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富二代狂砸438亿!赌王之子何猷君成NBA最年轻股东,震惊全球

8月20日,波士顿的TD花园外,绿白色的旗帜还在风里飘荡。

就在凯尔特人夺得队史第18个总冠军的余温未散时,一条消息震惊了全球:球队易主了。

成交价 6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38亿,是NBA历史最高价,也刷新了全球职业体育的纪录。

这桩交易里,站着一群熟悉的资本大鳄:美国私募大佬、钢铁继承人、地产巨头、通信富豪,平均年龄接近60岁。

但在这群白灰发的老钱之间,有一个年轻人格外醒目:30岁的何猷君。

他不止入局,还成了联合所有者与管理委员会委员,这一刻,他写下NBA新历史:最年轻的股东,也是唯一的中国新面孔。

消息刷屏那天,球迷惊讶、资本圈哗然,网友更是调侃:“追星最高境界,直接把偶像球队买下来。”

但这背后,真的是二代的特权吗?

01

凯尔特人的股权转让,绝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资本大戏。

主导者是 Bill Chisholm,在私募圈叱咤风云的老江湖,为了拿下这支王朝球队,他几乎把一半全球商界的“朋友圈”都搬了出来。

先是找来了掌握全球钢铁命脉的米塔尔继承人,这个名字,在欧洲就是钢铁的代名词,家族的工厂和矿山,像一张钢铁之网,铺满世界。

又把波士顿的地产巨鳄布鲁斯·比尔拉上桌,外界叫他“隐形市长”,因为在这座城市,几乎没有他没染指过的地块,从写字楼到社区公寓,都有他的身影。

还请来了电信大亨罗布·黑尔。他不仅是亿万富翁,更是波士顿当地的传奇慈善家,在街头,人们谈起他的名字,不光想到生意,还会提到他慷慨的捐赠。

就这样,一个横跨钢铁、地产、通信的豪华阵容集结完毕。

每个人的履历,都能在金融圈写成厚厚一本传记。

而何猷君,是这张牌桌上最年轻的参与者,30岁,电竞创业者,标签还是“赌王之子”。

在一群年过花甲的资本巨鳄面前,他显得年轻甚至有些“不合群”。

可NBA的门槛,并不是喊口号就能跨过。

要通过联盟全票批准、要接受FBI级别的背景调查、要证明资金来源合法,这些条件足以把绝大多数富二代挡在门外。

能站上舞台,说明财团需要他。

他带来的,不只是钱,还有一个更大的市场:亚洲,尤其是中国。

02

何猷君和凯尔特人的缘分,并不是最近才有。

2013年,他拿到了牛津和麻省理工的双录取,最终,他选择了MIT金融系。

那年,他才18岁。

MIT的宿舍离凯尔特人主场 TD Garden,步行只要10分钟。

于是,每当他写完作业、合上电脑,最常做的事就是穿过查尔斯河,钻进球馆,和两万名波士顿人一起,为绿军呐喊。

他见证了小托马斯孤身苦撑的孤勇,也见证了布朗和塔图姆一步步成长为全明星,他甚至把杰伦·布朗当作偶像,社交媒体上发过无数次绿衫军相关内容。

去年总决赛G5,他特意飞回波士顿,穿着绿色7号球衣,喊到嗓子沙哑。

那一晚,凯尔特人捧起了时隔17年的总冠军,那一刻,他眼眶泛红。

如今,短短十年,他从场边的粉丝,变成球队的股东。

官宣当天,他连发三张照片:球队队徽、签字合同、那件7号球衣,配文调侃:“朋友们,场边票找谁?”

杰伦·布朗秒回:“老板,你欠我一件签名球衣。”

资本很冷,但这段故事很暖,它让这桩438亿的交易,多了一丝浪漫。

03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是“赌王之子”的光环。

但如果仔细看何猷君这几年的轨迹,会发现,他的玩法和大多数二代并不一样。

2016年,MIT毕业,他没有接手赌场生意,而是选择了电竞。

2018年,他创办 V5战队,拿到LPL席位,结果首个赛季惨不忍睹,0胜16负,成了笑话。

绝大多数人会就此认栽,他却反手做了一件更大的事:资本整合。

先是把V5和eStar合并,成立武汉星竞威武;

2023年,又并购瑞典老牌俱乐部NIP,组建 NIP Group;

他担任董事长兼联席CEO,持股14.2%,是最大个人股东。

2023年,他带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亚洲最年轻的上市公司创始人。

股价曾一度飙到17.76美元/股,舆论一片叫好,但随后,公司陷入破发、亏损、欠薪风波。他的电竞帝国,并没有外界想象的稳固。

即便如此,他还是继续加码。

今年6月,他接盘王思聪旗下的寰聚商业,文旅资产超60亿,核心项目规划了滑雪场、室内动物园。

他要做的,是用电竞和文旅,拼出一个新的消费场景。

敢赌、敢拼,才是他的底色。

情怀之外,凯尔特人更是财富神话。

2003年,Grousbeck财团以3.6亿美元(29亿人民币)买下球队。那时,凯尔特人已不复“八连冠”的辉煌。

20年后,球队估值涨到438亿,翻了17倍。

2007年,他们豪赌“三巨头”,把加内特、雷·阿伦和皮尔斯凑到了一起。那时候很多人质疑三位年过三十的球星能否撑起未来,但一年后总冠军奖杯高高举起,质疑声瞬间烟消云散。

十年后,球队又在选秀市场押下重注。

2016年和2017年,布朗和塔图姆先后穿上绿衫,彼时只是毛头小子,几年后却成了联盟炙手可热的“双探花”,他们不仅撑起了凯尔特人的复兴,还让球队重新站上了总决赛舞台。

终于在2024年,绿军再次捧起总冠军奖杯,第18座金灿灿的奖杯让他们超越湖人,独占NBA历史之巅。

但荣耀的背后,也埋下了危机。

为了留住“双探花”,球队先后送上NBA史上最贵的两份合同:布朗5年3.04亿,塔图姆5年3.15亿。

数字亮眼到刺眼,直接把球队总薪资推到5.4亿美元,光是奢侈税就得交出3个亿。

当外界还在沉浸冠军的喜悦时,管理层内部已经出现了裂痕。

年迈的股东们很清楚,情怀可以支撑球迷,但无法消解账本上的亏空。

最终,分歧演变成了决定,资本套现离场,把这支价值飙升的球队交给下一个更敢下注的人。

新财团入主第一步,就是“瘦身”:交易掉霍勒迪、波尔津吉斯,把薪资降到2.39亿,奢侈税一下减掉3.01亿。

但“双探花”核心保留,绿军依旧是未来几年总冠军的热门。

04

这不是中国资本第一次踏进NBA。

最早登场的是蒋立章。

他是勇敢的探路者,当年斥资入股森林狼,成为NBA历史上首位华人小股东。

虽然份额不大,但意义非凡,证明了华人资本能走进NBA的核心圈子。

第二位是蔡崇信。

这位阿里巴巴的二号人物,选择的不是小打小闹,而是直接豪掷23亿美元,收下篮网的大股权。

七年时间,他把球队估值翻倍,也顺便把自己推上了NBA最有话语权的华人老板位置。那是一场彻底的实力下注。

到了何猷君,这个故事变得不一样了。

30岁的他没有蔡崇信那样庞大的财富背景,却凭借年轻、跨界和流量入局,相比前两位,他更像是资本与娱乐的混合体,既能带来市场,也能带来流量。

这三个人像三面镜子:蒋立章的试水,蔡崇信的硬实力,再到何猷君的年轻与偶像剧式叙事,折射出中国资本参与NBA的三种方式。

而NBA同样精明,它要的不只是资金,更是市场、粉丝和传播。蒋立章证明了可行性,蔡崇信打开了规模,而何猷君,则给联盟带来了一个年轻、会讲故事的中国符号。

凯尔特人继续追逐冠军,何猷君则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下一章。

这不只是凯尔特人的新篇章,也是何猷君的“而立之礼”。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头条深一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5

标签:体育   之子   赌王   股东   全球   球队   崇信   波士顿   布朗   资本   中国   总冠军   钢铁   探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