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啥老被“黑”?

最近的小米再一次处在风口浪尖上了,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逼着雷总亲自下场连续发文,并且一番往日谦逊和和煦的态度,这是很罕见的。

比如下面这个回复,雷总最后竟然以“这有啥问题?”结尾的。

这种明显带有情绪化的反问句来结尾,这种内容在雷总的社交媒体上是极为罕见的,因为雷总一向给人的感觉都是比较谦逊、温和的。

其实,现如今大家应该都可以感受得出来,目前整体的舆论态势对于小米确实不那么友好。

小米汽车虽然卖的很好,但是一旦出现事故,那么必然全网挂热搜,久而久之,小米汽车现在竟然已经成了“不注重不安全。只追求外观”的代名词。

咱扪心自问一下,这个结论他真的准确么?当然不啊。

小米Su7好歹也是中保研安全测试中三项安全测试全部都是G+的车型;而且在比较严格的E-NCAP安全测试下也是五星的水平。(懂车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这两个评测体系的含金量)

而且大家也应该都看到过相关报道,小米Su7在出现重大事故的情况下,保障了车主安然无恙,这些新闻并不比出现所谓安全问题的事故少。

再比如,小米17系列改名“17”并且还加入了“ProMax”,被全网群嘲抄袭苹果等等;

结果,现在有个品牌不仅照抄了ProMax,连Air都一并用了,而且连“全金属机身+拼接”设计都一并用了,这怎么说呢?

再比如,小米在没有自研芯片的时候,被人嘲讽是组装厂;好不容易自己造出来了自研芯片玄戒O1,结果又被人黑是买的方案。

接着再比如,小米现在实际上已经是扶持国产产品线最积极的品牌之一,最早抛弃三星和国产屏幕厂商深度绑定的就是小米;最早把国产豪威镜头用在旗舰产品线上的也是小米(小米10至尊版);结果小米还是要被骂。

那么,vivo、oppo、一加、荣耀有自研芯片么?为啥鲜有人喷呢?

简而言之啊,不管其他品牌怎么样,小米总是被骂的最多的那一个。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是为啥呢?其实这就是流量集中+宣发模式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在小米Su7以及小米Yu7大火之后,我就已经做过预测,后期是一定会出现流量反噬的,后续也基本证明我的说法是准确的。

因为,流量的过度集中以及过度参数化宣传模式会无限的拔高消费者或者普通人的期望预期;

这种期望预期一旦被打破或者没有实现,那么就会出现更加强烈的心理落差。而小米的产品天生的就具备这样的“特性”,完全就是基因里面就带着的。

因为把“体验参数化”本身就是小米一手带出来的,比如这代芯片提升有多大、传感器相比前代、相比友商有多大提高等等。

但是大家现在应该都能感受得到,参数他并不一定能够等于用户的体验,比如我们在回望小米11系列发布会上的Miui 12.5的“凌驾安卓、媲美iOS 顶尖动效”这些宣传语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呢?

这在心理学中是有一个专业的名词的,叫做“期望失验理论”,通俗来讲就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哪怕产品本身并不差。

其次,在群体行为学中,还有一个特性叫做“反从众”和“群体反弹效应”,简单来说,某个事物过于耀眼,过于突出,那么就很容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

而这种效应在叠加巨大的网络曝光量的情况下,是会被无限的放大的。这也就会导致小米品牌的口碑始终处于两极分化的境地。

那么有人会问了,你都知道的事情,小米难道不知道么?小米当然知道。

只不过,小米目前所处的位置以及心态决定了,他和以往不一样了。

曾经的小米只是个互联网手机厂商的时候,本着黑红也是红,流量为王的心态,对于此类状态可以说是乐见其成的,甚至是有意为之的。

比如雷总当年在小米MIX 3发布会上说要干翻华为的时候,难道不知道要被挂热搜么?我认为当然知道,甚至是是有意为之的。

而现在的小米,作为一家车企,那么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消费者买车的心态和买手机的心态是完全不一样的。

买手机,相对来说,品牌的效应会弱一些,毕竟手机这种用一两年就会换的产品;但是车就不一样了,消费者会非常的在意品牌的调性,毕竟一辆车最少就要用三四千甚至七八年的,而且是一项重大的投入。

所以,如何平衡好流量和品牌塑造的关系,就是目前小米公关所要面临的最大的考验。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0

标签:科技   小米   三星   品牌   流量   芯片   心态   产品   效应   谦逊   消费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