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华县741的童年

故乡的云

——思念爸爸

作者:齐忆南


乡愁是一种寻根的情愫,像漂泊的扁舟找寻温柔的港湾,迫切得想与已逝去的热辣辣的阳光,肆无忌惮的爽朗笑声,在母亲背上的安逸建立永恒的联络。也许人们用“物是人非”来形容故乡,于我,故乡”物非人非”,已化作一片废墟,浪迹天涯,却并不妨碍我有乡愁。

华县741 自秋庭牧歌

我在陕西华县华山半导体材料厂(军工代号741)家属院度过童年,12岁随父母迁居西安,研究生毕业在西安军工研究所工作多年,结婚生子,后又远渡重洋去新西兰深造,获第二硕士学位。之后,爸爸重病,又发生了疫情,我毕业后返回中国,定居上海,先后在民企,外企任工程师数年,权衡再三,再次携全家重返新西兰奥克兰工作生活,现移民海外。已过不惑之年,潦草半生,回首向来萧瑟处,似乎故乡的云能多少抚慰一点内心的风雨。

741在五龙山脚下,家属院旁边有一条大河,河上的桥我们叫“大桥“,河水从山里来,河的另一边是五一六部队。我童年的一切奇思妙想,奇趣横生,奇光异彩,乃至奇谈怪论皆从这清幽的世外桃源获得,这种生命之初的情感体验是我的生命之源, 就像小时候和爸爸在五龙山找寻泉眼,看到小小的,清澈的,冰凉的泉水汩汩溢出,眼中充溢着琉璃绚烂的惊喜。

早期的516大桥 自秋庭牧歌

成年以后,尤其是有了孩子后,我生命的主题一直是超越自己,走出舒适区,更高,更快,更强。曾经拥有的,价值很快被否定,很快被抛弃。否定父母的教导,否定曾经的认知,好像否定抛弃旧的一切,才能证明遇到了更好的自己。忘记了,小时候爸爸拉着我的小手,仰望满天的银河繁星,专心致志听爸爸讲哈雷彗星;忘记了,正月十五,厂里放烟花,是那种绚烂的礼花过后有无数小小降落伞飘下来那种,小小的我如此迫切渴望得到一个降落伞,追逐在黑夜的田野中不辨方向。

童年生活的这片土地究竟构成了我人生的多少要素?这莫名的乡愁是不是纯属多余?一路风景,我看到过乱花渐入迷人眼的旖旎,看到过八千里路云和月的雄心,看到过身世浮沉雨打萍的骨感现实,看到过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打破头的狗血。可我仍然有看清风皓月,寂寂深山暮的清冷心境,仍然有专心致志,迫切渴望的生命源动力。虽然经历过太多的挣扎,彷徨,游离,但都能重回本心,只因为童年时期在桃花源建立的稳定澄净的内核。这大概是我乡愁不断地原因之一,虽然我已没了家乡,没了寄托物。

原因之二在于我对父亲的思念。爸爸故去快两年了,仍旧时常入梦。我和爸爸的性格是一样的,雷厉风行,不喜欢拖泥带水,可浓浓的思念实在无法化解。爸爸是我文学爱好的领路人,没错,我是工程师,写代码的,但至理名言说“不当厨子的裁缝不是好司机”,就要主打一个生态多样性。我在11岁,12岁左右阅读了大量世界和中国著名中篇小说,大概五十多部不止,那时,爸爸在陕西省委党校进修,这些都是他的课本,这些书现在还保存着。比如我对美国的认识不是始于麦当劳,自由女神像,而是始于在华县,暑假里,赤日炎炎,中午听着蝉鸣,阅读了《通过大草原》,思绪徜徉在美国西部淘金路上的移民大篷车队,通过大草原前往加利福尼亚,面对疾病,饥饿,死亡,相互扶持。勇敢和浪漫的气息就这么氤氲在我幼小心灵里,那是无法抹杀的烙印。回头看来,少年时期大量的阅读会对人的认知,甚至性格有深远的影响。

华县741 自秋庭牧歌

爸爸时常带我登五龙山,说是锻炼我的体力和意志力,但是我记得,只要我喊累,爸爸就二话不说背着我,小时候登山就登了个寂寞,全靠爸爸背。爸爸喜欢做手工活,三年级时,学校有了一位可以教我们小提琴的老师,爸妈给我报了名买了琴,但爸爸坚持自己给我做提琴谱架。他用落地风扇底座和长长的杆做支架,把铁簸箕重新铸型做成放琴谱的地方,再把铁簸箕焊到支架上端。做了一个礼拜,爸爸喜气洋洋和我得瑟:“架子高低可以调节,看,就拧这个旋钮。” 我根本不买账,觉得别人的都是买的,放琴谱的都是可折叠镂空的,我这个是簸箕做的。晚上去学校上课,爸爸把琴谱架给我扛到教室,我现在都记得自己很脸红,不好意思,但是一位老师走过来仔细端详这个异类的琴谱架,连连称赞说做得好。一直以来,我在追求外界的认同上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生命就等待我醒悟的那一刻,“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仰望你,阶上有人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正的自己。”如果能重新选择,我会多用用爸爸给我做的琴谱架,因为那是世间独一无二给予我,属于我的。

我此生很大的遗憾在于爸爸病情突然恶化前的几天,他去超市买东西,我没有陪他一起,我很久没有陪爸爸了,忙于工作,忙于自己的家庭。记得那天快过年了,好不容易回了趟西安看爸爸妈妈,结果我还在写代码,写得不顺利,对谁也不搭理,对谁讲话都没有耐心。我太应该和爸爸再逛逛超市了,人生的遗憾就这么留下。此后,逼着自己做到工作生活再不顺利,也必须忍耐承受下来,但凡迁怒,即是大罪。爸爸弥留之际对我只说了一句:“好了,我们都努力过了。” 我泪如雨下。。

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间萌萌的帅哥是我爸)

爸爸的一生是努力的,积极向上的一生。但我觉得似乎过于努力, 过于吃苦了。他年轻时参军入伍,我看过爸爸18岁写的日记,记得一个片段,新兵连里没有笤帚,他想,不等不靠,自己动手扎一个笤帚,也方便了战友。新兵连结束,爸爸在日记里写:“请把我分到最艰苦的地方,我要扎根边疆,守护祖国。”果然,爸爸被分到了川藏高原的基建工程兵铀矿地质部队,为国家寻找制造原子弹的含有铀-235的矿岩。穿林海,过草原,爬雪山,这不是戏词,是爸爸当兵的日常生活。在藏区骑马一天一夜冻僵倒地,被藏族同胞救起,他和我说过,部队撤离那里时,他没来得及去人家家表示感谢,留下点钱,感到很遗憾,人家救了他的命,把他们家的新棉被全都拿出来给爸爸和战友用了。爸爸一直随身携带标定铀-235辐射源,我问:“为啥就不能大家伙轮着带这玩意,为啥你就主动申请成天挂你一个人身上?”爸爸严厉制止我说:“我是队长,我身体好,那没有啥。”我严重怀疑爸爸患癌是由于年轻时多年暴露在核物质辐射下。

记忆中的爸爸一直带着眼镜,我隐约记得,小时候一天放学回家, 爸爸一只眼睛用纱布蒙着, 但他看到我,还在冲我笑,伸出手要拉拉我的小手。妈妈说是爸爸眼睛又做了手术。后来长大知道了,爸爸在四川当兵时,地方发生了火灾,他参与了救火,行动中烈焰灼伤了眼底。。爸爸在部队荣立过个人三等功,获得过“四川省先进青年”荣誉称号,他的荣誉证书都精心保管着,我记得有幸看到过几次。我的父亲叫仇志国,八年军旅生活后转业到741,他依旧怀念那段的峥嵘岁月,恰巧周围有部队,我小时候,爸爸经常带我到附近的五一六部队看电影,我依稀记得,总是打仗片,依稀记得,我很好奇那个大荧幕,总是跑到前面摸摸,解放军叔叔们从来不说我,容忍着我的调皮。

人说女儿像爸爸。如果我有一点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如果我有一点坚韧不拔努力奋斗的心劲,那都是源于我的爸爸,仇志国。我是军人的女儿,应该披荆斩棘,庇护弱小,成为在生活的战场上永不倒下的战士。我以爸爸为榜样。再次为天堂里的爸爸念一段经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依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摄于上世纪九零年代的华县741厂生产区

夏日的骄阳下,爸爸带着我和一大群小朋友在大桥河水里游泳,记得水晶般的水花,记得自己晒得像个泥鳅;一群小伙伴跑到厂子里运出工业废料,我们叫“金砂”,大桶大桶地洒在大人们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下班的大喇叭广播响起时,我们躲起来远远偷笑,看着一个又一个一丝不苟严肃的大人们滑倒栽跤。童年已经定格为一帧又一帧的画面,像是电影,又像是前世,只是潜移默化地在我的生命里注入了能量,扶持着我前行。

2025年1月15日


作者简介:齐忆南(海外华侨),故乡在中国陕西省渭南市华县华山半导体材料厂(741厂)。职业为软件工程师,现居于新西兰奥克兰。


图文来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齐忆南

整理编辑:华州文史荟萃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1

标签:华县   无明   新西兰   琴谱   簸箕   牧歌   乡愁   美文   故乡   部队   童年   爸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