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卓达集团缔造者杨卓舒主动投案自首,昔日风光无限的河北首富沦为阶下囚。
在中年时期,杨卓舒用野心编出一个惊天骗局,40万投资者的信任被欺骗,上百亿元的财富如泡影般消散,美好设想的“太阳城”,也成了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梦。
从白手起家的奋斗者,到靠12名秘书和天花乱坠的蓝图运作百亿帝国,再到因非法集资被送入铁窗,他的一生波澜起伏、精彩绝伦。
1952年,杨卓舒出生在黑龙江肇东市一个可以说是书香门第的家庭,他的早年经历却并不顺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父亲因遭遇不公,家庭从原本的安稳陷入了困境,自己也被当成了异类,这种环境让年幼的杨卓舒早早接触到了人生的艰辛。
长大后成为记者,是杨卓舒人生的第一段转折。他在一家报社工作,虽然薪资不高,但却让他见识到社会的多样性与财富的流动规律。
凭借突出的写作能力和对新闻敏感性的把握,他很快得到了上级的赏识,职位从普通记者一路升至报社副处长,他第一次尝到了管理和决策的滋味。
到1993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大地,各类商业机会层出不穷。积累了十几年新闻从业经验的杨卓舒敏锐地察觉到尚未成型的房地产行业,潜力巨大,未来定会崛起。
于是杨卓舒毅然辞去了稳定的记者工作,孤注一掷地投入房地产市场。彼时,房地产被称为“重资产行业”,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而杨卓舒并没有钱,这成为了他面临的第一个巨大难题。
但他并未因此退缩,他用自己有限的积蓄成立了一家小型房地产公司。
手上的资金十分有限,甚至不足以支撑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他便用自己的智慧解决这一难题。
他通过抵押未来的房产收入,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先行获得了开发资金。在一个还没有太多人意识到房地产巨大潜力的时代,他果断借贷买下了一块偏远的地皮。
这块地皮位置偏僻,当时并不被人看好。但杨卓舒凭借着独到的眼光,看准了未来的城市扩张趋势。他决定在这里开发别墅项目,而非传统的小区住宅。
之后,他利用其在新闻行业积累的资源,联系老同事帮助撰写极具吸引力的宣传文案。他通过自己的公关能力,将别墅项目包装成一个高端且充满吸引力的产品。
杨卓舒又通过赊购建材、延迟支付工程款等方式,让项目顺利启动。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他选择通过“低价入市”的策略快速打开市场。
这样的低价使得项目销售异常火爆,短短两个月时间,所有房产一售而空。这一项目让杨卓舒净赚5000万元,完成了“商海第一战”的漂亮胜利。
这次成功并未让他止步,而是激发了更大的野心,他试图用更大胆、更复杂的运作策略扩大他的商业版图。
到1998年,他的卓达集团已初具规模,手握数亿元资产。他不仅继续深耕住宅地产,还将触角伸向商业地产开发,承接了多个高档写字楼和豪华酒店的建设项目。在房地产行业站稳脚跟后,他开始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将业务扩展至教育、物业管理、旅游等多个领域。
他投资创办了几所私立学校,从幼儿园到高中打造完整的教育体系,迅速建立了优质教育品牌的形象。
同时在物业管理领域大展拳脚,将服务范围覆盖从高端住宅小区到商业综合体,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盈利模式。
到2009年时,卓达集团的年销售额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几乎占据了石家庄房地产业近半的市场份额,以房地产为核心的多元化帝国已初具规模。杨卓舒站在了事业的巅峰,俨然成为河北商界的领军人物。
杨卓舒的商业版图已然横跨多个领域,卓达集团的影响力席卷全国。在这种背景下,一个被他赋予“颠覆传统地产模式”愿景的宏大计划浮出了水面——“卓达太阳城”。
这个项目不单是一项房地产开发,更被包装成一场“城市生活革命”。杨卓舒为它注入了足够的资本、信心和幻想,吸引了数十万投资者。但是,太阳城的承诺是低投资高回报的神话,还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投资骗局?
卓达太阳城的蓝图看上去充满未来感,占地三万亩的“全龄化生态健康城”号称能容纳800万居民,为他们提供优质的住宅、教育、医疗、娱乐和商业设施。不仅描绘了一个宜居的生态城市,还承诺了极具吸引力的投资回报。
卓达集团推出的理财产品以高达22%的年化收益率震惊市场,甚至附赠股份分红和房产奖励。这种近乎“无风险暴富”的投资机会让无数普通人心动不已。
这种高回报率在市场上十分稀有,卓达集团将其描绘成是项目本身丰厚利润的自然延伸。为了营造可信度,杨卓舒亲自参与项目宣传,利用自己在公众中的高声望为投资背书。
他频频出席投资推广会,用精心制作的宣传资料展示项目的未来规划,向所有人保证,这是一次“双赢”的机会。一时间,无数人蜂拥而至,卓达太阳城的理财产品变成了河北乃至全国最受追捧的投资项目。
然而,这一切在逻辑上似乎难以成立。如此高的回报率如何维系?卓达太阳城本身是否具备承载这种庞大资金的盈利能力?这些问题在宣传热潮中被迅速忽略。
事实上,卓达太阳城的开发与建设从一开始就伴随着种种隐忧。资金需求极大,但杨卓舒却始终未能找到稳定的融资渠道。于是,他走上了民间集资的道路。
他不仅依靠“超高收益率”的承诺吸引个人投资者,还炮制了“国际合作”的噱头。他声称与俄罗斯政府签订了巨额订单,并“多次与普京会面交流”。面对质疑,他甚至反问,“不信可以去问普京。”这种近乎无赖的自信进一步模糊了投资者的理性判断。
从2015年到2018年,卓达太阳城通过集资累计吸引了超过100亿元资金,参与者超过40万人,其中大多数是对金融知识缺乏了解的中老年群体。他们倾尽毕生积蓄,希望借助这场投资实现财富增值,甚至为子孙后代谋求更好的未来。
杨卓舒利用这种信任,将本质上不可能持续的“资金池”模式,包装成了一个完美的商业计划。短短几年间,他通过这一模式筹集了上百亿元资金,但最终这些资金并未能用到真正的项目开发中,而是被用来填补之前的债务窟窿。
纸包不住火,骗局终究无法永远维系。卓达太阳城的建设进度逐渐滞后,很多承诺中的设施如学校、医院、商业区等长期停工或根本未曾启动。大量投资者开始察觉到不对劲,纷纷前往卓达集团总部讨要说法。
卓达集团每一次的回应都被简化为“暂时困难”“资金流调整”等托词,投资者从最初的怀疑逐渐升级为愤怒,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涌向公司要求兑付投资收益或返还本金。
2019年,卓达太阳城的资金链彻底断裂,项目全面停滞。巨大的财务缺口让整个骗局最终暴露,成千上万的投资者因血本无归而走上维权道路。面对不可挽回的局面,杨卓舒已无力继续维持假象。5月18日,他带着儿子杨汗青走进公安局,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骗局。
其实,杨卓舒商业帝国的崩塌绝非偶然,他高风险的商业模式就存在着隐患。他的赊购模式让企业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张,但也导致了严重的资金链紧绷问题。
为了维持这一高风险运作模式,他不得不频繁寻找新的资金来源,同时向更大的市场推进。然而,越是依赖外部资金支持,越难以摆脱财务压力。一旦出现资金回笼不及时的情况,整个体系便可能轰然崩塌。
尤其是进入2013年后,杨卓舒对集团上市的执念让他忽视了公司日常运营中隐藏的风险,在财务上不断过度冒险,预支未来的收入。
与此同时,他的管理方式也存在着问题。杨卓舒始终坚持个体户模式,公司结构完全是专制式的强权管理。他没有任命其他人作为分公司总裁,而是亲自担任,频繁穿梭于北京、河北、三亚和呼伦贝尔之间。
为了支撑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他为自己配备了12名秘书,负责处理日程、会议安排以及其他行政事务。他所到之处,总是带着大批保镖随行,身边围绕着一群精英秘书,俨然一副地产帝国统治者的姿态,但是这样“独裁式”的管理效率并不高。
最终在2022年,经过审判后,杨卓舒因非法集资罪被判处九年六个月有期徒刑,曾经的“河北首富”彻底沦为阶下囚。
参考资料:
从共治和谐到精神家园——卓达物业股份有限公司的“3+6+5”——徐青山
杨卓舒,无中生有的大玩家——苏小和
卓达肇东千亿造城——中国房地产报
卓达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杨卓舒:三产联动 科技创新 助推城镇化——河北日报
杨卓舒、杨汗青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依法执行逮捕——新华网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