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人不解:为何强大的中国,几千年都不要西伯利亚?

西伯利亚,面积1300万平方公里,占了全俄的四分之三,地球上最像“冰箱”的地方之一。

这块地从乌拉尔山延伸到太平洋,地图上气势汹汹,历史上却一直“人烟稀少”。俄国人占了几百年,总觉得旁边那个古老的邻居不太对劲:中国强了这么久,怎么从来没打过这片地?

道理不复杂。中国古代打仗从来不为画地图,而是为了能种地、能设县、能养人。西伯利亚太冷,冻土太厚,补给线长得跟绳命一样。

几千年来,中国人看的不是疆域多大,而是账本合不合。

“冻原不养兵,咱不打赔本仗”

西伯利亚,从来不是谁都能打进去的地儿。冬季平均温度零下20度,北部最低零下70度,连蒙古人骑马都得结霜,谁来谁受罪。

历史上,中国不是没试过接触。明清两代的军队都走到过黑龙江流域。地图上看着进去了,实则是探了探边,就退了回来。

清军要打西伯利亚,首先得过地形三关:东线是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翻山就得三个月;中线是千里冻土林海,树上结冰,地上结壳;西线是瀚海沙漠,昼夜温差四十度。三条通道,条条都是绝路。

打得进,还得运得动。根据清代的《户部则例》记载,从长安向北运输1石粮食到贝加尔湖,平均耗费20石粮。也就是说,要是想让前线士兵吃一口饭,后方得送出整整20倍的粮草。

士兵穿什么?那年头还没有工业棉衣。清军只能穿麻布衣裹草绳,北风一吹,连旗杆都能冻裂。就算赢了仗,部队冻死一半。

有人说俄国怎么能打进去?因为俄军走的是河。1580年,叶尔马克带着哥萨克划船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从鄂毕河一路往东,靠水路推进,靠皮毛维持。

哥萨克人不要屯田,不设行政,不建县衙,只要皮毛,只靠出卖。中国朝廷要打仗,讲的是一整套流程:打下去、设府州、修驿道、屯粮田、安百姓、办边市。

这套账一核,西伯利亚哪怕面积再大、皮毛再多、土地再平,一口粮食都种不出,一两盐巴都产不来。打得下没用,守得住更亏。

明清时期,中国在云南、贵州、两广、川西这些地方都推行过“改土归流”,因为这些地方可以耕种、有汉人、有道路。西伯利亚是块“不能养活”的冻土,不属于治理范畴。

康熙三度出征雅克萨,清军胜而不进,签下《尼布楚条约》,把额尔古纳河划为国界线。

“一签一割,写满代价;一退一让,留下血债”

1689年,中国签下《尼布楚条约》,跟沙俄划定界限。纸上划得清,山川挡不住。清军收兵之后,沙俄从黑龙江北岸修起要塞,一年一年地往东推。

1860年,北京。清廷签下《中俄北京条约》,把海参崴、伯力、图们江出海口这些地正式划出。这是在《瑷珲条约》之后又一次割地。

那时候,第二次鸦片战争刚打完,法英联军进了北京,清朝外交同时对付四路。中俄两线,连抵抗的余地都没有。

这不是笔账的问题,是形势压顶。清廷早就知道那一片地的价值,但力不从心。黑龙江以北,地虽大,兵已空。

时间再往后推到1900年7月6日。地点是海兰泡与江东六十四屯。那年七月,俄军司令格里布斯基下令“用哥萨克人的方式解决中国人问题”。所谓“哥萨克方式”,就是屠杀。

当地中国居民当时以农工商为主,有数万户人家,生活多年。俄军突然封锁江岸,阻止撤离。村民被赶入江中,活活淹死,尸体沿江十里不散。

这是西伯利亚地区对中国人口结构的“清空性打击”。自那以后,黑龙江以北的中国聚居点几乎绝迹。俄罗斯人从此独占此地,中国人留下血与骨。

这场屠杀在国际上没有判决,没有赔偿。清政府对外抗议无效,国内兵力早已调去山东、直隶一带应对八国联军。外交档案记载,此事在清廷“已无法应对,只求交涉”。

海兰泡之后,中国对西伯利亚的影响力断崖式下滑。此地成了“俄国专属边境”。不再有边市,不再有汉人村,不再有通商路线。

“大豆换土地,不靠枪靠账本”

当初打不进的地,如今成了“生意热土”。不是因为天气变暖,而是因为技术能进、资本能动、口岸能通。西伯利亚,没被中国吞并,却悄然变成中国企业的合作区。

2022年,西伯利亚联邦区对中国的贸易额达到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6%。中国成了这一区域第一大贸易对象,超过了韩国、荷兰、哈萨克斯坦等国。整个俄中贸易突破1902亿美元,提前实现接近目标。

比如阿穆尔州与黑龙江省跨境农业项目:中国企业承包耕地,签约年限长达50年。整块地不光种粮,还建温室、设农场、引灌溉系统,带着工业化项目一起上。

比如中资企业在布里亚特、外贝加尔、滨海边疆区等地承租超过200万英亩林地、100万英亩农地,涉及木材加工、大豆种植、铁路物流。这些项目已经成为当地财政支柱。

阿穆尔州州长曾公开表示,中国投资“稳定、可靠、技术高、回报快”。

早在2015年就有数据预计,到2025年,西伯利亚远东东部地区中国人可能成为主要族群之一。不是移民扩张,是资本伴随基础设施渗透。

口岸贸易线也在同步拉起。黑龙江沿线多个口岸变成枢纽,农产品出口线对接俄罗斯,化肥、机械、金属材料进口线回流中国。一条横贯东西的“中俄边境补给线”正在成形。

政策也在跟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电力输出协议、中资农业扶持贷款,一条条走的是账本路线,不靠一兵一卒。

参考资料:

中国人重返西伯利亚. 世界侨报. 2019-01-07

俄西伯利亚联邦区对华贸易额增长0.6倍.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3-02-17

古代中國為何沒把西伯利亞納入版圖?. 中华社区报. 2019-04-06

西伯利亚. 维基百科. 2025-07-29

俄國征服西伯利亞. 维基百科. 2025-08-05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历史   西伯利亚   中国   不解   俄罗斯人   强大   黑龙江   哥萨克   沙俄   条约   俄军   清廷   账本   冻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