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量与寿命密切相关?经常每天只吃2顿饭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

在生活的日常琐碎里,吃饭这件事看似再平常不过,我们每日在餐桌前坐下,享用着或丰盛或简单的餐食,很少会去深思,这一顿顿的饭,其实与我们的健康乃至寿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别小瞧了每天吃几顿饭、吃多少这些细节,它们就像一个个隐形的 “健康密码”,影响着身体这部精密机器的运转。这不,65 岁的刘大叔,就因为一顿饭的取舍,经历了一场健康危机。

刘大叔可是小区里的 “运动达人”,每天都会在楼下的小广场上锻炼身体。他身姿矫健,步伐轻快,脸上总是洋溢着活力,精气神十足,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不少。可前段时间,平静的生活泛起了涟漪。刘大叔在网上浏览信息时,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文章中言之凿凿地称不吃晚饭对身体益处多多。刘大叔本就注重养生,看到这样的观点,心中一动,决定亲自尝试一番。

起初,践行这个方法的日子可不好过。每天到了晚餐时间,以往熟悉的饥饿感准时袭来,肚子 “咕咕” 叫个不停,仿佛在抗议着食物的缺席。夜晚躺在床上,刘大叔辗转反侧,那股饥饿感像小虫子一样,时不时地挠着他的胃,让他难以入眠。但刘大叔是个有毅力的人,想着为了健康,咬咬牙坚持。渐渐地,身体似乎适应了这种变化,饥饿感不再那么强烈,刘大叔还暗自庆幸,觉得自己找到了养生的 “新秘诀”。

然而,命运似乎跟刘大叔开了个残酷的玩笑。上周的一个清晨,阳光柔和地洒在小区的广场上,刘大叔像往常一样下楼锻炼。他先是活动了一下筋骨,接着开始慢跑。可没跑几步,刘大叔突然感觉一阵天旋地转,脑袋像是被重锤击中,疼痛难忍。紧接着,双腿一软,整个人不受控制地倒在了地上,不省人事。周围锻炼的邻居们见状,吓得赶紧围了过来,有人迅速拨打了急救电话。

很快,刘大叔被紧急送往医院。医生们争分夺秒地对他进行检查和救治。一番详细检查后,病因找到了 —— 低血糖所致的昏厥。医生在了解刘大叔的过往饮食史后,表情变得严肃起来,指出这极有可能与他长期不吃晚餐导致的血糖波动密切相关。这个结论让刘大叔大为诧异,他满脸疑惑,心里直犯嘀咕:“不是说不吃晚餐对身体好吗?怎么我反倒出问题了?”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诸多健康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不吃晚餐危害大,三餐不规律危及生命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郑重提醒,长期不吃晚餐,身体就像一座缺乏原料的工厂,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供应,久而久之,便会陷入营养不良的困境。这种情况下,身体会发出各种 “警报”,比如精神变得萎靡不振,仿佛被抽去了活力;体力大不如前,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脸色也失去了往日的红润光泽,变得黯淡无光。对于一些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而言,不吃晚餐更是雪上加霜。就拿消化道溃疡患者来说,他们的胃部本就脆弱,晚餐的缺席会让胃酸没有食物可以消化,转而侵蚀胃黏膜,使病情愈发严重。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能规律地吃上一日三餐,对很多人而言竟成了一种奢望。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中的数据显示,每日三餐都能按时规律进食的男性比例仅有 59%,女性也不过 63%。而不吃早餐、午餐、晚餐的男性比例分别为 19%、22%、8%;女性则为 19%、21%、7%。这些数据背后,反映出的是现代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中国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与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研究学者,联合开展了一项针对 2.4 万人的大型前瞻性研究。研究结果令人震惊:相较于一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每日只吃一顿饭的人,全因死亡率增加了 30%,心血管死亡率更是飙升了 83%;每日只吃两餐的受试者,全因死亡风险上升了 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上升了 10%。由此可见,三餐规律对于我们的健康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那么,一日三餐中,具体哪一餐不吃对身体的伤害更大呢?研究人员经过深入研究发现,不吃早餐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而跳过午餐或晚餐,则与更高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关。具体数据为,不吃早餐的受试者全因死亡率增加 11%,心血管死亡率增加 40%;不吃午餐和晚餐,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 12%、16%。这表明,不吃早餐对健康的威胁更为显著,但这绝不是说我们可以忽视晚餐。不吃晚餐虽然相对伤害小一些,但同样会对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倘若条件允许,大家一定要规律地吃好一日三餐,为身体提供稳定且充足的营养支持。

不吃早餐危害多,多种疾病接踵而至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赵超尘指出,长期不吃早餐,会给胆囊带来极大的负担,容易引发胆结石。而胆结石若得不到及时控制,持续发展下去,就可能演变成胆囊炎,甚至更为严重的胆囊癌。从不吃早餐到胆囊癌,看似遥远,实则仅需短短四步,这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

除了胆囊问题,不吃早餐还会增加其他几种疾病的发生风险。《营养学》上一项针对 7 万余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长期不吃早餐的人,血液内 C 反应蛋白水平会明显上升。C 反应蛋白是代表体内炎症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不吃早餐可能与全身慢性炎症密切相关。而身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状态,就如同埋下了一颗颗 “定时炸弹”,可能诱发癌症、糖尿病、中风等严重疾病。

胃部在长期空腹的状态下,也会遭受损害。分泌的胃酸没有食物可供消化,便会像一把 “利刃”,无情地损伤胃黏膜,大大增加胃炎、胃溃疡的发生风险。中国农业大学食品营养专家范志红,曾对 3 万名没有罹患糖尿病的男性进行了长达 16 年的跟踪随访。结果发现,相较于一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每日不吃早餐或只吃 1 - 2 餐的人,糖尿病风险增加了 25%。即便在调整其他影响因素后,风险依然会增加 16%。

此外,不吃早餐不仅不会让人变瘦,反而容易导致身体肥胖。长时间空腹会让身体误以为陷入了 “饥荒期”,当再次进食时,身体会像饿极了的孩子,疯狂地大量摄入食物,而且此时身体的消化吸收能力也会变得更强,这些多余的热量就会迅速转化为脂肪,堆积在体内,导致身体逐渐发胖。

科学用餐有讲究,遵循最佳进食时间表

一般情况下,胃肠道排空食物需要 4 - 5 小时,所以两餐之间的间隔时间以 5 - 6 小时最为适宜。同时,每次用餐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最好控制在 20 分钟以内,这样既能让身体充分享受食物的滋养,又不会给胃肠道造成过大负担。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金晖建议,早餐最佳的食用时间在 7 点左右,此时经过一夜的休息,身体正急需能量补充;午餐可安排在 12 点半左右,经过上午的忙碌,身体消耗了大量能量,需要一顿丰盛的午餐来 “加油续航”;晚餐则在晚上 6 - 7 点食用较为合适,既能保证营养摄入,又不会因进食过晚而影响消化和睡眠。

三餐的热量配比同样有学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研究员何丽指出,早午晚三餐的热量比例应遵循 30%、40%、30% 的原则。在饮食选择上,要牢记少油少盐少糖,注重粗细搭配、荤素搭配。尽可能选择多种多样的食材,这样才能让身体摄入丰富且全面的营养元素,维持身体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风险   饭量   死亡率   三餐   寿命   晚餐   早餐   规律   食物   营养   身体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