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吃饭砸锅!从中国引进资源,却反过来紧跟美国制裁我们?

越南完全就是“吃饭砸锅”,明明离不开中国,却还想着同美国一起制裁中国,这下好了,报应来了。

越南北方是工业重镇,聚集着大批电子、纺织、机械制造类出口工厂,对这些工厂来说,电就是命脉,而越南国内虽然水电占比高,但一到旱季,河流枯竭,发电站“罢工”,电网瞬间吃紧,工业随之陷入停摆风险。

所以越南北部工业区30%的电力直接来自中国,在2024年全年,越南从中国引进的电力相当于450太瓦时的电能输入,这一规模几乎可供一个中等国家的城市用电数年之久。

除了电力,稀土是另一个看似“掌握在自己手中”,实则高度依赖中国的资源。

越南确实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稀土储量大国之一,地质数据表明,其境内稀土总储量位居全球前列。然而,要从矿山中提炼出真正可用于电子产品和军用设备的稀土材料,必须经过一系列高污染、高技术门槛的复杂工序,全球超过80%的稀土精炼和深加工集中在中国,且相关产业链已经完备、成熟。

更关键的是,越南本地用于生产电动车电池、智能手机芯片所需的稀土原料中,七成以上依旧来源于中国,也就是说,即使越南自己“有矿”,没有中国技术的支持和现成产品的供应,它的相关制造业仍难以独立运行。

这样的现实让越南陷入了一种矛盾——一边是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严重依赖,另一边,却又在地缘政治中试图与中国“切割”。

在这样的背景下,越南选择了站队美国,并签下了一份在经济层面明显“偏向性极强”的双边贸易协议,真正让人不解的,是其签署之后的行动与反应。

2024年7月,越南与美国签署了一份新的贸易协定,这份协议规定美方货物进入越南可免税,而越南商品出口到美国则需缴纳20%的关税。表面看是互通互利,但实质是一种明显的单向妥协。

更关键的,是对“第三方转口”的限制:中国制造、经越南贴牌再输往美国的商品,将被征收高达40%的额外关税。这意味着越南过去依靠“转口贸易”赚差价的模式被当场堵死。

所以说,这份协议实际上暴露了越南试图押注美国市场、获取更多西方认可的战略野心,但问题在于,这份押注来的并不是更广阔的市场,而是多重压力:一方面,美国市场并未大规模增加对越南商品的订单,另一方面,中国则视这一举动为明显的政治选边,迅速展开反制。

协议签署后的不到一周,中国商务部就释放了极其明确的信号——“损害第三方利益的行为必有代价”,这一表态迅速从纸面落实为行动。

发布表态没多久,中国海关就加强对越南海鲜的检疫与抽查,越南希望吸引外资以对冲风险,但外资观察到这场“地缘经济战”后,也开始做出调整,日本多家原本计划在广宁省扩建的纺织厂项目直接撤出。

其实越南此举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其长期以来“以灵活取胜”的外交传统的延伸,自冷战以来,越南就擅长在大国间做平衡,以“既靠中国稳定,又从美日获利”的方式谋求安全与发展。

所以当越南明确在贸易上配合美国遏制中国时,等于将自己放在了地缘政治冲突的前沿,触及了中国的红线,问题在于,越南并未真正准备好承受这份代价。

此外,美国方面的支持也并未如越南设想般坚定,高关税并未替代越南过去的转口利益,反而使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中介地位”被动失色,也就是说,越南想从大国冲突中“捞便宜”,结果却丢掉了自己的位置。

总之,越南用自己的冒险实验再次证明了一点:地缘政治的棋局中,小国的“走钢丝”空间极其有限,一旦落空,代价巨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财经   越南   美国   中国   资源   稀土   地缘   关税   协议   政治   大国   代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