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3天之内,40艘货船,240多万吨巴西大豆直奔中国港口!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当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华加征125%关税的第三天,中国买家闪电签下这笔价值10.5亿美元的超大订单。
用每吨便宜31美元的价格,给华盛顿上演了一场教科书级的供应链反击战,现在美国农民彻底傻眼,往年这时候该装船运往中国的大豆,现在全堆在自家仓库里发霉。
最讽刺的是,美国现在想把豆子转卖给欧洲,结果欧洲加工完的豆粕,转头又被中国买走了,当年美国拿大豆卡我们脖子,现在反过来被我们拿捏得死死的。
连俄罗斯、非洲都在帮我们种豆子,那么这场翻身仗到底是怎么打赢的?为何我国会在关税战开始之初就立即大批购买大豆?
40艘满载南美大豆的货轮陆续抵达中国港口,4月17日,有载运3.8万吨巴西大豆的货轮顺利靠泊广州港新沙港区,这一消息刷屏网络。
彭博社数据显示,自中美关税战升级以来,中国迅速将采购重心转向巴西,仅2024年前五个月,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量已占中国总进口量的62%,彻底取代美国。
这一转变背后,是中国供应链布局的“十年磨一剑”,回顾2018年贸易战,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25%关税后,美对华出口暴跌70%,彼时,中国已开始扶持巴西、阿根廷等新兴产区。
据巴西农业部报告,2023年巴西大豆种植面积扩大至4280万公顷,产量激增18%,专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如今,南美大豆不仅价格比美国低10%—15%,且运输周期更短。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1—5月,中国自巴西进口大豆到岸均价为每吨520美元,而美国大豆因关税成本高达每吨610美元,彻底失去竞争力。
美国曾凭借大豆多次“卡脖子”,2003年,美国农业部一则“库存不足”的假消息,诱使中国油企以4300元/吨天价签约,随后宣布“丰收”,导致价格腰斩。
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
中国企业血亏168亿元,70%油企破产,外资趁机控制85%市场份额,2018年,美国故技重施,试图以关税逼迫中国妥协,却意外加速了中国的“去美化”进程。
如今,剧情彻底反转,美国将大豆关税提高至245%,中国却以“闪电采购”回应,美国大豆协会负责人凯莱布·拉格兰坦言:“中国转向南美后,美国农民每年损失超120亿美元。”
艾奥瓦州农场主联盟报告显示,2024年该州大豆滞销量达870万吨,直接导致7.5万个岗位消失。
更讽刺的是,美国为清库存,以每吨亏损15美元的价格将大豆转卖欧盟,最终加工成饲料又流入中国,美国农民“种豆得豆”,却“颗粒无收”。
大豆破局只是供应链战略的缩影,2024年,俄罗斯对华天然气供应量同比增长34%,中俄东线管道年输气量达380亿立方米。
澳大利亚牛肉占中国进口份额的39%,取代美国成为最大供应国;欧盟对华农产品出口激增23%。这些数据背后,是中国“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智慧。
技术领域同样如此,国产C919客机拿下1200架订单,7nm芯片量产突破,人工合成淀粉技术进入中试阶段。
美国低估了中国“绝地反击”的决心,从大豆到5G,从稀土到光伏,历史反复证明:但凡美国试图“卡脖子”的领域,中国总能以惊人的速度实现反超。
对比华为事件更具启示,2019年,美国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断供芯片,任正非却宣布“备胎计划”,海思芯片转正,鸿蒙系统横空出世。
2024年,华为手机全球市场份额逆势回升至18%,麒麟芯片重回高端市场,同样,大豆战中的“南美转向”,亦是“备胎思维”的胜利。
美国的“关税大棒”看似强硬,实则是战略短视,中国用240万吨大豆订单告诉世界:脱钩不可怕,谁没备胎谁尴尬。
供应链的博弈没有赢家,但准备更充分的一方注定走得更远,中国的大豆破局,不仅是一次贸易反击,更是一场关于生存智慧的全球教学。
真正的底气,来自未雨绸缪,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信息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年04月18日——3。8万吨巴西大豆今天凌晨运抵广州港新沙港区
更新时间:2025-04-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