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中试“服务菜单”发布,40家平台精准“导航”|科创天府·智汇蓉城

生物医药中试“服务菜单”发布

40家机构服务能力一图尽览

深入推进“立园满园”行动

为科研成果加速转化与产业化

提供“一站式”服务


深入开展“进解优促”工作

擦亮“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品牌

9月12日

“科创天府·智汇蓉城”

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域

中试平台场景创新发布专场活动举办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

聚焦生物医药产业转化痛点

精准链接创新资源



企业之“需” 服务之“应”

生物医药中试“服务菜单”发布

机构与企业现场提需求、敲合作


生物医药研发与转化,从前期研究到临床试验,最终获批上市,是一个需要持续大体量投入的过程,生物医药中试平台在加速研发进度、降低研发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等方面,无疑能在很大程度上助力生物医药创新穿越“死亡谷”。



“企业的创新药制剂,需要按照放大量产的标准,开展生产技术验证,可以找到怎样的平台,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药物量产需要在更低成本更高效率下生产出更高优质可靠的产品,有没有中试平台能对接我们的产业化验证?”……


回应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需求,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企业之“需”成为服务之“应”。



“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规模量产,往往面临工程化验证难、工艺放大风险高、市场匹配周期长等挑战,此次活动核心是整合中试平台服务资源,与有需求的企业见面,推动现实需求与解决方案的有效衔接。”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活动现场,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发布了《成都市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中试平台及概念验证中心场景清单》(以下简称“清单”)。这份清单如同一份详尽的“导航图”和“服务菜单”,集中展示了40家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中试平台及概念验证中心的核心服务能力、技术特长和特色领域。



“此次发布的清单聚焦生物医药产业领域,整合原料药、化学药、生物药、中药等产业细分领域的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构建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专业化中试服务网络,为创新项目提供从实验室到量产线的全周期支撑。”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秘书长焦险峰介绍。



作为清单中的服务机构代表,华曙图灵3D打印高端医疗器械创新概念验证中心通瑞生物核医药全产业链创新与中试平台进行了现场推介,分别介绍了两家机构在3D 技术高端医疗器械和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专业化中试服务能力、先进设备和成功案例。在现场,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就与华曙图灵进行了实质性合作洽谈。


成都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能力很强,此次与企业面对面的对接,让我们的服务能更精准地找到契合的企业,在为研发提速的同时,为企业压缩创新成本,实现高效转化。”通瑞生物运营总监罗玉熙说道。



政府搭建互通平台,让我们概念验证中心的服务,能迅速适配到所需企业,无论对于服务平台还是创新企业,都能在很大提升联动效率。”华曙图灵注册经理汪茹分析,医疗器械与药品行业专业性强、细分程度高,“这种供需‘面对面’的方式务实且高效,现场谈了多家企业的技术合作需求,下来我们会迅速落地对接达成合作。”


顶尖学者创新项目如何加速转化?

血管会“重生”、中药变“糖粉”

给硬成果一个放大的“实战场”


在此次对接会上,多位顶尖学者携其团队研发的医疗创新技术集中亮相。



西南交通大学黄楠教授团队带来了“具有颠覆性的再生医学功能的新一代血管支架”的创新项目。该项目“主攻”当前血管支架在临床应用中普遍存在的再狭窄、晚期血栓、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等并发症难题。基于这一痛点,黄楠教授团队成功研发出新一代血管支架产品。这项技术所发展的血管支架在实现对血管支撑功能的同时,从支架介入血管起到完全降解过程中全生命周期对血管病灶再生修复,逆转血管病变,能显著降低因不降解的传统支架植入引发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心源性死亡率,展现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从概念验证和中试至规模应用的全生命周期中对企业的培育和服务,对初创企业的成长来说非常关键。”黄楠教授分析,生命科学作为交叉学科,其创新过程尤其需要跨学科、跨领域的协作创新,运行高效的中试平台能大大提速成果技术转化的路径与效率,这种对接会“帮在了点子上”。


电子科技大学基础与前沿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员马莉推介了“用于无标记分子检测的DNA微阵列生物芯片”的创新项目。依托自主研发的DNA微阵列、纳米级自组装、表面等离激元光传感三大核心技术,马莉团队开发了高精度、低成本生物芯片,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医疗领域分子级诊断领域。



“我们的研究方向属于精准检测领域,目前项目正处于概念验证阶段,此次发布的清单中,我们也关注到多个该领域的中试平台,后续将积极对接、深入沟通。”马莉继续说道,“政府搭建的对接平台,对成果转化各方深入了解后完成的探索,此次交流的各方都是带着明确的合作供需计划,所以沟通得很深,也容易产生转化的实效。”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定堃教授团队推介了“新型中药口腔速溶剂”的创新项目。“我们突破了中药‘良药苦口’的千年难题,首创‘辅料速溶、药物少溶’技术,使患者能够像服用糖粉一样轻松服药,真正实现‘无水服药’。”团队相关负责人介绍。



眼下,该团队的部分研究成果已进入中试阶段,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正面临寻找适配中试平台的问题。“实验室的小型设备参数无法直接套用到大型生产线,工艺放大后如何保持产品的稳定性与一致性是一大挑战,中试环节投入大、风险高,单靠高校团队也难以承担。”团队相关负责人欣喜地表示,“这次活动的供需适配度很高。在天府国际生物城等中试平台就能找到适配平台服务,我们已经在现场完成初步确认,接下来就是去现场进行深入对接了。”


近年来,成都着力打造西部中试中心,通过中试验证为生物医药产业领域赋能。为推动中试平台的建设,成都市出台了《成都市建设西部中试中心实施方案》和《成都市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资助管理办法(试行)》,在创新药、中医药、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细分领域建设市级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40个。


出品:成都科技融媒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5

标签:科技   精准   天府   生物医药   蓉城   菜单   平台   成都市   领域   企业   生物   血管   支架   团队   概念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