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已经出伏,再过几天就是处暑节气了。处暑节气,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
《说文解字》中解释,“处,止也”,因此处暑的意思就是暑气已经散尽,到此为止了。
如果说,立秋还在三伏天里,虽然有点秋高气爽的意思,却还是暑气四射;那么处暑节气,就是暑尽凉来,确实有了秋的意境。
所以到了处暑,闷热难捱的暑夏就真的是已经穷途末路,准备和大家说再见了!
暑气的特点是耗气伤津,也就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迫使人体的汗液排出。出汗,其实就是津液的损伤。所以,入秋之后,温度虽然降下来了,但是自然界气候逐渐干燥配合上人体津液的亏虚,就会引发秋燥。
最近门诊遇到的患者,就很明显的反映突然感觉口干咽燥、皮肤干、大便干、鼻子干、眼睛干等,这就是秋燥的最明显的表现。
中医认为,秋季应肺。
这话听起来玄之又玄。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秋季,肺就是人体的领队,代领其他脏腑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所以此时人体的整体表现来说,肺气表现最为强盛,但同时操的心也最多,损耗也最大。
中医常说,体阴用阳,意思是人体的物质基础属阴,功能活动属阳。肺在秋季领队干活,其实是阳气最为亢盛的时候。此时相应的,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肺阴来补充修养,避免疲劳过度产生损伤。但此时恰逢秋燥,肺阴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因此,秋季,养阴润肺这件事还是挺重要的。
养阴润燥这件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其实也挺需要技术的。尤其是我们要充分理解什么叫做“养”。
仔细体会,这个“养”字,很是精辟。它完美地诠释了中医“中庸”,或者说是“致中和”的理念,意思是调节人体到阴阳平衡的状态,要有节有度,不可盲目。
养这件事,不是不是单纯的补,也不是单纯的休息,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不伤害,二是有益处。
不伤害,顾名思义,就是别去损伤它。如果一个杯子,我们在地下打了洞,那么补进去多少水也得漏出去。打洞就是损伤。
人体也是这样,如果我们不停的伤害它,那么其他调养都是徒劳的。
所以想要养,不伤害这件事很重要。
哪些操作会伤害肺阴呢?
比如过度贪凉、暴饮暴食伤了脾胃,就会导致吃进去的东西难以转化成人体的营养,对各个脏腑的供养不足,导致耗损无法修复,这就是损伤。
再比如过度食用辛辣、重口味、油炸、烧烤、刺激性的食物。尤其秋季美食横行,今天火锅,明天烧烤,肉食过度,无辣不欢……心情好了可能还喝几杯小酒,这些辛热属性的食物,都会大量消耗或者迫使人体阴津通过出汗散出 ,导致肺阴、胃阴受损。
再比如经常熬夜。夜间正是人体阴津恢复的大好时段。熬夜,不但导致阴津不得修复,还会因为失去了自然界阳气的支持,似的人体耗损加倍,需要的阴津更多,亏空更大,这与秋季润燥这件事明显是背道而驰的操作。
有益处这件事,也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
在修补之前,我们要知道入手的方向和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个充分的了解,也就是辨证,辨别体质。
比如本来就脾胃功能差,湿气重,消化不良的朋友,单纯使用润燥的食物就会加重脾胃的负担;比如本就有风湿类关节疾患的朋友,盲目润燥可能导致关节僵硬、活动障碍;还有平时觉得疲乏睡不醒的朋友,一味润燥可能导致人体疲乏更重,头目昏沉……
所以润燥,也得看情况。
这里教给大家一个最简单的判断方法:如果我们在食用滋润的食物后(比如银耳、蜂蜜、酸奶等),身体出现不适(比如腹胀、腹泻、昏睡等),那么就代表这一方法是不适合、不对证的。此时应当求助正规的中医师,帮您具体辨辨证,指导下如何调养。
当然这里也提醒大家,如果食用滋润的食物后症状得以缓解,也请适可而止,万不要盲目坚持,以免过度滋润损伤人体阳气。
有益处这件事,修修补补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
比如处暑之后,自然界的湿度下降,人体津液不足,此时适当地补足水就是最简单的环节秋燥的方法。
适当吃一些具有滋阴润燥功效的食物也是很好的选择,比如百合、莲藕、莲子、荸荠、梨、豆浆、芝麻等,尤其是熟藕,是非常好的滋阴养血的食材,配合排骨养肾润肺,对于秋燥导致的失眠、皮肤干燥都有一定的益处。
减少洗澡的次数,适当地使用润肤油可以帮助人体保湿,减少人体皮肤干燥的症状。
伴有疲乏气短的朋友,也可以考虑少量使用西洋参。西洋参其实并不是单纯的一个补气药,它补肺的作用,古籍当中早有记载,《本草从新》说“不过清热之功,热去则火不刑金,而肺脏受益”,意思是因为西洋参对肺有益处是因为它能清肺热。肺喜欢凉爽、润泽的环境,火如果太旺容易伤肺的津液,导致损伤,如果清了肺热,让肺不受火热的酷刑,就可以得到修养。所以这个西洋参可以说是补泻兼施的这么一个药材,也是比较适合秋日的药食同源的药材之一。当然,如果您掌握不好,还是应该请正规中医师来帮忙。
其实在补养这件事上,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环节,就是脾胃要好。
徐大夫在门诊经常和大家说:我们人出生以后不能靠打点滴过日子,给人体供应营养最重要的还是脾胃功能。
脾胃好,不论是食物、药物都能很好的消化吸收,起到应有的作用;脾胃不好,吃了一碗饭就浪费半碗,再好的补药也是费力讨不到好。
所以,处暑之后,天气凉爽了,食欲似乎好了,我们也还是要好好善待脾胃的。不要暴饮暴食,饮食定时定量,营养均衡,主食、肉类、蔬菜按比例搭配,避免狼吞虎咽……养好脾胃,就是调养人体最重要的基础。
如果秋日脾胃功能欠佳,您也可以选择用些大麦茶、苦荞茶一类的食物,调节一下消化功能。
处暑咯,秋燥来袭,润燥一定要辨证,千万不要盲目补。
@头条科学@头条健康情报局@头条健康@头条养生道@说点针事儿#养生##处暑##润燥##养肺#
更新时间:2025-08-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