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山东省原书记、满门忠烈、后来侄孙成为全国人大委员长

说起中国革命史,有些名字可能不像毛泽东、周恩来那么响亮,但他们的贡献和故事一样值得我们记住。今天要讲的这个人叫栗再温,他是山东省的原书记,一个在革命年代里默默耕耘的人。

更厉害的是,他家满门忠烈,好多亲戚都为国家献出了生命。后来,他的侄孙栗战书还当上了全国人大委员长,把家族为国服务的精神延续了下去。

早年生活与教育

1908年,栗再温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杜家庄南沟村。那地方是个典型的小山村,周围山清水秀,村民靠天吃饭,日子过得简单朴实。

他家也不富裕,父亲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每天挑着扁担下地干活,母亲在家操持家务,缝缝补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虽然条件艰苦,但父母特别重视教育,哪怕家里再穷,也得让孩子上学。6岁那年,栗再温进了村里的小学。小时候的他就特别聪明,学东西快,老师都觉得这孩子有出息。

到了12岁,他考上了县里的洪子店高级小学,成绩一直是班里拔尖的。不仅自己学得好,他还乐于助人,经常帮同学抄笔记,大家都挺喜欢他。

1924年,16岁的栗再温考上了北平私立大同中学,离开家乡去了北京。那时候的北平可是个热闹的地方,各种新思想、新文化在那儿碰撞。

他一到北京,就被那些进步刊物吸引了,尤其是《新青年》,里面李大钊写的文章让他看得热血沸腾。那个年代,年轻人都在思考国家的前途,他也不例外,慢慢地开始对革命有了兴趣。

在学校里,他不是那种只知道死读书的学生。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上海工人被外国势力镇压,消息传到北平,学生们都坐不住了。

栗再温跟着同学们上街游行,举着标语,支持工人运动。这次经历对他影响特别大,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变成了一个有理想、有信念的青年。

加入共产党,投身革命

1927年,国民党搞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全国一片白色恐怖。栗再温亲眼看到共产党人被抓被杀,但他没被吓倒,反而更坚定了要革命的决心。

同年5月,他在北平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的路。刚入党,他就忙起来了,在孔德学院搞了个“反帝同盟”,通过这个组织给学生和群众讲马克思主义,传播进步思想。

1930年,他当上了中共北平市委秘书,主要负责整理文件、协调党务。别看这个岗位不起眼,那时候党的工作全靠这些幕后的人支撑着。

1931年,他升任河北省委秘书长,跑遍了各地联系同志,工作量大得惊人。1932年,他又被派到山西,担任中共山西特委书记。在那儿,他成立了山西革命互济会和左翼作家联盟,忙着宣传党的主张,还得小心躲避阎锡山的追捕。

1934年1月,因为叛徒告密,他在北平被国民党抓了。监狱里条件恶劣,他受了不少折磨,但始终没松口。幸好有同乡帮忙四处奔走,5月他被放了出来,回了平山老家。

换成别人,可能就先歇口气,但他没闲着,直接在家乡组建了平山红军游击队,还当了政委,带着队员们训练,准备抗日。

抗日战争一打响,他又回了山西,跟着杨尚昆一起管交通工作。1937年9月,他参与组建冀西特委,当组织部长,为晋察冀四分区抗日根据地出力。

1940年,他去了延安,在中央党校做行政处长,管教学和管理。解放战争时,他在交通系统干得风生水起,比如在石家庄铁路局当政委,组织物资运输支援前线。

新中国成立后,他先是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当组织部长,1960年调到山东,当了省委常委、副省长,开始扎根地方。

山东省书记的岁月

1965年8月,栗再温正式当上了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成了这个大省的领头人。山东那时候人口多,农业是命根子,他特别重视农村工作,经常下乡去看庄稼,和农民聊收成。他在办公室里也闲不住,忙着批文件、搞规划,想着怎么让山东的老百姓日子好过点。

说到他在山东的事儿,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得是1963年的那场抗洪。华北、华东发了大水,海河流域雨下个不停,德州恩县那边河水猛涨,村子都快保不住了。

栗再温接到任务,连夜赶到前线指挥。那时候情况紧急,他得组织群众撤离,还得想办法分洪,保护天津、沧州和京沪铁路。

他在四尼寺那儿指挥破堤分洪,这招虽然冒险,但效果显著。整整七天七夜,他带着大家守堤坝,硬是把洪水控制住了,保住了几十万人的家。

当年《人民日报》还专门报道了他的事迹,全国都知道山东有个能打硬仗的书记。这件事儿也让山东人民记住了他,觉得这个领导靠谱。

一个革命的大家庭

侄子栗政清,1933年入了党,当过共青团平山县委书记。1936年底,他在天津被日本宪兵抓了,在监狱里牺牲了,才20岁。

另一个侄子栗政通,1938年参加了“平山团”,1949年在西北扶眉战役中阵亡,也才26岁。栗政通牺牲后,家里人给他哥哥刚出生的儿子取名叫“战书”,意思是战地家书,后来这个孩子就成了全国人大委员长栗战书。

栗家不光这俩人厉害,整个家族有27人参军,15人入了党。村里宗祠前立着块石碑,上面刻满了烈士的名字,路过的村民都会停下来缅怀。

栗再温每次回乡,都要去看看那块碑,站那儿好久不说话。他的家族用行动证明了对党和国家的忠诚,那种精神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栗再温自己没啥架子,但对家族的革命传统特别看重。他常跟后辈讲过去的事儿,希望他们别忘了先辈的付出。这种家风也影响了栗战书,从小听着这些故事长大,他心里早就埋下了为国服务的种子。

栗家的故事,不只是他们自己的骄傲,也是中国革命史的一部分。他们家满门忠烈,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

在平山西柏坡,那儿有七届二中全会的旧址,游客路过时总会停下来缅怀。栗再温的名字和他的事迹,就刻在那儿的历史里,提醒着我们别忘了过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全国人大   平山   北平   特委   侄孙   书记   革命史   满门   忠烈   战书   山东省   山西   委员长   山东   家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