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的老祖宗一直有在“大暑”节气“饮伏茶”的习俗。
但您知道这伏茶的原料通常有哪些?它们真的能起到解暑降温、调节健康的作用吗?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通常出现在7月22日或23日。
它标志着一年中最炎热、湿度也最大的时段。这个时候,太阳辐射强、地面温度高、空气还不流通,热量散不出去,天地之间就好像一起在“蒸桑拿”。
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容易疲倦、上火、没胃口,还特别容易中暑。
所以在这个节气,老百姓就发明了“伏茶”来养生解暑。这个“伏”字,指的是“三伏天”,而大暑刚好落在中伏的时候。
中医讲究“冬病夏治”,认为三伏正是调理身体的大好时机。
因为这时候人体阳气正旺,毛孔打开,喝伏茶可以帮我们驱散体内的湿热、调理脾胃,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那么伏茶的原料到底都有什么呢?
其实,配方大多来自清热祛湿的草本植物,常见的有:金银花、菊花、荷叶、藿香、桑叶和甘草。
其中金银花是“清热高手”,里面含有绿原酸和一些特殊的黄酮类化合物,能抗炎、抗菌,特别适合缓解咽喉肿痛和暑热烦躁;
菊花则能清肝明目,帮助减轻头昏眼干,是你在晒了一天太阳后的“护眼饮”;
荷叶不仅利尿排湿,还有助于降脂;
藿香带有挥发油,能抗菌、解痉,对湿热引起的食欲不振和腹胀特别管用;
桑叶含有槲皮素、芸香苷,抗氧化能力强,还能帮助降血糖,提升我们对高温的耐受力;
而甘草则是调和药性的大将,能缓和其他草本的刺激性,同时增强抗病毒和抗炎作用。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原料组合起来确实有抗炎、降温、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而分开来说,有些成分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代谢;有些能利尿排湿、平衡体液;有些能安抚神经系统,缓解夏天常见的焦躁和疲倦。
而伏茶里的抗氧化物质、植物多酚,在维持水盐平衡、调节体温、抑制病原微生物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
但伏茶虽好,毕竟含有一定的药性,所以建议大家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适量饮用。
我是李旭,陪您解读科学奥秘。
更新时间:2025-07-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