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对中国工人下手?传在2025年年底前,要将中国工人全部清退

在以色列,一幕突兀的场景正在发生——本该热火朝天的工地大门紧闭,大批中国工人被堵在门外,警车拉着警笛守在一旁。有人说,政府可能要在2025年底前把所有中国工人清退。消息真假还未坐实,是一位在以色列务工的人拍的视频,但这背后传递出的信号,比工地的铁门还要冰冷。

在工地的第一现场,画面已经说明了一切。大量工人滞留在施工区外,有的蹲坐在马路边,有的骑着电动车干脆不走,几辆警车就停在大门口,喇叭声不断。工人们被挡在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进去干活。有人转述消息说,以色列政府打算把中国工人赶回去,年底之前一个不留。这种突如其来的传闻,让人心里直打鼓。

为了搞清楚事情真相,有人开始在海内外社交媒体上查证。多名在以色列务工的中国人确认,政府已经暂停了建筑工地的用人审批,什么时候恢复要看后续通知。更敏感的是,9月初以色列还要求境内一家中国公司一次性解雇了322名员工,没有给出任何理由。事情引发工会不满,工会甚至要求法院出手制止。这几条信息拼在一起,可以看出并非空穴来风。

对于工人个人来说,风险是双重的。首先是经济账。很多人出国前交了高昂的中介费,突然被清退,这些钱几乎等于白送,想要追回难如登天。更严重的是,工作断掉意味着收入断流,本来靠工资养家的工人,一夜之间成了没有依靠的人。其次是身份问题。很多人处于“入境合法、工作不合法”的状态,一旦查得严格,随时都有可能被遣返。


这并不是孤立事件。早在6月,以色列和伊朗对抗最紧张的时候,全境防空警报不断拉响,数百万以色列人钻进防空洞避难。但外国劳工,包括中国工人在内,被明确拒之门外。命悬一线时的隔离,已经传递出一个信号:这些人只被当作劳动力,而不是可以共享庇护的群体。如今再叠加审批冻结、清退传闻,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一种有延续性的排斥逻辑。

更复杂的是,劳工问题和外交动作交织在了一起。就在最近,以色列议员公开窜访台湾,还与赖清德见面,对其用错误称谓,并代表以色列人民向台湾当局“致谢”。这一幕很快引起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的强烈反应,明确指出此举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破坏中以关系的政治基础。事实上,这已不是第一次。2023年8月,以色列就有议员窜台和“台独”分子互动。同年11月,柯文哲还透露,以色列在台北市一栋大楼里协助训练网军。

从时间线来看,这些外交动作并非偶然。很可能是针对中国在中东问题上坚定支持“两国方案”的立场,以色列通过台湾问题来敲打中国。它的策略有三层含义:一是公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释放挑衅信号;二是并非一次性的孤立动作,而是带有延续性的政策思路;三是借这种象征性互动,把中方置于被动境地。

如果把工人清退和议员窜台放在同一张图上看,就会发现这是一场从民生到外交的连环施压。未来的走向有几种可能:最轻的是短期冻结后恢复审批,但条件更苛刻,工人数量骤减;其次是分批裁撤,劳务链条和工地运转都会受到长期影响;最严重的,就是年底前全面清退,同时在台湾问题上继续加码,这将使双边经贸和政治关系一起受损。

在这场风暴中,相关各方都被绑在同一条船上。工人最关心的是工资和合法身份,中介和包工头要面对违约和资金链危机,中国企业则要应付项目停摆和法律诉讼。以色列政府部门、警方、工会和法院内部也有不同声音。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海外公民利益问题,也是双边关系问题。

因此,中国需要同步打出一套对策。短期内,要启动紧急安置,提供领保热线、法律援助,帮助工人追回中介费并稳定生活。中期则要推动合规止损,建立集体诉求协调机制,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长期来看,必须通过外交交涉,要求以色列解释并纠正不当行为,同时在必要时采取制衡措施。最重要的是,对台挑衅必须坚决回击,避免形成坏的示范。

这件事的发展,还有几个关键信号值得盯紧:以色列是否会发布正式文件确认清退;法院和工会能否对政府命令进行制衡;审批是否会公开解冻时间表和附带条件;以及对台互动的频率和级别是否继续上升。这些都将直接决定事件的走向与严重程度。

从工人被拦在工地门口,到议员在台北递送政治信号,这条线索已经把民生与外交牢牢绑在了一起。对于中国而言,这既是对海外公民切身利益的考验,也是一次国家意志的博弈。只有在安置工人、捍卫原则、稳住局面的多条战线上同时发力,才能让对方清楚认知:挑衅中国,既消耗不了我们的耐心,也撼动不了我们的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3

标签:财经   以色列   中国   工人   工地   外交   议员   信号   工会   政府   延续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