咳。

山药党参猪肺汤

材料:

猪肺半个,党参、山药各15克,蜜枣2个,食盐适量。

做法:

1.猪肺洗净后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翻炒沥干水分。

2.党参、山药、蜜枣洗净备用。

3.煲中加水适量,将所有材料一同放入煲内,先用大火煮沸,再转小火继续煲1小时,最后加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

补肺固表,益气健脾。

太子参玉竹煲排骨

材料:

猪排骨300克,太子参10克,玉竹15克,生姜2片,食盐适量。

做法:

1.太子参、玉竹提前30分钟泡水备用。

2.猪排骨切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备用。

3.上述材料全部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煲

1.5小时,放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功效:

补气养阴,润肺止咳。

山药百合粥

材料:

大米100克,山药片、百合各20克。

做法:

1.山药、百合洗净,清水浸泡3小时备用。

2.大米淘洗干净备用。

3.所有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煮30分钟,成粥即可盛出食用。

功效:

化痰止咳,强健脾肺。

乌梅菊花茶

材料:

乌梅9克,菊花5克,生甘草3克。

做法:

1.乌梅、菊花、生甘草一同放入茶壶中,加入清水煮沸。

2.过滤取汁,即可饮用。

功效:

润肺防燥。■

【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作者:黄卫玲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6

标签:养生   秋分   药膳   时节   山药   食盐   乌梅   放入   材料   太子参   沙参   功效   石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