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电视剧《沉默的荣耀》迎来大结局。在这部剧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奋斗在台湾隐蔽战线上的英雄,了解了那场鲜为人知的“没有硝烟的战斗”。
电视剧收官后,北京西山的无名英雄纪念广场迎来了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他们在英雄们的雕像前沉默肃立,鞠躬致敬,又捧着一束束鲜花,放在吴石将军的墓前,这里葬着吴石和他的妻子王碧奎。

1949年8月,国民党溃败前夕,吴石将军被蒋介石任命为国防参谋部次长。他为了得到更多的情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去台湾的飞机。跟在他身后一同进入机舱的,还有牵着年幼儿女的王碧奎。
在吴石的故事里,王碧奎这个名字像是一个背景板,匆匆一笔就带过了,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吴石妻子”这个称呼,背后有多少血泪和遗憾。王碧奎是一位面容姣好的福州姑娘,她嫁给吴石的时候,吴石已经29岁了。
29岁的将军英姿勃发,年轻气盛,当得起“英才”二字,和王碧奎天作之合。两人婚后感情甚笃,共同孕育了四个孩子,一家六口热热闹闹的。用吴石的话来说就是:“卅年夫妇,极见和睦”,这里的“和睦”,在王碧奎眼里,就是幸福的具象化。

吴石是个很有生活情趣的人,抗战还未全面爆发之前,王碧奎和丈夫孩子住在南京玄武湖边的三层洋楼里,每逢周日,吴石都会带着她和孩子去游山玩水。他们在玄武湖泛舟,在燕子矶俯览滚滚长江,去栖霞山看红叶,去镇江吃鲥鱼……这种快乐安宁的日子持续了两年多,也正是这些温馨琐碎的日常,支撑着王碧奎度过了三十多年孤苦无依的时光。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吴石为抗战四处奔走,一家人聚少离多。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本可留在大陆,见证新中国诞生的吴石却选择去台湾,推动祖国统一。他将长子长女留在大陆继续读书,只带了妻子和年幼的儿女,勇闯虎狼窝。

王碧奎并不理解丈夫的做法,但看着吴石坚定的神色,她还是默默地将行李收拾好。当军机越过台湾海峡,她看着那汪碧蓝的海水,心中无限怅惘,一湾海峡,隔开的不只是台湾和大陆,还有王碧奎和她之前的幸福人生。吴石到了台湾之后,继续像之前那样,给共产党提供情报,然而,因叛徒的出卖,吴石暴露了。
1950年3月1日,吴石在吴宅被捕,王碧奎也被凶神恶煞的特务推搡着,塞进了台北青岛东路的军法看守所。王碧奎从未曾遭遇过这样的事情。监狱里很黑,很暗,潮湿到闻一口空气,就感觉身体发了霉。王碧奎挤在一群犯人中间,逼着自己咽下馊了的饭菜,脑海里想着丈夫,想着孩子。

那段时间,王碧奎心中最期待的就是放风,期待着能在放风时和丈夫见一面,然而,他们被关了几个月,见面的次数也只有一次而已。王碧奎清楚地记得,那天,她在走廊上碰到了多日未见的吴石。
在看守的监视下,他们不能说话,只能用眼神交流,擦肩而过的一瞬间,吴石贴近王碧奎的耳朵,又快又轻地说了一句:“我今天加餐啦。”王碧奎想到馊了的饭菜,知道丈夫是想让自己放心,她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扯出一个笑,告诉丈夫她很好。
阴暗的走廊里,两人朝着反方向前进,渐行渐远,此时的王碧奎还不知道,这是他们的最后一面,而此时的吴石,已经有了英勇就义的念头。每当承受完一轮酷刑,吴石都会忍着一身伤痛,给她写诀别信。

“余年廿九,方与碧奎结婚。壮年气盛,家中事稍不当意,便辞色俱厉。碧奎既能忍受余之愤怒无怨色,待余亦甚亲切……此次累及碧奎,无辜亦陷羁缧绁,余诚有负。”这封字数不多的信,吴石断断续续地写了很久,有时候笔都拿不稳,而当王碧奎看到这封信时,吴石已经牺牲了。
王碧奎在稀里糊涂之下被关了几个月,又稀里糊涂地被放了出去,重获自由的那天,她强忍悲痛,将吴石在中山陵前的合影折成一个小方块塞进耳朵里,准备带着丈夫一起回家。可是,家在哪儿呢?吴石命殒台北马场町,孩子们也都被赶出家门,她的家,早就没了。
家倒了,那就自己撑起来,王碧奎找到被丈夫部下收留的孩子,顶着“罪犯遗孀”的身份,在台湾苦苦求生。她是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没有一技之长,又要养孩子,只能做一些脏活累活,给驻扎在台湾的美军洗衣服。

每洗一件衣服,王碧奎能拿几毛钱,手指骨都洗变形了,曾经,冬天对王碧奎意味着和家人赏雪景的快乐,但现在的冬天对王碧奎而言,代表着无尽的寒冷和悲伤。它是透着寒风的简陋居所,是怎么都捂不热的单薄被窝,是消不下去的冻疮,它们溃烂发红,又肿,又痒,又疼。
可是,即便王碧奎付出所有把自己熬干,她依然养不活两个孩子,生活所迫之下,十六岁的次女吴学成只能辍学打工,给别人当补鞋匠,赚取微薄的薪水补贴家用。王碧奎看着懂事的女儿,心像被撕裂了一样疼,她不怕苦,却舍不得女儿小小年纪就出来赚钱,吴石看到了该有多难过啊?
这期间,也有人看不过去,劝王碧奎改嫁,都被王碧奎拒绝了。她抚摸着遍布折痕的照片,轻轻地说:“我怕老吴认不得路回家”。就这样,在旁人不理解的眼光中,王碧奎咬牙熬过了一年又一年,从青丝熬到白发,固执地在原地等着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

这份等待有多绝望呢?每年清明,王碧奎甚至不能去祭奠丈夫,只能在郊外烧一些纸钱,遥遥祭奠。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倏忽而过,她的小儿子都长大了,从台湾飞到美国,她却还是不肯离开,直到1973年,吴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王碧奎才逐渐放下心。七年后,年迈的她跟着小儿子吴健成去了美国,再也没有回过大陆。
1982年,在有关部门的关照下,王碧奎见到了多年不见的长子长女。隔着一段生死,隔着几十年的时光,一家五口在洛杉矶机场紧紧相拥,抱头痛哭。
大约是了却了一桩心头大事,王碧奎的身体肉眼可见地垮了下去。1991年,长子吴韶成把吴石的骨灰带到了大陆,女儿问王碧奎要不要去看一眼,王碧奎回答:“灰回来了,人没回,我看什么呢?”可她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很急切。

1993年,吴石回归故土后的第二年,王碧奎就到了弥留之际,她躺在病床上望着虚空,又一次看到了丈夫清晰的眉眼,王碧奎知道,丈夫来接她了。她慢慢闭上眼睛,嘴里却念叨着,脱口而出一句福州话:“阿石,船靠岸了没?”她没有得到回答,就陷入了长眠。
王碧奎去世后,骨灰被带回国,与吴石合葬于北京福田公墓。《沉默的荣耀》播出后,合葬墓前来了一波又一波吊唁的人,他们在墓前鞠躬,为英雄敬献鲜花。五颜六色的娇嫩花朵汇聚成海,在阳光下摇曳生姿,此时此刻,很想替吴石将军回答一下那个问题。
王碧奎女士,船靠岸了,再也不用离港了,就在此地安歇吧,和吴石将军携手看看这盛世,我们永远怀念你们,永远感激你们。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