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人血馒头?83岁蔡澜去世,离别信曝光惹众怒,究竟是谁在撒谎

2025年6月25日,那个总是笑眯眯,对美食、生活有着独特见解的蔡澜,在香港养和医院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83岁。

消息一传出,喜爱他的人们纷纷陷入悲痛,大家在网上分享着他的金句、他的美食节目片段,以此来缅怀这位“香港四大才子”的最后一位传奇人物。

然而,谁也没想到,一场围绕他的风波正悄然酝酿。

«——【·蔡澜先生的离世·】——»

6月27日,蔡澜的个人社交账号冷不丁发布了一则讣告。

称我们敬爱的蔡澜先生在2025 年 6 月 25 日,也就是农历六月初一,在亲友的陪伴下,于香港养和医院安安静静地离世了。

遵照先生的遗愿,为了不打扰亲朋好友,不举办任何仪式,遗体也已经火化了。

这消息一传出,网友们瞬间炸开了锅,纷纷留言悼念,“一路走好” 四个字刷满了评论区。

其实,这消息来得太突然,许多人一时半会儿都难以接受。

要知道,早在今年4月份,网上就曾传出过蔡澜去世的谣言,当时老爷子还亲自出来辟谣,用一句轻松幽默的话化解了风波。

他当时还精神头十足地说,“叫他们不用担心,说不定我活得比他们还久。”

可谁能想到,仅仅两个月后,谣言竟然成了现实。

更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蔡澜的离世方式完全符合他一贯的作风。

没有大操大办的葬礼,没有铺天盖地的花圈挽联,甚至连哀悼仪式都省了。

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骨灰已经静静躺在瓷坛里。

这种做法虽然让人觉得有些突然,但也确实很符合蔡澜平时的性格。

他向来活得洒脱自在,对生死之事看得很淡,觉得人生就该随性而为,走的时候自然也不想搞那些繁文缛节。

得知消息后,娱乐圈的朋友们纷纷发文悼念。

周星驰、成龙这些大咖都亲自发声,表达对老友的哀思。周星驰在社交平台上写道:“蔡生,一路走好,感谢您曾带来的美好。”

成龙则表示:“失去蔡澜,就像失去了一位珍贵的人生导师,他的智慧和乐观将永远留在我心中。”

一时间,整个社交媒体都被悲伤的氛围笼罩着。

然而,谁也没想到,关于蔡澜先生的一场风波正在悄然酝酿。

«——【·离别信引发轩然大波·】——»

6月27日下午,蔡澜他名下的餐饮品牌“蔡澜点心”在官方账号上突然发布了一封号称是蔡澜2023年底就托付好的“离别信”。

这信一出来,瞬间在网上炸开了锅。

信里蔡澜回顾了创立“蔡澜 Pho”与“蔡澜点心”品牌的初衷,讲述着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如何一步步转化为商业实践。

接着,他强调美食必须坚持“平、靓、正”的原则,就是价格要平价,品质得优良,卖相还得美观。

最后呢,还呼吁食客们继续支持品牌发展,特意提到 “门店照常营业,会员权益不变”。

可网友们一看这信,就炸锅了。

好多人批评这信通篇都在聚焦品牌经营,一点都没有大家期待中对生命告别的温情,也没有蔡澜以往那种人生感悟的味道。

有人吐槽说这文风简直就像一份干巴巴的经营报告,满纸都是广告。

而且,大家发现这信的落款是电子签名,这一下就更让人怀疑这信的真实性了。

你想啊,平时看蔡澜写的文章,幽默通透,妙语连珠,怎么这离别信就像是换了个人写的呢?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网友们很难接受。

有人直接开骂,说这是在蹭热度、吃人血馒头“蔡澜先生刚去世还不到48小时呢,品牌就借着这个机会大肆营销,这不是赤果果地在吃“人血馒头”嘛!”

还有人发起抵制行动,说 “这店东西难吃,还消费逝者,以后再也不去了”。

不过呢,也有一些人持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延续品牌本来就是蔡澜的遗愿,指责品牌方的那些人就是太过敏感了,小题大做。

两边各执一词,在网上吵得不可开交。

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就藏在蔡澜这一生的经历当中。

«——【·谁在“撒谎”?精神诠释权之争·】——»

熟悉蔡澜的人都知道,这位老爷子一辈子都活得相当随性洒脱。

蔡澜的家庭充满了文化氛围,父亲蔡文玄是个诗人,后来在邵氏电影公司任职,母亲洪芳娉则是一位小学校长。

小时候的蔡澜,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性格,13 岁跟着父亲定居香港后,他就敢做出惊人之举。

当时,家里常有文人雅士来往,他爸爸的诗作也经常发表。

可小蔡澜却毫不留情,匿名发文批评自己父亲的诗作,说他写得“狗屁不通”。

16岁那年,蔡澜更是独自前往日本求学。

当时按新加坡法律规定,到了年龄得强制服兵役,多亏邵逸夫的哥哥邵仁枚帮忙,以人才发展为由把蔡澜送去了日本,而邵仁枚把自己儿子送去服兵役。

这份恩情,蔡澜一直记着,这也是后来他电影生涯大部分留在邵氏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日本,蔡澜在上大学时,还没从日本大学艺术学部电影科编导系毕业,就成了邵氏电影的驻日代表。

大学毕业后,22岁的他被邵逸夫召回邵氏,到香港担任制片经理,进入邵氏电影公司后,蔡澜的职业生涯就此开启。

在片场,他从来不按常理出牌,经常对剧本提出大胆质疑,丝毫不畏惧导演的权威,这种叛逆精神一直贯穿了蔡澜的整个人生。

无论是事业上的创新突破,还是感情世界里的特立独行,他都以一种近乎任性的姿态活出了自己的风采。

在电影行业摸爬滚打多年,他几乎在电影的每一个环节都工作过,道具、木工、副导演、摄影助理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他监制的身份,也让他结识了张彻、成龙、倪匡等当时香港的知名人士。

但后来,随着香港电影在华语世界越来越流行,电影公司越来越注重投入产出。

于是,蔡澜一念之间就放弃了干了 40 年的电影工作。

从电影行业抽身出来后,蔡澜彻底转向了写作,其实在这之前,他就已经笔耕不辍了。

1980年前后,香港文坛有个说法,一个作家要是不在金庸创办的《明报》上写专栏,就好像没在江湖上有地位似的。

为了能在《明报》开专栏,蔡澜找好友倪匡喝酒,让倪匡找金庸帮忙说说。

倪匡和金庸一喝酒就聊写作,还使劲夸蔡澜的文章,金庸听得多了,就要来了蔡澜的文章。

就这样,蔡澜陆续成了香港各大报社的专栏作家。

他一周能写14篇专栏,书出了200多本,几乎垄断了港媒副刊。

他写的内容可丰富了,美食风味、游历见闻、鱼虫花鸟,甚至情感问题,都能信手拈来。

蔡澜写美食专栏更是写出了名气,从“玩家”“吃”成了行家。

他对美食的探索那叫一个痴迷,不管是街头小摊,还是米其林餐厅,从潮汕本味到异国风味,他都细细品尝,然后细致入微地描述。

他觉得自己名字“蔡澜”像“菜篮”,注定要吃喝一生。

他笔下的美食,没有那些高不可攀的珍馐,都是用朴素食材制作的、带着烟火气的人间至味。

除了写作和美食,蔡澜还涉足很多领域。

他开餐厅、与电视台合作推出美食节目,还担任了风靡一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总顾问。

他还和倪匡、黄沾一起搞了个深夜清谈节目《今夜不设防》。

结果这节目一推出,大受欢迎,在节目里,香港人听到了张国荣讲抽烟、王祖贤讲情感,好多明星在节目里都不设防,特别放松。

在感情生活方面,蔡澜也很有自己的一套。

他一生无儿无女,妻子去世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立即变卖家产,搬进月租14万的维港酒店套房,雇了八人团队专门伺候自己的日常起居。

当时他说的那句 “钱花不完才是败笔”,直到现在还被人津津乐道。

他觉得自己还没长大,照顾不了小孩,所以不生小孩也一点不后悔。

了解了蔡澜的性格和处事风格,再回头看这场关于离别信真假的争论,其实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无论这封信是真是假,无论公司的做法是对是错,这些都不能改变蔡澜已经离开我们的事实。

而他留给这个世界的,远比一封信的内容要丰富得多。

这场风波最后肯定会慢慢平息,但蔡澜留下的那句 “活着的意义,是‘吃好,喝好,把日子过好’”,却会一直被大家铭记。

等争论的喧嚣过去,或许我们更应该像蔡澜生前那样,找个小馆子,点上几样美食,倒上一杯小酒,好好地敬一敬那个教会我们热爱生活的身影,怀念他给我们带来的那些关于美食、关于人生的美好启迪。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1

标签:娱乐   众怒   美食   香港   电影   品牌   成龙   节目   专栏   风波   日本   消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