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赚美国人10亿!中国版迪卡侬1招干翻国际大牌,血洗亚马逊

在亚马逊的服饰大类榜单上,一个中国品牌的名字赫然置顶 ——Baleaf。这个被称为 “中国版迪卡侬” 的运动品牌,不仅让瑜伽 leggings 单品霸榜第一,更悄无声息地将年收入做到了 10 亿。在国际大牌盘踞的海外市场,Baleaf 凭什么撕开一道口子?

避开红海,在 “缝隙” 里造爆品

当多数中国品牌还在主流市场与国际大牌正面厮杀时,来自福建厦门的Baleaf品牌却剑走偏锋,一头扎进了没人在意的细分赛道,并聚焦美国市场,这正是其精准产品策略的体现。

2014 年成立之初,它没有跟风做大众运动服饰,而是瞄准了骑行这个小众领域。第一款产品骑行坐垫 “027”,硬是靠着 “支撑性 + 轻薄感” 的精准平衡,在亚马逊美国站月销冲到几万件,成了撬开市场的第一块敲门砖。之后,Baleaf 又抓住瑜伽运动全球流行的趋势,成功拓展到瑜伽服品类,并逐步构建了以骑行、瑜伽、跑步、冲泳、户外五大类目为核心的产品矩阵。

Baleaf 的产品能吸引大量消费者,核心在于其紧扣用户需求的特点。它太懂 “钻空子” 了:国际大牌不屑于做的手机侧袋,它给瑜伽短裤装上了,解决了运动时手机无处安放的难题;被忽视的大码人群需求,它一口气推出从 XS 到 3XL 的全尺寸,让不同体型的人都能找到合适的衣物;连运动时想看手表这种小事,都专门设计了露表孔的跑步上衣,尽显贴心。而且,其产品强调多功能性,一款产品不局限于单一运动,可适应多元化运动场景,如登山裤可用于远足、划皮划艇等,极大提升了产品的实用价值。

同时,Baleaf 采用 “自主研发 + 外协生产” 的 OBM 模式,严守品质关卡,实行面料检、过程检、出货检的三重检验体系,统一品质标准,2022 年用上了获得国家专利的碳纤维抑菌纱线技术,能让衣服洗 50 次还有抗菌效果,既保证质量又控制成本,优质的面料和工艺让消费者穿着更舒适、放心。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恰恰戳中了其目标用户群体的痛点。Baleaf 的目标用户涵盖 25-65 岁的广泛人群,以 30 岁以上女性为主导,她们追求品质生活、青睐舒适自由的品牌理念及多场景穿搭,同时也不乏男性用户,独立站用户男女比例近四六开。这些用户多是骑行、瑜伽、跑步等多种运动的爱好者,需要在多种场景下穿着运动服装,且追求性价比和产品实用性。

当大牌们忙着打品牌战、明星代言时,Baleaf 在供应链端死磕性价比,其定价策略清晰且精准 —— 产品价格大部分在 10-50 美元,最贵也不超过 90 美元,还会经常搞 10 美元的促销价,通过这样的高性价比路线,吸引了大量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用户,硬生生把 “大牌平替” 做成了撒手锏。


不搞花活,把亚马逊玩成提款机

在跨境电商圈,Baleaf 的 “孤注一掷” 曾让同行看不懂:关掉所有渠道,把鸡蛋全放进亚马逊这个篮子,这是其品牌建设策略中聚焦电商平台的重要一步

但它玩的是 “精准狙击”。吃透亚马逊的飞轮理论,从关键词优化到评论管理,每一步都踩在平台规则的鼓点上。后期 Baleaf 又布局独立站,将其主要作为品牌展示以及和消费者直接联系的渠道,通过会员管理、积分设置等来链接用户。

别人还在靠烧钱打广告时,Baleaf 已经靠 UGC 内容发酵口碑 —— 鼓励用户晒运动穿搭、分享产品体验,让真实评价自然形成传播裂变。这是其多元化营销手段的体现,除此之外,Baleaf 还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渠道进行内容营销,积极参与线下活动,如运动赛事、瑜伽展会等,还开展跨界联名,如与羽绒服品牌 Orolay 合作,推出全新概念的穿搭方案,吸引更多消费者。同时,Baleaf 实施本土化的内容营销策略,讲述品牌故事,如利用废弃海洋垃圾、废弃渔网等回收再生制作服装,赋予品牌深刻的情感价值,加强用户心智,培养品牌的受众粘性。

更狠的是供应链的数字化布局。从 2019 年开始,它就打通了销售、商品、供应链的数据中台,用数据预测销量、调控库存。当竞争对手还在为缺货或积压发愁时,Baleaf 已经能做到按需生产,把周转率提到极致。

这种 “一根筋” 的专注,让它在亚马逊服饰大类里杀出血路。瑜伽 leggings 登顶第一不是偶然,而是把平台规则、用户需求、供应链效率拧成一股绳后的必然结果。


比迪卡侬更 “野”,中国品牌出海的破局密码

常有人把 Baleaf 和迪卡侬对比,但两者的路数截然不同。

迪卡侬靠全产业链优势铺大盘子,从入门到专业全覆盖;Baleaf 则像个精准的狙击手,先啃下骑行、瑜伽这样的细分市场,再用 “一鱼多吃” 的产品策略扩张 —— 一条登山裤既能远足又能划皮划艇,一件运动衣从健身房穿到菜市场,把 “多功能性” 做到了极致。

定价上,迪卡侬追求全价格带覆盖,Baleaf 则死死咬住 “高性价比” 的甜蜜区,用接近成本价的策略收割对价格敏感的中产群体。渠道上,迪卡侬靠线下门店构建体验壁垒,Baleaf 则把线上运营玩到极致,用独立站承接品牌流量,形成 “亚马逊获客 + 独立站留客” 的闭环。

这种差异背后,藏着中国品牌出海的新逻辑:不必迷信 “高大上”,而是要像 Baleaf 这样,把 “懂用户”“控成本”“玩透渠道” 这三板斧练到极致。当国际大牌还在迷恋品牌溢价时,中国品牌完全可以靠 “精准打击 + 效率碾压” 撕开市场缺口。

如今的 Baleaf,已经从亚马逊的单品王变成了多品类齐发的综合玩家。但它的故事最动人的地方,不是 10 亿营收的数字,而是证明了一个道理:在全球化的战场上,中国品牌不用仰仗大牌的鼻息,靠对细节的偏执、对效率的追求,照样能把 “中国制造” 变成 “全球爆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4

标签:时尚   亚马逊   美国人   中国   大牌   国际   品牌   瑜伽   用户   精准   产品   极致   渠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