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这事儿,说简单点,就是一件让人一高兴就放松警惕的事。很多人都觉得小酌怡情,三五好友碰个杯,人生没什么比这更惬意的了。但话说回来,真要是喝得没个数,身体迟早会给你“颜色看看”。一些人总是觉得喝酒没问题,脸红点、头晕点、第二天睡一觉就好了,没当回事儿。但有时候,身体给的信号已经在说:“哥们,别再灌了,再来真的要出事了。”只是大家忽略了这些信号罢了。
有些人喝酒之后总是心跳得特别快,一点点酒下去,胸口就开始发紧,呼吸也觉得不顺。这种感觉很多人不当回事,但在医学上,这很可能是酒精诱发的心律失常。一项研究显示,饮酒过量与房颤的发生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房颤听着就吓人,其实它真的不是老年人的“专属病”,很多年轻人也中招了。尤其是那种聚会时一口闷、拼酒的喝法,更容易诱发这个问题。一次两次可能没事,但长期这么喝,风险直线上升。
还有些人喝完酒会脸红得厉害,这在不少人看来甚至是一种“可爱的体质”。其实恰恰相反,脸红是因为体内缺乏一种叫乙醛脱氢酶的酶。这种酶负责把酒精代谢成对身体更友好的物质。当这项功能不足的时候,体内的乙醛就会大量堆积,而乙醛可不是个善茬儿,是明确的一级致癌物。长期喝酒的人,如果总是喝一杯就脸红,说明代谢不良,这种人患食道癌、口腔癌的风险比常人高出好几倍。不信可以查查中国癌症中心的数据。
还有人一喝就吐,也是一种警告。很多人觉得这是酒量不好、喝少点就行,但其实频繁呕吐说明身体已经无法再处理进入的酒精,处于保护性拒绝的状态。如果每次喝酒都要吐个天昏地暗,尤其是吐完之后还伴随头晕、恶心、浑身无力,就要考虑是不是已经形成了轻度酒精中毒。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不仅仅是消化系统受损,肝脏、神经系统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酒精对胃黏膜的刺激作用强烈,时间久了胃炎、胃溃疡全都找上门来。
再说一种表现:喝完酒情绪容易失控,有的人会变得特别兴奋,语速加快,动作夸张,完全变了一个人;而另一些人则容易情绪低落、悲伤、想哭,甚至想不开。这类人往往潜藏着心理层面的风险。
酒精是一种中枢神经抑制剂,但在短时间内却能造成情绪高涨或者过度波动。如果这种状态频繁出现,很有可能是抑郁倾向的表现之一。长期用酒精来调节情绪,会让神经系统形成依赖,更严重的甚至会发展成酒精依赖综合征,想戒都戒不掉。
酒精对肝脏的伤害也不容忽视。一些人喝酒后,第二天醒来总觉得右上腹隐隐作痛,或者整个人总感觉疲倦,提不起劲。这种状态,很多人以为是宿醉,其实可能是肝脏发出的信号。肝脏是负责代谢酒精的主要器官,一次性喝太多,就会让它超负荷运作。长期以往,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甚至肝硬化都可能找上门。国内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长期饮酒者中,有超过三成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而其中不少人毫无察觉。
还有一种情况比较隐蔽:有的人喝完酒第二天容易失眠。很多人会误以为喝酒能助眠,其实完全相反。酒精虽然会在短时间内让人困倦,但实际上会扰乱人体的睡眠节律。真正的好睡眠需要经历深浅睡眠的自然循环,而酒精则会打破这个平衡,让人在夜间频繁醒来,第二天反而更加疲惫。时间久了,不仅精神状态差,还可能诱发焦虑、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有一些人喝酒后会莫名其妙地身体发痒,或者全身出红疹。这种现象往往是酒精过敏或者酒精诱发的过敏反应。别小看这个问题,有些过敏体质的人一次小小的过敏都可能诱发严重反应,比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如果喝酒后经常出现皮肤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的“皮肤不好”,很可能是身体在提示:这种东西你碰不得了。
酒精还会影响体重代谢。一些人喝酒容易胖,不是因为酒精本身,而是它会刺激食欲,让人边喝边吃,高热量摄入不断增加。加上酒精本身也含有较高的热量,长期下来不仅体重飙升,还可能带来胰岛素抵抗,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对于已经血糖控制不好的人来说,喝酒无疑是雪上加霜。
还得提一个现象:有些人喝酒后手抖、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些表现也许只是轻微的,但反复出现就很值得警惕。长期喝酒会损伤神经系统,特别是外周神经系统,导致震颤、麻木、感觉异常。如果这些症状频繁伴随喝酒出现,很可能已经是酒精性神经病变的早期信号。
有人可能会说,喝酒是社交,不喝不行。这话确实在很多场合里听起来有道理,但也不能拿健康做代价。身体有了这些表现,说明它已经受不了了,继续喝下去就不是简单的“喝多了”这么回事了。
其实,酒不是不能碰,只是有的人不能再碰了。有些体质、有些状态下,再喝就不只是身体难受,可能直接发展成器质性病变。这些信号,其实身体早就说得很清楚,只是很多人没听进去,觉得喝酒是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健康负担。
酒桌上的热闹转瞬即逝,身体的账却是实实在在地记着。那些喝酒之后一次次出现的异常表现,不是“酒量不好”的借口,而是警告。如果还觉得能撑,再坚持几次,可能身体就真的垮了。识别这些信号,比认清酒桌上的兄弟更重要。
参考文献:
[1]高玉泉,吴超.饮酒与心律失常的关系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24,28(3):145-150.
[2]刘志强,张颖.乙醛脱氢酶缺乏与食道癌的关联[J].肿瘤学杂志,2025,31(1):25-30.
[3]韩蕾,陈思.酒精性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神经免疫学杂志,2024,23(4):215-220.
[4]赵芸,刘晨.饮酒与肝功能损伤关系分析[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3,31(2):95-99.
[5]王雪.酒精对睡眠结构的影响机制[J].中国睡眠研究杂志,2024,12(1):18-22.
更新时间:2025-10-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