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汉奸"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的中行说。
作为历史上第一个被明确记载的"汉奸",他投靠匈奴,为单于出谋划策,试图灭了自己的祖国。
然而,当时军事实力处于巅峰,又有中行说这样对汉朝情况了如指掌的"汉奸"相助,匈奴却始终未能真正灭掉汉朝,这里面的原因到底何在?
公元前174年,汉文帝为了跟匈奴搞好关系,决定派个公主去和亲,顺便把中行说打包送过去当陪嫁。
中行说当时一听就炸了:"老子在宫里伺候人就算了,现在还要去草原上喂蚊子?"
不过胳膊不可能会拗得过大腿,最终中行说还是被迫“出国”了,不过他临走前撂下狠话:"你们这么整我,等着瞧,我非得让汉朝吃不了兜着走!"
中行说这个狠人,说到还真就做到了。、
据相关史料记载,中行说到了匈奴那以后,在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都给匈奴提供了不小的帮助:
在经济上:匈奴人原来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因此连自己家有几头牛都很难整明白,但是中行说去了之后,匈奴人在统计学上,立刻就有了突破,而这种突破对匈奴粗犷的经济,是有质的提升的,匈奴的经济提升,自然综合实力就变强,而匈奴变强,对汉朝自然不是好事;
在政治上:汉朝通过和亲给匈奴不光送钱送物,其实也在潜移默化中送去了中原的生活习惯,如果匈奴人照搬,那么长此以往,匈奴就会被同化,从而间接的被汉朝侵略,但是中行说这个大明白,却主动向匈奴说出了汉朝的阴谋,结果让匈奴没有走向“歧路”;
在军事上,中行说对汉朝的军事情况很熟悉,什么哪里容易突破,哪座城池有谁丰厚,哪个季节适合南侵......都给匈奴说了一遍,结果匈奴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另据史书记载,当年差点灭了刘邦的冒顿单于,已经算是匈奴的“明君”了,结果他的继承人老上单于,也不让其父,在位期间,东征西讨,让匈奴的实力一直保持在了巅峰状态。
按照常理来说,当时的匈奴实力在线,又有中行说这个汉奸当“内应”,汉朝应该是岌岌可危,但是据史书记载,当年匈奴和汉朝虽然也没少有摩擦,但最后基本都握手言和了,那么看似优势在手的匈奴,为什么没有趁着优势在自己一边,而趁机灭了汉朝呢?
这种问题,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不过核心其实就只有一条。
我们先来看几个历史数据,匈奴巅峰时期,人口大约为200左右,兵力的话,满打满算,也不过就30-40万人,但是处于弱势期的汉朝呢,总人口大约是匈奴的十倍还有富裕,总兵力大概也在匈奴的四五倍,不过单论骑兵的话,只有匈奴的几分之一。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就能看出,匈奴当时的总兵力和总人口,是远不如汉朝的,而且汉朝的大城市,重要关隘,基本都有坚固的防御设施的,如果只擅长野战,不擅长攻坚的匈奴想要灭汉,那么别说胜负怎么定,单就时间来说,就肯定短不了。
而以匈奴和汉朝的综合国力推算,匈奴肯定是耗不过汉朝的,因次匈奴当年虽然很牛,中行说也确实算是大汗通,但他们就是再厉害,也打不起这种灭国之战,那么综合实力看似占优的汉朝,为什么又愿意忍气吞声的和亲呢,答案也很简单,你那十万左右的骑兵,要想打匈奴,那也是痴心妄想。
所以当时双方无论心里怎么想,最后落实到实处,最终还是只能以和为贵。
更新时间:2025-05-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