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也是邹韬奋先生130周年诞辰
这位生于永安
魂系家国的伟大爱国者
用笔墨作武器
以出版为阵地
书写了一段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阔人生

今天
让我们循着故土的印记
重温邹韬奋理想的起源

邹韬奋原名邹恩润
1895年11月5日
诞生在永安下渡村
一个“书礼传家”的清廉官宦之家
祖父邹舒宇曾任永安知县、延平府知府
为官清廉
尤为重视子弟教育
这份崇文重教的家风
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年幼的韬奋
6岁时,韬奋
在父亲的启蒙下诵读《三字经》
家中更是节衣缩食聘请私塾先生
近十年的严格家塾教育
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国学根基
母亲查氏虽早逝
却以“活泼欢悦、柔和青春”的美好形象
成为韬奋心中永恒的温暖记忆

韬奋母亲查氏
晚清“实业救国”思潮涌动时
韬奋遵从父愿进入福州工业学校求学
这段经历让他开阔了眼界与胸怀
1912年,韬奋进入上海南洋公学求学
在校期间品学兼优
享受减免学杂费的优行生待遇
在阅读梁启超《新民丛报》等进步报刊后
他毅然弃理从文
转入圣约翰大学文科
勤工俭学,笔耕不辍
为日后的新闻事业奠定基础

1926年
韬奋接编《生活》周刊
正式开启新闻出版生涯
他提出“有价值、有趣味”的办刊理念
开设“小言论”“海外风光”等栏目
与读者建立深厚信任
九一八事变后
他高举抗日旗帜
公开声明“与国人共赴国难”
积极报道抗日战况
《生活》周刊销量一度高达15.5万份

作为韬奋的出生地
永安不仅是他理想的起源地
更在抗战时期与他的爱国事业
形成了深刻的精神共振
抗战年代
福建省会内迁永安长达7年半之久
随迁机关、学校、团体机构达100多个
汇聚了一大批
中共党员、文化名人和爱国进步人士
扛起了东南抗战文化的一面旗帜

抗战时期的永安城(永安博物馆收藏)

战时出版的报纸
韬奋所创办的
《生活》《大众生活》等周刊
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
传递抗日救亡思想
这些刊物穿越战火传入永安
成为家乡人民
了解时局、凝聚士气的重要窗口
在民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生活书店第一次店址

近期,在永安举办的
“纪念韬奋同志130周年诞辰生平事迹展”
以韬奋“从爱国知识分子到共产主义战士”
的成长历程为主线
通过珍贵的史料、图片和实物
生动再现了
他以笔为枪、为民呐喊的壮阔人生
更展现了永安人民对这位伟大的新闻记者的深切缅怀

“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毛泽东同志对邹韬奋的题词
既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
也成为永安人民传承不息的精神财富
爱国基因,薪火相传
今天的永安
处处可见韬奋精神的传承与回响

永安吉山村,抗战时期保留至今的“抗战到底”宣传标语
近年来
永安与上海韬奋纪念馆等单位开展共建合作
通过研讨交流、学术考察、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
让韬奋精神
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光芒

2025年韬奋学术研讨会第一次回到故乡举办
“韬奋书屋”的揭牌与思想的碰撞
让“热爱人民,真诚服务”的初心
在此落地生根

邹韬奋先生用一生证明
爱国可以是笔端的千钧之力
为民可以是细微处的竭诚付出
如今,当我们回望他的一生
看到的不仅是一位文化战士的壮阔征程
更是一面永远飘扬的精神旗帜
这面旗帜
指引着永安人民
以理想为灯、以行动为炬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砥砺前行

(永安市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11-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