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毛主席的夫人,大家一般都会想到杨开慧同志、贺子珍同志,还有那个江青。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毛主席其实在14岁到17岁期间,就曾有过一段持续3年的婚姻。
1936年,毛主席跟斯诺还提起过这次初婚,说自己从来没和那个妻子生活过,而且,自己不认为那是自己的妻子,当年也几乎没想到过她。
不过,奇怪的是虽然毛主席对这位原配没有感情,但他和杨开慧同志的一个儿子却过继到了这位原配的名下。
那么,毛主席这神秘的第一位妻子是谁?
而这段神秘的婚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毛主席从小就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也看不惯自己当地主的父亲。为了安抚儿子,毛主席的母亲文七妹决定按照习俗,早早给儿子娶个媳妇,希望以此让儿子能早日成家、立业。
那么,文七妹选的是哪位姑娘呢?
她选的是老罗家的闺女,名叫罗一秀。
这老罗家有几亩薄田,家底虽不是非常殷实,但日子也能维持温饱,与毛主席的父亲~精明能干,擅做生意的毛顺生家算是门当户对。
而且,罗家和毛家在祖上还有一层姻亲关系。
家住韶山冲羊楼土段的毛咏堂是毛主席家的远房本家亲戚,两家距离也就2里地。而毛咏堂的女儿嫁给了罗一秀的父亲~罗合楼。也就是说,毛咏堂的女儿是罗一秀的母亲。
所以,罗一秀和毛主席算是远房的姑表亲。
另外,罗一秀的奶奶,还是毛主席的爷爷~毛翼臣的堂姐妹,也就是毛主席的姑奶奶。
罗一秀呢,当时是18岁,容貌秀丽、身材丰满,性格还特别善良温顺。加上两家的渊源,毛顺生过去就很喜欢这个表侄女。因此,对儿子的这门婚事十分认可。
这婚姻虽然符合当地的传统和风俗,也就是相当于有合法手续,但毛顺生和文七妹却没想过儿子的感受。
毛主席对这段婚姻十分抵触,原因有三。
首先,毛主席是个从小向往自由的人,可就在他青春躁动的时候,父母却给他安排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媳妇来束缚他的人生和思想。毛主席不反感才怪。
其次,罗一秀比毛主席大了足足6岁。
其实,这种老妻少夫的婚姻在旧中国的农村,无论南北,都十分普遍,没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和奇怪。
例如:毛主席的母亲就比他父亲大3岁;曾国藩的母亲比他父亲大5岁;朱安比鲁迅大3岁;江冬秀比胡适大1岁;赵纫兰比李大钊大5岁;吴佩孚的原配比他大3岁。
农村之所以流行老妻少夫,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小农经济特别需要劳动力,给儿子娶个大媳妇,就相当于给家里增加了人手。毛主席的父母自然也有这种考虑,
但是,毛主席对此根本就是不屑一顾。
事实上,如果深究一下,在毛主席抗拒这段婚姻的背后,还有一个曾经不为人知的私密。
在罗一秀之前,毛主席其实有过一位青梅竹马的初恋。
那位姑娘没有名字,大家都叫她王十姑,是毛主席六姨的女儿,也就是说,她和毛主席是姨表姐弟。俩人在姥姥家从小玩到大,甚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程度。结果,算命的说他们八字不合。按当地的风俗,两人是绝对不能结婚的。
就这样,一对年轻的鸳鸯被棒打。
后来,王家安排十姑嫁给了一个姓赵的年轻人。可惜的是,王十姑在结婚后不久便病死了,也没留下一儿半女。那时,毛主席已经离开韶山冲,所以,并不知情。
毛主席对这位初恋始终念念不忘,在1950年代,还曾让王海容从老家打听一下王十姑的消息。
当时,王海容在外交部负责礼宾和记录工作,她爷爷是王季范先生,而这位老先生是王十姑的亲九哥,也就是毛主席的九姨哥。
当王海容把王十姑早就去世的消息告诉毛主席后,主席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后来,他向王海容不止一次提过王十姑,还曾满怀深情地回忆,说王十姑是个好姑娘,性格好,皮肤很白,手很细,自己还和她拉过手。
每当此时,毛主席就好像又回到了年少时的幸福时光。
如此,就能了解毛主席在娶罗一秀的时候,心里仍旧牵挂着王十姑,所有,对这位妻子毫无感情,也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其实,这位罗一秀和王十姑一样,同样是个苦命的姑娘。如果说王十姑在毛主席心里始终是一段甜蜜的回忆,那么,罗一秀在毛主席心中,则是永远挥之不去的愧疚。
那么,这是为何呢?
罗一秀被明媒正娶到毛家后,每日勤勤恳恳,孝顺公婆,料理家务,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而且,她和自己的妯娌,也就是毛泽民的原配~王淑兰相处得也十分融洽。
更重要的是,作为姐姐和妻子,罗一秀十分体贴毛主席,每天为毛主席端茶送饭,洗洗涮涮,从无怨言。
毛主席的父母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毛主席呢,为了父母、族人的面子,也为了孝顺疼爱自己的母亲,只能默默接受了现实,每天安心劳作、读书。
可这种波澜不惊的日子在1910年的春节戛然而止。
这年的大年初二,只有21岁的罗一秀因为患上了严重的痢疾,不幸离世。她把人生中最美好的3年留给了自己的丈夫和毛家。
在她死后,毛主席的父母把这位好儿媳安葬在了韶山冲上屋场的楠竹林毛家祖山,这里正对着毛主席的故居。按照传统,在立碑之后,罗一秀作为毛家大儿媳的身份永远也不会改变。
几年之后,文七妹和毛顺生相继去世,老两口子的墓就在罗一秀墓的上方,离得很近。不过,因为年代久远,毛主席父母的坟茔还在,但罗一秀的坟却已经平了,也没什么明显的标识。
后来,毛氏宗族修订族谱,罗一秀位列其中。族谱记录了她的生卒日期,安葬地点,并把她列为毛主席的原配,杨开慧同志被列为“继配”,贺子珍同志则为“再娶”。
同时,因为罗一秀无后,家族长辈便把毛主席和杨开慧同志的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列在了她的名下,也就是过继给了罗一秀。
罗一秀去世的当年,毛主席便离开了老家,到湘乡的新式学堂上学,后来又到了长沙,并踏上了自己的革命之路。
在毛主席与杨开慧同志结婚后,两人曾回到过韶山冲,并主动去看望了毛主席的前岳父~罗合楼一家,
那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毛主席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虽然对罗一秀没有爱情,但毕竟和这位原配生活了三年之久。罗一秀孝顺公婆、勤快能干、秀外慧中,继承了千万中国女性的优秀传统。所以,毛主席从心里对她越来越尊重,同时,对她的家族也一直挂念和关心,始终把罗家当亲戚看待。
罗合楼两口子有5个儿子和5个女儿,其中2个女儿夭折。罗一秀是大女儿,她的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湘乡的黄谱臣和韶山冲的毛华村。
1950年1月,在广西工作的黄谱臣曾给毛主席写信。毛主席在回信中,不但鼓励他好好工作,也向他的妻子和前岳父罗合楼问好。
罗合楼有个侄子叫罗石泉,年轻时就在毛主席的培养下成为我党党员,在洞庭湖附近的华容县搞地下工作。
1940年时,罗石泉的生活十分困难,身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后,特意托人给他家送去了一些钱和200斤大米。
1950年初,罗石泉给毛主席写信,希望去北京看看毛主席。毛主席对此欣然同意。
众所周知,毛主席不搞特殊化,很多亲戚都要去北京,毛主席都没同意,但对罗石泉却爽快地破例了。
1950年5月,毛岸英同志回老家省亲。
出发前,毛主席特意嘱咐儿子到了韶山之后,一定要去看看舅舅罗家,并托他把20万旧币和1盒茶叶交给罗家。
罗石泉得知外甥到了韶山之后,立刻赶到韶山冲。在见面后,毛岸英向罗石泉详细了解了罗家的近况,并把钱和茶叶送给了罗石泉。
以上种种,其实也说明毛主席在内心中,对罗一秀始终有一种愧疚之情。
事实上,毛主席在罗一秀去世的当年,就离开韶山冲,有追寻理想的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妻子的去世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罗一秀当初如果不是因为恶疾早逝,很有可能会成为另一个朱安。在旧社会,她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力,她只能被动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她是旧制度的牺牲品,她的命运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剧。
毛主席和她生活的3年,有感情,也没有感情。毛主席是伟大的,他在年轻时就向往理想的世界,向往全国的舞台。但是,作为代价,他也不得不放弃了很多值得珍惜的东西。
罗一秀的去世在毛主席的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激发了他对这种包办婚姻的仇恨。从自己的首次婚姻,毛主席开始反思旧社会那扼杀男女青年爱情的桎梏,并用一生的时间去推动社会的变革。
1919年11月14日,长沙一个小作坊主的女儿~年仅21岁的赵五贞,因为不接受包办婚姻,于出嫁的当天,在花轿中自杀身亡。此事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反响。长沙大小报社都立刻报道了这一悲剧,并纷纷发文讨论。
从11月16日到28日,毛主席针对此事,在湖南的多家报刊上,连续发表了9篇文章,以犀利的笔锋,猛烈控诉了万恶的旧礼教和旧道德,并以此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思想在长沙、乃至湖南向深远发展。
当时的毛主席对包括旧婚姻制度在内的旧社会的各种罪恶已经有了极其清醒的认识,并对妇女解放运动有了独到的见解。
在日后的革命岁月中,他十分重视婚姻相关的立法,并对此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新中国,中国妇女终于翻身,成为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半边天。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毛主席对罗一秀的同情,和对旧婚姻制度的仇恨、批判是密不可分的。
斯人已逝,谨以此文纪念那位曾经默默无闻的女子~罗一秀。
素材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丨影响毛泽东一生六个女人:永远忘不掉一痴情女
红网丨以史证诗:别梦依稀山
更新时间:2025-04-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