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人文社
编辑 | 人文社
«——【引言】——»
万万没想到,隔了这么长时间,事情又迎来大逆转,李嘉诚还是退了一步。
说起李嘉诚,老百姓脑海里蹦出的第一个词,估计就是“传奇”。
这位香港商界大佬,从一个卖塑料花的小老板,一步步爬到华人首富的宝座,简直就是活生生的励志教科书。
他的和记黄埔、长江实业,横跨地产、能源、港口,几乎个个都是响当当的招牌。
可这两年,李嘉诚的名字却老跟“卖资产”“跑路”挂钩,弄得大家心里直犯嘀咕,这老头到底在干什么?
一切都要从2025年的港口出售风波说起。
事情的导火索,是李氏集团长和实业抛出的一颗重磅炸弹,要把旗下和记港口集团的大部分资产打包卖掉,估值高达228亿美元,涉及全球23个国家、43个港口。
要知道,港口那可是全球贸易的命脉,巴拿马运河两端的节点都捏在手里,影响力大到能左右国际航运格局。
不过更炸裂的是买家,美国贝莱德(BlackRock)和地中海航运(MSC)旗下的码头投资公司(TiL)牵头的一个财团。
消息一出,网上炸了锅,微博、抖音上铺天盖地的评论,“卖国”“撤资”的帽子都扣上去了。
老百姓心里那叫一个不痛快,这么重要的东西,怎么能随便卖给外国人。
这事还没完,李嘉诚集团最近的动作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
北京的豪宅“御翠园”七折甩卖,广东大湾区400套房子三折四折往外扔,香港还传出他要把跟原配住过的婚房别墅挂牌卖50亿的消息。
虽说长子李泽钜赶紧出来辟谣,说婚房不卖,可这风声鹤唳的架势,哪能不让人多想?
大家伙都在议论:李嘉诚这是要干嘛?
真要卷钱跑路了?
还是说,这背后有更大的盘算?
要说这场风波的起点,还得从那笔228亿美元的港口交易说起。
2025年3月,长和实业高调宣布,打算把和记港口集团的资产卖给贝莱德和MSC的财团。
这交易可不简单,涉及的43个港口遍布全球,从亚洲到欧洲,再到美洲,个个都是物流链上的关键节点。
尤其是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那可是全球贸易的“咽喉”,谁控制了,谁就在国际航运里多了一张王牌。
如果这笔买卖成了,贝莱德—TiL财团的港口吞吐量能占到全球的10.4%,直接跻身全球前三大港口运营商。
可这事刚一公布,就撞上了硬钉子。
港口不是普通商品,它跟国家安全、经济命脉挂钩,哪能说卖就卖。
尤其现在国际局势这么复杂,中美博弈如火如荼,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更是敏感得不能再敏感。
美国那边,特朗普政府直接放话,要审查这笔交易对美国利益的影响,巴拿马政府也不含糊,直接起诉和记港口,称运营合同有问题。
总统穆拉托甚至撂下狠话,合同要是不合规,港口就得收回来。
国内的反应更是一点就炸。
网友们在社交平台上吵翻了天,微博热搜上“李嘉诚卖港口”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有人直呼:“这不是把国家的命根子往外送吗?”
还有人翻出李嘉诚过去的“撤资”操作,质疑他是不是又想高位套现,赚完钱就跑。
央媒也没闲着,《人民日报》一篇评论点名,涉及国家利益的资产交易,必须把大局放在第一位。
监管部门迅速出手,中国、欧盟、美国等12个司法管辖区都启动了严格审查。
这架势,摆明了告诉李嘉诚:想卖?没那么容易!
眼看着交易卡在半路上,内外压力像两座大山压过来,李嘉诚集团坐不住了。
2025年7月底,长和实业发布新公告,宣布要调整交易架构,邀请中国内地的重要投资者加入财团,还特意强调,没有监管机构和股东大会的批准,绝不私自卖港口。
这话一出,等于公开承认:原来的“外资接盘”路子走不通了,得换个玩法。
据港媒《南华早报》爆料,央企中远海运集团很可能以30%的股权加入交易,贝莱德占45%,MSC的TiL占25%。
这一调整可不小,从“全盘卖给外资”变成了“中外联合控股”。
中远海运是谁?这是全球最大的航运企业,港口运营经验丰富,手里握着不少战略资源。
它要是掺和进来,至少能保证部分港口资源还留在“自己人”手里,多少缓解了点“卖国”的骂声。
但这事细琢磨,又有点不对味。
30%的股权,表面上什么都不够干的,但要是贝莱德和MSC联手,妥妥的能掌控局面。
尤其在巴拿马运河这种关键节点,中方船只万一被针对,比如加个重税什么的,中远海运这点股份根本没有制衡力。
于是网上有网友直接开怼,这不还是换汤不换药?中方得拿50%以上才算数。
不过也有声音觉得,这已经是李嘉诚的妥协了,毕竟完全不让中方掺和,交易估计连门都没有。
《环球时报》发文点评,说这调整“体现了中方在保护战略资产上的主动作为”。
这话听着挺解气,但老百姓心里还是有点疙瘩:李嘉诚这退一步,到底是真心为国家着想,还是迫于压力不得不低头?
毕竟,他这套“高抛低吸”的玩法,过去可是屡试不爽。
要说李嘉诚,那可是商界的老狐狸。
从上世纪搞地产,到后来玩转能源、港口,他总能在市场高点精准套现,赚得盆满钵满。
香港人提起他,多少有点又敬又怕的感觉:敬他眼光毒辣,怕他算盘打得太精。
这次港口交易,他本来估计也想照着老套路来一手,高价卖给外资,落袋为安,再顺便把“撤出中国”的标签坐实。
可这回,他显然低估了局势的复杂性。
港口这东西,跟房子、股票不一样。
它不只是钱的事,更是国家战略的棋子。
尤其现在全球化博弈这么激烈,哪个国家不想多抓点航运话语权。
李嘉诚想卖,等于是在中美两强的夹缝里玩火,稍有不慎,就是满盘皆输。
更别提国内的民意了,网友们可不管你是不是首富,触碰国家利益的红线,那就是“人人喊打”。
除了港口,最近李氏集团在内地的一系列操作也让人看不懂。
北京“御翠园”豪宅,地段金贵,20多年前买地才一千多一平,现在七折卖7万一平,利润还不是高得吓人。
广东大湾区400套房子更是直接三折四折甩,40万就能入手一套。
这架势,活脱脱像是要清仓大甩卖。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李超人这是急着把家底变现,怕来不及了,还有人翻出香港婚房别墅要卖50亿的传闻,虽然李泽钜辟了谣,可这接二连三的动作,哪能不让人怀疑?
这些操作放一块看,确实有点“跑路”的味道。
但换个角度想,李嘉诚这把年纪,集团规模又那么大,甩卖资产也可能是正常调整。
毕竟,全球经济现在乱成一锅粥,地缘政治风险高得吓人,哪个大佬不想把鸡蛋多分几个篮子。
可问题在于,他挑的这时候、这方式,太敏感了。
尤其港口交易,撞上国家安全的枪口,舆论想不炸都难。
这场风波,归根结底绕不开一个词:国家利益。
港口不是普通的生意,它关系到贸易命脉、战略安全。
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影响的不只是船运成本,还有国际博弈的筹码。
李嘉诚想卖,等于是在给全球航运格局重新洗牌,而国内的舆论反应,算是给李氏集团上了一课。
有人一针见血,说李嘉诚赚了那么多钱,怎么不想着回馈国家,非要把命根子卖给外国人。
这话听着刺耳,可也道出了老百姓的真实情绪。
过去几十年,国家给了李嘉诚无数机会,让他从一个普通人变成首富。
现在国家有需要,他却急着“清仓”,这落差,谁心里能平衡。
更别提历史教训了。
从清末的买办商人,到近代的汉奸走狗,哪个胳膊肘往外拐的,最后有好下场。
国家利益这条红线,谁碰谁倒霉。
李嘉诚再精明,也得明白这个道理。
他的退让,表面上是商业妥协,实际上是不得不向民意和监管低头。
毕竟,时代变了,单靠钱和关系,已经摆不平一切了。
李嘉诚这步退得有点无奈,但也算识时务。
邀请中远海运加入,调整交易架构,至少让交易有了继续谈下去的可能。
可这事远远没到收尾的时候。
12个司法管辖区的监管审批,哪个不是硬骨头?中远海运30%的股份,能不能争取到更多话语权?
贝莱德和MSC会不会在关键时刻搞小动作?
这些问题,没一个是好答的。
对李嘉诚来说,这场博弈可能是他职业生涯里最棘手的一次。
过去,他总能踩着市场节奏,赚得风生水起。
可现在,他面对的不仅是钱的事,还有民意、监管和国家战略的综合考量。
李氏集团的每一步,都会被放大镜盯着,想蒙混过关,门都没有。
这场港口交易的风波,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李嘉诚的精明,也照出了他的局限。
他或许还是那个能掐会算的“超人”,但在这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时代,单靠商业手腕已经不够用了。
退一步,或许能让交易暂时过关,但未来的路,依然布满荆棘。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事儿不只是看热闹。
它提醒了每个人,国家强大了,个人才能有底气。
反过来,个人再有钱,也离不开国家的庇护。
那些想着靠卖国求荣发财的,历史早就给出了答案,搬起石头,迟早砸自己的脚。
李嘉诚的传奇还在继续,但这一次的退让,注定会成为他人生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会怎么走下去?交易最后能不能成?中方能不能拿回更多主动权?
这些问题,答案还在风中飘。
唯一确定的,是那条谁也越不过的红线:国家利益,永远第一。
参考资料:正商参阅——大逆转!李嘉诚还是退了一步
更新时间:2025-08-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