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红风波:一场美妆行业供应链的集体失控

近日,第三方测评机构“老爸评测”曝光多款美妆产品被检测出含有禁用的工业染料苏丹红。

包括花西子、玉容初、且初在内的多个品牌被卷入风波。

它们集体踩雷的源头,是一款苏丹红含量高达1170ppm的红色复合植物原料组。

这场风波,彻底击碎了美妆行业对上游供应商的盲目信任。

当美妆品牌们为追求快速迭代,对上游第三方形成过度依赖时,这种依赖,正在以质检失明的方式,对品牌进行毁灭性反噬。

作者 | 方远

编辑 | 小雨

集体踩雷

事件发酵,行业震动。

消费者的愤怒是真实的,而品牌方的反应,则更像是一种后知后觉的错愕。

此次苏丹红事件的污染源头,指向一个复合原料组,它由鳢肠提取物、印度楝叶提取物和辣木籽油等成分构成——在成分党眼中,这本该是“天然”、“无害”的代名词。

然而,苏丹红就藏在其中。

涉事品牌名单迅速拉长:花西子、玉容初、且初、听研、farmacy……从新锐国货到国际大牌,无一幸免。

它们的应对措施高度一致:紧急下架,立即送检。

且初客服回应称,已在第一时间安排产品送检,着重检测是否含有苏丹红成分。

这个回应本身,就是最大的信号。

它证明了品牌方对自己产品的上游源头几乎没有实控能力,和消费者一样,也是在“开盲盒”。

当它们选择将供应链的把控交给上游时,自己就只剩下了调查和送检的被动权利。

在这场游戏中,它们只是原料包的下游客户。

质检失明

为什么这么多品牌会同时失明?

这种集体性的灯下黑,根源于行业对效率的病态追求、对营销的路径依赖,以及新锐品牌先天的资源短板。

新锐品牌对快速迭代的追求,将它们集体推向了ODM(原始设计制造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供应商不再是简单的原料商,而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它们提前研发好一套成熟的功效配方(如美白、抗老),品牌方只需从中挑选,然后贴上自己的Logo。

ODM模式正是新锐品牌轻资产模式的路径选择,它允许新品牌绕过重资产的研发投入和漫长的生产线建设,直接利用成熟供应商的配方库和产能。

这使得新品牌能将宝贵的资金,全部押注在营销、流量和消费者心智的占领上。

这种模式最大的诱惑,就是速度。

行业分析显示,一个ODM产品从选定配方到上市销售的周期通常仅需4-8周,而一个需要自主研发、反复测试的OEM(自主配方)产品,周期则长达8-16周。

在争分夺秒的流量场域中,快一个月就足以决定胜负。

但便捷的代价是高昂的。品牌方将研发、配方乃至品控的责任都外包了出去,这就导致了风险的高度集中。

一旦上游的原料包被污染,下游的品牌方只能全线受损。

如果说ODM模式是技术性失明,那么对天然植物概念的豪赌,则是战略性失明。

此次风波中的玉容初,是一个完美样本。

玉容初为上市公司丽人丽妆旗下品牌,定位“首个聚焦情绪型敏感的护肤品牌”。它的核心叙事就是藏红花——不仅护肤,还能舒缓焦虑情绪。

这是一个高概念的营销故事。而支撑这个故事的,是丽人丽妆的业绩压力。

财报显示,丽人丽妆的传统代运营业务正在枯竭。2024年,公司营收下降37.44%,净利润亏损2440万元,而以玉容初为代表的自有品牌营收同比增长超140%。

玉容初是丽人丽妆的救命稻草,是豪赌新钱的唯一出口。

当一家上市公司将所有资源都押注在“藏红花”这个营销故事上,以求快速抢占消费者心智时,一个巨大的灯下黑就产生了。

谁会愿意花费高昂的成本,去深度检测一个本不该含有工业染料的天然原料呢?

对营销叙事的过度投入,必然反噬品控的资源投入。

但这甚至不是一个选择题。就算新锐品牌们决心在品控上投入,它们也往往有心无力。

一个数据足以说明一切:2024年,欧莱雅集团全球研发投入约13.55亿欧元(约110亿人民币)。这个数字约等于中国头部美妆品牌珀莱雅全年的总收入。

这就是国际巨头的护城河。

当欧莱雅的研发预算等于国货头部的全年营收时,双方在非标原料审核、深度质检上可动用的资源,完全是两个维度。

新锐品牌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和资源,去审核那个昂贵的原料盲盒。

它们在供应链上游面前,几乎是裸奔。

拆解“黑箱”

苏丹红事件,敲响了整个美妆“黑箱”生态的警钟。

行业专家已在呼吁,品牌必须实现供应链透明化。

消费者对天然植物的叙事已经开始祛魅,仅凭上游供应商的一纸检测报告,已无法构建信任闭环。

未来,竞争的场域,将从营销转向供应链。

“原料可追溯”和“透明供应链”,正在成为新的行业护城河。


解决方案早已存在,只看品牌是否愿意投入。

从技术层面看,“区块链”和“数字产品”等工具,已经可以提供防篡改的供应链步骤证明。

而在实践层面,先行者们早已开始行动。

娇兰创建了“Bee Respect”平台,主动公开500多种成分和40家供应商的信息;更激进的Flamingo Estate品牌,则承诺“将每一种成分追溯到种植它的农民”。

甚至,这股压力正从零售端反向传导——美妆零售商Credo已开始强制要求其合作品牌,必须为其原料来源提供可验证的证明。

透明化,正在从一个可选项,变为一个必答题。

当整个行业都满足于原料盲盒带来的便捷时,最终打开的,必然是整个供应链的集体反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时尚   风波   集体   行业   苏丹红   品牌   玉容   原料   新锐   配方   模式   成分   消费者   供应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