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野家中国首开“拉面店”,39元/碗!要挑战 “味千”?

文 职业餐饮网 旖旎

吉野家,在中国新开“拉面店”,要和“味千”抢生意?

近日,职餐最新栏目《首店商业眼》获得一手消息,吉野家控股通过拉面子公司“Kiramekino Mirai”,在中国上海,以直营形式开出了首家拉面店“煌面屋”。

门店主打日式鸡白汤拉面、拌面,搭配叉烧、小吃等,面类价格锁定39元-52元/碗,人均在44元左右。

这是吉野家继乌冬面业务退出中国后,再次加码“面赛道”的关键动作。

究竟这个新品牌能否成功?

对于吉野家来说,是自救良方还是又一次冒险?

为直击餐饮首店前线,洞见行业新变量,职餐全新推出《首店商业眼》栏目,第3期我们聚焦 “吉野家中国首家拉面店”!

吉野家上海新开“日式拉面”品牌,主打鸡白汤面,39元 / 碗!

上海,作为中国餐饮的 “风向标”,向来是国际品牌试水新品类的首选地。

11月13日,吉野家中国首家拉面店“煌面屋”在上海恒基名人购物中心开业,悄然重启了其在华的 “面条生意”。

1、首店落脚“上海”,门店主打“蓝色系”日式简约风

“煌面屋”的首家店选址在上海的南京东路的核心商场B1层。

门店延续了日式简约风格,主打蓝色系,面积不大,以单人桌和四人桌为主。

品牌slogan为“好汤做底、面是主角”。

2、产品主打鸡白汤面,还有“拌面+叉烧+小吃”

与吉野家传统的 “米饭快餐” 单一结构不同,“煌面屋” 的产品矩阵更加丰富多元。

核心产品聚焦日式拉面,涵盖两种面的做法,一个是招牌主打的鸡白汤煌面,一种是京都拌煌面。

鸡白汤煌面,分为三种口味,“盐味、酱油、味噌”,顾客可以自选加料。

而拌面就只有一种,顾客也可以选择加蛋、加叉烧等加料。

除了招牌面,煌面屋还上了日式叉烧,比如煌·豚肩肉叉烧丼、煌·泡菜豚肩肉叉烧丼、煌·明太子丼等。

还有炸鸡块、炸猪排、海螺、炸牡蛎等日式小吃。

3、面类定价39-52元,小吃叉烧为18元/份,人均40元以上

“煌面屋” 的定价面类产品价格区间在 39-52 元。

像是招牌的鸡白汤煌面最低39元一碗,超满足京都拌煌面要52元/份。

小吃和叉烧统一标价18元 / 份。

人均消费约40-60 元。

“乌冬面”折戟后,吉野家的“拉面”能成吗?

吉野家此次在中国进军“拉面”赛道,并非一时兴起。

早在今年5月,其发布的中期经营计划就明确提出“到2035年成为全球最大拉面店”的目标,野心直指千亿拉面市场。

但回顾其在华的 “面类尝试”,并非一帆风顺。

这次的“煌面屋”,又能否在中国市场成功落脚?

1、豪掷千金收购17个拉面品牌,剑指 “五年造出一个味千”

吉野家的拉面战略,早已安排在自己的品牌计划之中。

其品牌多次表示要聚焦现有业务的转型与新动能的增长,并要将拉面业务打造成国内事业、海外事业之外的“第三大业务板块” 。

为实现拉面业务的快速扩张,吉野家通过密集收购,完善产业链布局。

据日本媒体报道,2016年吉野家收购了当地人气拉面品牌世田屋拉面连锁66.5%股权。

2020年,推出了新品牌“特制味噌拉面和田商店”,并于2023年在东京开了首店。

到2024年4月,吉野家收购了围绕“拉面”品类制作和销售的供应商产业(Takara Sangyo)。

2025年1月,吉野家又收购了日本知名连锁拉面品牌Kirameki。

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吉野家集团已经纳入Setagaya、Withlink、kirameki、Zenryyoku no Moto这4家公司旗下的17个拉面品牌。

而本次职业餐饮网报道的“煌面屋”,就是其日本收购的拉面品牌kirameki,2013年创立于日本京都,截至今年,在日本已开出23家门店。

而吉野家中期计划也显示,到2029财年,拉面业务销售额要达到 400 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9.91 亿元),年均增长 38%,相当于“五年造出一个味千”,而中国市场成为这一目标的核心支撑。

2、乌冬面“折戟”,转身拥抱“拉面”,押注中国市场增量

但拉面之前,吉野家就曾在中国试水开过面类品牌—“花丸乌冬面”。

2011年,吉野家将旗下乌冬面品牌“花丸乌冬面”带入中国,巅峰时期开店37家,覆盖上海、深圳、青岛等5座城市。

在经营11年后,2022年8月正式宣布全面退出中国市场,最终仅剩的上海美罗城门店也完成清算闭店。

前脚刚让乌冬面业务黯然退场,后脚就带着拉面店 “卷土重来”,吉野家对中国面类赛道的执念,从未消减。

吉野家之所以坚定押注拉面,核心是看中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日式拉面作为成熟的餐饮品类,在中国拥有广泛的消费基础。

而味千拉面等品牌多年的市场教育,已经培养了稳定的客群。

与此同时,中国面类赛道一直暗藏很大的机会,新品牌不断涌现、头部新锐快速崛起。

从和府捞面、遇见小面等覆盖不同细分领域的品牌崛起;到前两年的兰州拉面 “双雄” 马记永、陈香贵;再到面界新贵王繁星等凭借高品质食材与场景化体验快速成长,都印证了中国面类市场的消费潜力。

相较于竞争白热化的米饭快餐赛道,拉面品类的差异化竞争空间更足。

既能覆盖25-35元的大众消费带,也能冲击高端定价区间,且堂食属性更强,能通过场景体验提升用户粘性,这正是吉野家迫切需要的增长突破口。

3、转型背后:“一碗饭” 撑不起增长野心

而吉野家之所以对“拉面”砸下重金,其实是想通过拉面来实现转型,本质上是对自身发展困境的被动突围。

如果单靠饭品类单一而桎梏。

吉野家进驻中国30年,核心依赖牛肉饭单品,更新频率远低于本土快餐品牌,对于如今的快餐内卷,大家都在做融和,单靠一碗牛肉饭很难寻到新增长,甚至如果不迭代,有可能面临业绩大幅下滑。

其次是成本压力激增。近年来牛肉、大米等核心食材价格持续上涨,直接挤压了利润空间,其最新财报显示,上一财年净利润同比降幅达 32.1%,降本增效压力巨大。

此外,日本本土市场增长见顶,门店净增长率仅为 2%,而中国市场 570 家门店的规模,成为其海外业务的核心支柱,必须通过新品类找到新的增长曲线。

职业餐饮网总结:

在餐饮市场存量竞争加剧的当下,吉野家拥抱“拉面”赛道,本质上是传统快餐品牌在增长焦虑下的无奈选择。

而乌冬面业务退出中国的前车之鉴,意味着日式面类在华经营并非易事。

味千拉面等老牌玩家的坚守,以及本土创新拉面品牌的崛起,让赛道竞争日趋激烈。

39元起的定价,也需要足够的产品力和品牌力支撑。

这场转型,既是吉野家的 “自救战”,也是传统快餐品牌突破增长瓶颈的缩影。

拉面能否成为吉野家的 “第二增长曲线”,关键在于能否平衡传统风味与本土需求,在产品创新、场景体验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最优解。

您如何看待吉野家在中国的首家拉面店?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美食   中国   拉面   品牌   叉烧   白汤   赛道   品类   中国市场   业务   日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