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厦门日报】
走进车间、厂房,探访人工智能如何驱动制造产业提质增效;深入政务服务中心、医院,看AI如何当好“帮手”、让人们办事、问诊提升效率……昨日,2025年央媒话厦门主题采访团围绕厦门人工智能赋能产业发展及“政务+AI”运用情况,先后走进厦门银华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华机械”)、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市政务服务中心、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从产业领域到政务、医疗场景,人工智能正在深刻地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当前我市正在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推动在更多场景实现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
银华机械
打造5G智慧工厂 用数据驱动生产运营协同
车间生产线上,机械臂精准抓取物料放入车床进行加工,加工过程中还能自动进行工序切换,大大减少人工操作;在指挥控制中心,一个基于现实工厂进行映射还原的“三维数字孪生工厂”投射在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生产线上的设备、人员、物料情况,管理人员可以“眼观八方”,即时掌握关键信息……走进银华机械的“5G智慧工厂”,设备、生产流程在5G技术和智能化系统的“指挥”下有条不紊地运作。
采访团参观银华机械的“5G智慧工厂”。
银华机械是一家专注于液压油缸生产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轨道交通设备、环卫设备、高空作业平台等领域。
从传统制造转型为智能制造,银华机械以信息化战略为引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成功打造“5G智慧工厂”,将数字化引入生产制造、仓储物流、运营管理等领域,用“数据”驱动生产运营协同。
“银华机械在车间建设专属5G基站,部署了160个5G工业网关,连接企业生产信息化管理、企业资源规划等系统,实时采集数据,全面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企业负责人介绍,该5G专网体系是厦门机械制造行业第一张独享用户面设备下沉5G专网的落地应用,通过联通5G专网与园区内专网服务器直连,能够显著减少业务时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银华机械“5G智慧工厂”项目的实施,不仅为银华机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而且为更多传统中小制造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金龙
让中国自动驾驶、智慧交通走向国际舞台
没有方向盘、没有刹车和油门踏板,能够自己转弯、变道、停车……在金龙的园区里,一款长相“萌萌哒”、还很“聪明”的自动驾驶巴士阿波龙,吸引一大批记者乘车体验。“目前市面上比较多的是L2级的部分自动驾驶车辆,这款是阿波龙L4级的高级自动驾驶车辆,连方向盘都没有,坐上去感受还是挺智能的,而且很有未来感!”中国网记者郭文豪说。
采访团走进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展厅了解智慧交通领域的成果。
产品高度智能化、定制化,使用场景充满未来感——在金龙展厅内边走边看,很多记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可以智能扫大街的自动清洁车、可实现点对点运输的物流配送车、外表酷炫还环保的新能源矿卡车、各种外形的自动驾驶产品……这些“金龙智造”新产品,让记者们大开眼界。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金龙电控公司总经理陈卫强说:“金龙持续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2017年我们开发了全球首款L4级自动驾驶量产巴士阿波龙,此后又陆续开发了无人驾驶的物流车、扫地车、观光车、公交车、矿卡车等。”记者们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近几年来,金龙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在全国多个“智慧城市”实现了项目落地和商业化运营。“我们通过‘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使车辆、道路和云端实现高效协同,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陈卫强说。
作为国内第一家走出国门的中国客车企业,近年来,金龙国际化的步伐迈得更大,产品已远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销售量突破15万辆,让中国自动驾驶、智慧交通“硬实力”闪耀世界舞台。
市政务服务中心
“AI+政务”建立全方位的人社咨询服务体系
“小智,如何申请失业保险金?”昨日,当采访团走进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大厅,办事市民陈叶娴正在与厦门人社“小智”交流。
现场有记者发出感慨,以往,到窗口咨询人社业务,需要先取号再等候工作人员提供服务。而现在,在厦门市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大厅,办事群众可以选择通过人社虚拟数字人和机器人了解人社政策、办理业务,体验感得到明显提升。
采访团了解厦门市人社局推出的“AI+政务”服务。
据介绍,厦门市人社局今年将12333平台大模型与DeepSeek技术深度融合,在原有人社智能咨询服务的基础上,创新推出“AI+边聊边办”服务,让群众与AI对话过程中,就能办好业务,推动人社服务迈入“智能感知、精准响应、边聊边办”的新场景。12333语音电话、数字人和机器人、边聊边办……基于统一的AI引擎能力和知识库平台,近年来,市人社局不断延伸服务场景、创新人社智能咨询服务形式,构建以人机协同为核心的12333智能化服务新模式,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人社智能服务体系。
福建日报记者傅韬旭说,通过这次央媒话厦门主题采访活动,她看到厦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丰富性,接下来,她会更深入关注厦门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
厦大附属第一医院
“AI+医疗”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人工智能技术与医疗深度融合,会带来哪些新体验?今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全市率先接入本地化部署的DeepSeek大模型,以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应用。
昨日,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陈双龙在电脑上打开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在任务栏点击DeepSeek,屏幕右侧立即出现智能问答对话框。陈双龙点击对话框中的“根据患者出院记录,制定后续治疗计划”模块,一键生成基于病历内容的完整治疗计划。
采访团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了解人工智能辅助医疗应用情况。
据介绍,以前制定出院后续治疗计划靠医生人工完成,至少需要5分钟至10分钟。现在有了DeepSeek,1分钟就能得到治疗计划,而且非常细致、完备;医生在审核方案时提出疑问或提醒,DeepSeek能快速应答。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张福星介绍,DeepSeek大模型的成功部署是该院将人工智能与临床业务相结合的一次全新探索,是该院智慧医疗建设的里程碑。目前该院已实现DeepSeek与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的接入与应用,AI可自动识别患者病历资料,结合医生提问进行精准的数据分析、思考和问答。比如,临床医生可直接在病历系统里借助智能助手进行病情剖析、提供诊断参考,并定制个性化治疗计划,AI可辅助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目前我市其他医院也在积极部署接入DeepSeek,探索其在日常医疗场景的运用。央媒记者郝佑齐说:“这两年来,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新场景遍地开花,让人工智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看到人工智能应用贯穿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科技赋能医疗,对老百姓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文/厦门日报记者 应洁 蔡绵绵 图/厦门日报记者 张奇辉
本文来自【厦门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更新时间:2025-04-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