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来你敢信吗?咱们现在天天琢磨着芯片被别人卡脖子,其实国内有人早在几十年前就把光刻机给整出来了。只不过这段历史现在提起来任谁都觉得挺唏嘘的,有点像财富掉在地上又捡不起来,心里那种遗憾劲儿懂得都懂。事情发展兜兜转转,这背后的故事其实比新闻里讲的那些多少有些让人想不到。你要是仔细一扒,
咱们把时间线往前倒退五十年,宝鸡藏着一家很低调但本事不小的工厂,名字起的挺直接——国营建光机器厂。它可不是什么小作坊,人家代号4503厂还叫宝鸡81号信箱。这厂子之所以选在陕西说白了也是那个特殊年代的安排,南边靠着秦岭位置算是隐蔽。国家那会儿在宝鸡投下重金一口气搞了17个重点项目,比如烽火电子、长岭电子,还有凌云电子等都在那里起家。不过这家建光机器厂很特殊,她是唯一参与半导体设备研发生产的单位。
1969年由第四机械工业部牵头正式挂牌成立,技术更是一点不含糊,它把上海、南京这些大城市的资源全都拢到一起。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干的可是为半导体行业打基础的活。别看现在大家都喊着依赖进口,当年70年代中期的时候他们厂的光刻机就已经做出来造集成电路。等后面又升级到第二代、第三代,和国外的差距眼看着缩小。
当时国内的科研和军工单位买他们的货不是个案,核物理研究院还专门采了他们的芯片离子注入机。1975年的时候,这家工厂甚至还做过用于卫星控制的陶瓷封装逻辑电路芯片。很多人可别瞧不起国产,那会儿这产品真的能和世界同行掰手腕。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荷兰ASML公司,你知道它啥时候成立的吗?1984年。你算算宝鸡那家厂赶在它前头多了十年。
但事情哪有一帆风顺。国家八十年代产业政策方向一转,加上社会流行“造不如租,租不如买”的经营理念,厂子的研发经费一下子大砍特砍。九十年代厂子那点底气也快消耗光,危机就摆在那里了。后来就算和西安交通大学使劲合作试图再把光刻机项目弄起来,终归还是没撑住。再加上转型不顺人才流失,工艺资料压箱底,最后工厂只能变成军品代工。
再往后宝鸡传感器研究所尝试了另一个“曲线救国”:从国外买点光刻机配件回来自己装,但毕竟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过程中各种出岔子,最后只能认栽。等于说国内光刻机领域到了这一步全线哑火。
这到底算不算遗憾?建光机器厂的那段经历怎么讲都是中国半导体历史上绕不开的一笔。明明那么早技术能跑在前头,就是因为各种政策选择、时代局限,最后消失在人们视野里。老话说得好,现在大家都明白关键技术得自己掌握,不然只能剩下叹气了。可是事情已成定局,错过的终究是错过了,只能希望我们国家科技发展能一帆风顺,光科技研发能够早日取得重大突破吧。
你认为我们国产光刻机研发几年能够实现重大突破?我们的光刻机技术何时能够赶上国外?欢迎留言讨论
更新时间:2025-08-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