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工作正是上帝的工作。”
这是《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第三章开篇的一句话,真的是掷地有声!
这句话将母亲的角色升华到近乎神圣的高度——不是附属,而是生命最初的缔造者和最深的塑造者。
从呱呱坠地到羽翼渐丰,母亲的心血与陪伴,往往比父亲更密集、更深入。但也正因如此,面对孩子成长,母亲更容易陷入焦虑的漩涡。
那么,这个问题是否有解呢?
梅拾璎老师点明核心:想唤醒孩子的内驱力,妈妈自己先要成为一团“光”——不断学习,持续成长!
在孩子生命最初的、最关键的几年,妈妈就是他的全世界,影响力无人能及。如今的妈妈们普遍觉醒,早早储备育儿知识,并努力内化为自己的智慧。
梅老师本人就是典范!
为了给一岁多的钱小雅找到最合适的绘本,她能跑遍北京各大书城;面对不爱阅读的钱小能,她坚持六年,每晚绘声绘色地讲读绘本,最终叩开孩子的阅读之门!
不仅如此,梅老师还观察到,女儿身边考入世界名校的同学,背后都站着一位在各自领域出类拔萃、不断自我精进、充满教育智慧的母亲!
她们自身的光亮,照亮了孩子前行的路。(当然,爸爸的学习同样重要,共同营造学习型家庭是理想状态!)
01.看见与“看不见”的艺术
培养内驱力,父母需掌握精妙的平衡术。
所谓“看见“孩子,是值精准捕捉闪光点,给予“高光”反馈!
举个例子。当孩子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时,别只说“真棒”!而是对孩子说,“宝宝,你今天专注力超强,20分钟就搞定,正确率还这么高,效率大师啊!”
这种具体、指向能力的表扬,是孩子内驱力的最佳燃料。孩子的进步,往往就在这些日复一日的“微光”肯定中累积。
所谓“看不见”孩子,是指智慧留白,因为容错也是爱!
很多家长见不得孩子“犯错”,恨不能立刻纠正。殊不知,成长的本质就是试错与修正!
书中一位智慧妈妈分享:看到孩子缺点,她不会立刻“指点江山”,因为过度评价会扼杀孩子自省的本能,让孩子变得依赖外界评价或谨小慎微。
玥兮前段时间播音主持考级,因换牙期发音不清。我知道她不是最完美的,但我的初心是锻炼胆量——她敢上台了,这就是巨大进步!
我不会反复强调她的“漏风”,因为孩子太小,还没有发展出理性的认知,只会简单地将“评价”等同于“我够不够好”。
适度的“看不见”,是保护自信心的金钟罩,引导孩子聚焦积极面。
03.当鼓励失效,试试“淬火”的智慧
鼓励是主旋律,但面对盲目乐观或陷入舒适区的孩子,适时、精准的“激将法” 可能是一剂醒脑良方。
钱小能初二家长会后,英语老师反映他上课走神、作业潦草、态度消极。梅老师没有像往常一样温和鼓励,而是故意添油加醋:“英语老师很生气,说你这学习态度,她基本不抱希望了,将来也就那样了!”
听到这里,也许你们会震惊:天哪!这不是打击孩子吗?
但其实,梅老师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对儿子强大自信和内心能量的深度了解,才敢下这剂“猛药”。她深知此刻温和鼓励已失效,需要用“自尊心”这把火,点燃他的内驱力。
结果, 仅一周后,老师就反馈:钱小能上课像换了个人,积极提问,专注认真!
这个案例非常启发我,因为它戳破了一个教育幻想:没有万能公式!
梅老师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就截然不同。钱小雅庄静,需更多自由空间;钱小能奔放,则需适当“淬火”约束。
教育最深的功夫,在于读懂你面前那个独一无二的孩子。
所以,我们在学习先进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作为父母,我们不能把孩子托付给其他任何人,因为没有人比我们更愿意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
父母是终身职业,需要持续学习:一是精进育儿智慧(阅读、实践),二是活出自我价值。双轨并进,才是对孩子最有力的托举!
“一个家庭就是一条河,父母是河水,孩子是水里的鱼。父母不断成长,河水才是活泛的、流动的,这条河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河里的鱼才能长得健康、跳脱,长成一条鱼最鲜活的样子。”
父母活成奔涌向前的河流,孩子自然能成为最鲜活有力的鱼! 自我成长,就是父母给孩子最深沉的爱与最好的起跑线!
好了,今天的分享给你带来哪些收获和启发呢?明天同一时间,我们继续探索唤醒内驱力的奥秘!
笑薇,南方姑娘远嫁西北,靠读书自由生活,曾在企业打过工,也在体制内试过水,当过北漂青年,如今小城安家,执着追梦。著有《左手阅读,右手写作》,当当第十届影响力作家,高级数字心理咨询师,天赋解读师。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点个【小心心】再走呀~
—END—
作者丨笑薇读书
图源丨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首发公众号丨笑薇读书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