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店迎来“倒闭潮”!明明没有电商冲击,为啥把自己逼上绝路?

过去二十年,中国人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电商崛起、外卖普及、短视频盛行,很多街边小店在巨大的冲击下,可谓是节节败退。

最初有人觉得,理发店应该能“独善其身”,毕竟头发长了必须剪,总不能快递上门吧?

可现实啪啪打脸,这几年,理发店倒成了“倒闭重灾区”,关门速度几乎和开店速度持平。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热闹背后的倒闭潮

总以为头发长了必须剪,理发店能抗住所有冲击?然而现实却很残酷。

2024年全国理发店数量突破160万家,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

平均下来,每个稍微大一点的小区门口,都得挤着三四家理发店。

同年,全国有超过30万家理发店关门,算下来每天差不多有822家店停止营业,相当于每10分钟就有一家理发店从街头消失。

走在街头不难发现,理发店的招牌密密麻麻,刚挂出的“新店开业”红幅还没捂热,隔壁就贴上了“旺铺转让”的告示。

这种新旧交替的画面,最近几年变得越来越常见。

家住杭州的张女士对此深有体会,她无奈地表示:“我们小区门口那家理发店,三年换了四个老板。刚办的会员卡还没用完,店就没了,钱也打了水漂。”

像张女士这样的遭遇并非个例,许多消费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有店主自嘲,现在开理发店就像跑接力赛,谁接最后一棒谁倒霉。

而除了门店频繁倒闭,消费者对理发服务的不满,更让行业雪上加霜。

网上流传的“没人能笑着走出理发店”,根本不是随口调侃,而是很多人真实经历的写照。

有调查显示,近七成消费者有过剪发失败的经历:本来想剪个清爽短发,结果出来像“狗啃的”。

想要个时髦的微分碎盖,剪完土得掉渣,只能硬着头皮戴帽子出门。

网上关于“理发翻车”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50亿,随便点开一个,都能看到各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灾难发型。

这些视频越传越广,也让更多消费者对理发店产生了不信任。

甚至有人宁愿长时间不剪发,也不想再冒“翻车”的风险。

最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看似“抗电商冲击”的行业,反而比很多领域更脆弱。

毕竟理发是面对面服务,总不能把理发师快递上门,可现实却狠狠打了脸。

对比数据不难发现,餐饮、零售等行业受电商冲击后,仍有30%以上的头部品牌能稳定增长,而理发店的头部门店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

曾经被认为“稳赚不赔”的刚需生意,如今竟成了“高危行业”。

理发店陷内外困局

理发店之所以从“刚需香饽饽”沦为“高危行业”,并非单一因素导致,而是整个行业遭受“内外夹击”的结果。

先看外部,曾经牢牢抓在理发店手里的生意,正在被一点点分走。

快剪店的崛起,直接抢走了大批“基础客户”。

商场里那些10块20块的快剪店,总是排着长队。

不洗头不推销,10分钟搞定,特别受男士和老年人欢迎。

上海的快剪店数量比五年前增长了两倍多,一天能接待30多个客人,是普通理发店的三倍。

很多男士觉得,剪个寸头而已,15块钱的快剪店完全够用,何必花上百块。

除了快剪店,家庭美发工具的普及,又分流了一部分客源。

网上几十块就能买套理发推子,男生自己推个短发,妈妈给孩子修个刘海,都不是难事。

卷发棒、直发器的销量也在暴涨,2024年销量翻了一倍多。

很多女生跟着视频学,在家就能做出满意的造型。

还有染发膏,一年能卖5000多万件,年轻人觉得自己染发便宜又好玩。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不仅同行和家庭工具分流客源,跨界行业也来分一杯羹。

影楼推出拍照加做头发的套餐,拍写真时顺便把发型做了。

有数据显示,试过这种服务的客人,六成表示以后不会专门去理发店做造型了。

美甲店、美容院也推出简单发型设计,进一步挤压理发店的空间。

外部被分流,内部的问题也不少,这些问题更是让门店经营雪上加霜。

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不过关,很多小店为了节省成本,招学徒的时候不看经验,培训三四个月就让学徒上手当发型师。

可剪发本就是门需要积累的手艺,怎么判断脸型适合的发型、怎么控制剪刀的力度、怎么剪出自然的层次,没有几年的实操经验根本练不出来。

技术不过关,剪出来的发型自然得不到顾客认可,口碑也就越来越差,老顾客留不住,新顾客也不敢来。

推销太狠也是很多消费者反感理发店的原因。很多理发师底薪只有三千来块,全靠推销提成。

所以剪发10分钟,推销半小时。

你要是明确说不办卡,有的理发师立马变脸,剪发也开始敷衍。

成本压力,更是压垮很多门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线城市好地段的房租,能占到营收的一半以上。

有老板算了笔账:一个月赚10万,房租就要8万,剩下的还不够发工资。

开在偏僻地方吧,房租是便宜了,可没客人。

人工成本也在涨,好点的理发师月薪一万五起步,还要定期培训。

洗发水、染发膏这些材料也涨价了,很多小店根本扛不住。

另外,现在消费者的理发支出也在缩减。

现在大家都在省钱,理发支出从2023年的人均860块降到了2025年的580块,烫染这种贵的项目少了将近一半。

理发店陷入两难:便宜了不赚钱,贵了没人来。

夹在10块钱快剪和高端沙龙中间的普通店,三分之一都倒闭了。

理发店破局之道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难道理发店真的没救了?

其实不然,湖南怀化一家小店的爆火,给行业带来了破局的希望。

理发师李晓华的店没有豪华装修,也不搞花哨推销,就靠30块剪男发、45块剪女发的明码标价,加上听得懂顾客需求的手艺,成了网红店。

爆火后,一个月来了30万人,不光自己生意好,还带动周边商家赚了3000多万。

很多人专门开车去怀化,就为了找她剪头发。

晓华的成功秘诀其实很简单:剪发前她会认真听顾客说想要什么样的,能做到的都尽量满足,做不到的提前说清楚,从不瞎承诺。

顾客说,终于遇到了听得懂人话的理发师。

这个看起来很基本的要求,在现在的理发店里反而成了稀缺品。

她的成功给行业指了条路:别搞那么多花样,好好剪头发就行了。

想要“活”下去,首先得把技术练好。

与其花钱搞装修,不如让理发师好好学手艺。

可以走专业路线,比如专门做男士油头,或者专攻女士刘海,把一样做精做透。

建立清晰的理发师等级,让顾客知道谁的技术好,慢慢把信任找回来。

其次是“透明消费”,打消顾客顾虑。

很多人不敢进理发店,就是怕被宰。

所有项目明码标价,贴在门口,网上也能查到。

针对不爱说话的顾客,推出安静服务,保证不推销。

别再搞充值办卡那套,改成消费积分,积分换小礼品或者护理,让顾客放心。

最后是“适配需求”,跟上消费习惯的变化。

既然大家喜欢在家做头发,那就教他们怎么用工具,线上线下都可以教。

面对快剪店竞争,也可以推出15分钟快速服务。

和美甲店、化妆品店合作,推出适合不同场合的造型套餐。

说到底,理发就是个简单的事:顾客需要剪头发,理发师提供服务,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这些年被太多套路搞复杂了,反而忘了本质。

当理发店不再想着赚快钱,而是认真剪好每一个头,顾客自然会回来。

再难做的生意,也有认真做事的人的位置;

再好做的生意,也经不起糟蹋信任。

结语

理发店的热闹与惨淡,说到底是忘了“剪好头发”这件最该做的事。晓华的小店火了,不过是把“听懂需求、明码标价”做到了位。其实顾客要的很简单,少点套路,多点实在,刚需生意总能留住人。

参考文献:

1.新华网:《新华时评|理发店火了,服务真诚就能收获人心》2024-11-13

2.光明网:《湖南夫妻理发店因听劝爆火》2024-11-0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8

标签:科技   理发店   绝路   理发师   顾客   头发   行业   生意   消费者   怀化   发型   手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