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
传统配方源自清代名医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其核心组成包括:
-滑石、黄芩、茵陈、石菖蒲、川贝母、木通、藿香、连翘、白蔻仁、薄荷、射干。
这些药材多具清热利湿、芳香化浊之功,协同作用以祛除湿热毒邪。现代制剂可能因厂家工艺略有调整,但基本保留原方框架。
出处与历史背景
该方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专为治疗“湿温时疫”而设。吴鞠通针对当时流行的湿热交蒸型传染病(如暑湿感冒、肠伤寒等),创制此方以清解湿热、宣畅气机,成为中医经典名方之一。
主要适用症
- 湿热并重型疾病,表现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身目发黄、咽痛颐肿、口渴尿赤、舌苔黄腻或厚浊者。
- 现代临床应用扩展:常用于急性胃肠炎、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腮腺炎、皮肤湿疹及部分呼吸道感染属湿热证者。
辨证要点:需符合“湿热蕴结”病机,若单纯寒证或阴虚火旺者禁用。
作为一名执业药师,对于甘露消毒丸的具体运用总结如下几点注意事项:
1,甘露消毒丸成分解析
滑石/木通 | 利尿渗湿 | 导湿热从小便而出
黄芩/连翘 | 清热解毒 | 清上焦热毒
茵陈 | 退黄疸 | 针对肝胆湿热
藿香/白蔻 | 芳香化湿醒脾 | 改善中焦痞满
射干/贝母 | 利咽散结 | 缓解咽喉肿痛
薄荷 | 疏风透热 | 助邪外达
全方通过多途径给邪以出路(汗、尿、便),实现“分消走泄”的治疗策略。
2,孕妇慎用(含活血通利之品可能动胎);
脾胃虚寒者忌服(易加重腹泻、腹痛);
对成分过敏者禁用。
3,严格按说明书或医嘱服用,不可超量久服;
- 症状缓解后应及时停药,避免苦寒伤胃。
4,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甜食及生冷食物,以免助湿生热;
- 建议搭配薏米粥、冬瓜汤等清淡利湿膳食。
5,若出现腹泻加重、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需立即停药并就医;
-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用药前应咨询医师。
6,甘露消毒丸是中医治疗湿热证的代表方,但其应用需严格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患者应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诊断用药,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5-08-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