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新加坡籍“腾春轮/ WAN HAI 286”
靠泊南沙港三期码头
超50吨海运泰国榴莲抢“鲜”登陆
拉开了2025年“榴莲季”序幕
随着热带水果进入成熟期,榴莲将迎来大量上市。得益于南沙港密集的东南亚航线,榴莲从泰国林查班出发,不到5天即可直达广州南沙,供应粤港澳大湾区各大鲜果市场。
这批“海运尖货”抢“鲜”登陆,标志着2025年“榴莲季”正式拉开帷幕!
作为热带水果之王,榴莲凭借绵密口感和独特风味俘获无数食客,但关于它的争议也从未停歇——有人视其为“人间美味”,有人却对其气味避之不及。
还有俗语说“一个榴莲三只鸡”。“榴莲季”到来,赶紧来了解了解它吧!
榴莲的“香臭之争”本质是嗅觉感知的个体差异。科学研究发现:
榴莲果肉中含硫化合物(如乙硫醇、二烯丙基三硫醚)占比超70%,这些物质具有类似洋葱、腐乳的刺激性气味,浓度越高,嗅觉敏感者越易感到不适。
挥发性硫化物是“臭味元凶”。
人类嗅觉受体基因OR7D4存在变异,携带特定等位基因的人群对硫化合物更敏感,可能将榴莲气味解读为“恶臭”;而另一部分人则因基因差异感受到甜香、果香等复合气味。
此外,东南亚地区长期食用榴莲,当地人对其气味接受度更高;而初次接触者可能因心理预期产生排斥感。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显示,约40%的亚洲人能明显感知榴莲的“臭味”,而欧美人群中这一比例高达65%。
这句俗语虽夸张,但侧面反映了榴莲的补益价值。从营养学角度分析:
每100克榴莲果肉含热量约150千卡(与鸡肉相近),富含碳水化合物(28克/100克),适合体力劳动者或术后恢复者快速补充能量。
维生素C含量达23毫克/100克,约为苹果的3倍,可增强免疫力;
钾含量高达436毫克/100克,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维生素B族(B1、B2、B6)参与能量代谢,缓解疲劳。
中医认为榴莲属“热性”水果,可能引发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但现代营养学指出,这可能与高糖分(27克/100克)导致渗透压失衡有关,适量食用(每日≤100克)通常无碍。
专家建议:体质虚寒、产后体虚者可适量食用榴莲,但糖尿病、高血脂人群需严格控量。
掌握“一看二捏三闻”技巧,轻松避开“生包”“死包”!
形状:选圆润饱满的“木瓜形”,避免尖刺突兀的“长条形”(果肉较少);
裂口:轻微裂口(约1指宽)为佳,完全开裂易滋生细菌。
用拇指和食指捏相邻尖刺,若能轻松靠拢,说明果肉成熟;若坚硬难捏,则需继续催熟。
成熟榴莲散发浓郁果香,若有酒精味则已过熟,青草味则未熟透。
轻轻晃动榴莲,若能听到果肉晃动声,表明果核与果肉分离,口感更绵密。
避坑指南:避免选择果柄干枯、果壳发黑的榴莲,这类果实可能已变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水果摄入量为200-350克,榴莲建议不超过100克(约2瓣),避免热量超标。
糖尿病患者:榴莲升糖指数(GI)达49,易引发血糖波动;
肾病患者:高钾血症患者需限制摄入;
过敏体质:首次食用需少量尝试,观察是否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
避免与酒精同食:榴莲中的硫化合物可能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加重醉酒反应;慎与温热食物同食:如荔枝、桂圆等,易引发上火。
未熟榴莲用报纸包裹,室温存放1-2天;熟透榴莲可取果肉冷冻保存,延长赏味期。
无论是“爱之者赞其香”还是“厌之者怨其臭”,
了解榴莲
都能帮助我们更理性地享受美食。
榴莲季到啦!
不妨用科学方法挑选一颗好榴莲,
但要记得适量食用,
健康与美味兼得哦!
编辑:陈佳 责编:陈广泰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