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华言论遭反噬!清华AI天才愤然离职,抗议将中国列为敌对国家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撒胡

编辑|撒胡


美国的Anthropic公司,是全球最大的AI企业之一,本来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却因为一系列的反华操作和言论,导致人才大量流失。

在公司内部,科研团队的华人占据了15%之多,就在他们将中国称为“敌对国家”后,其中一位毕业于清华的AI天才愤然离职,坚决抗议公司的行为,转头就跳槽到了另一家AI公司。

这位清华AI天才是谁?他的离开又会对Anthropic造成多大损失?

反华言论

Anthropic的成功,离不开它所构建的那个国际化的人才高地,在它的研究团队里,闪耀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智慧火花。

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数据是,拥有中国背景的研究人员,占据了其科研团队大约15%的席位,这个比例在硅谷的顶尖AI公司中,可以说是相当高的,正是这股多元化的力量,支撑起了其技术的快速迭代。

但一道突如其来的禁令,让这个看似和谐的“联合国”式团队,瞬间蒙上了阴影,公司正式宣布,禁止所有中资持股超过50%的企业使用其引以为傲的Claude服务,理由冠冕堂皇——“国家安全”。

更刺耳的是,为了给这项政策背书,Anthropic在官方沟通中,直接将中国称为“敌对国家”。

这句冰冷的话,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公司里那15%的华裔员工心中,他们每天在这里贡献着智慧和心血,却发现自己的祖国被自己效力的公司公然贴上了敌人的标签,这种身份上的割裂和情感上的冒犯,是难以言喻的。

姚舜宇的愤然离去,成了这种矛盾最直接的后果,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员工,他是Claude团队的核心科学家,是把Claude3.7Sonnet模型性能硬生生提升超过20%的关键人物。

今年9月19日,他递交了辞呈,十天后,便出现在了谷歌DeepMind的办公室里,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动机,公开表示,这个决定里有40%的原因,就是因为无法认同公司将中国列为“敌对国家”的做法。

姚舜宇的选择,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这股寒意不仅仅笼罩着Anthropic,也蔓延到了硅谷的其他角落。

许多在OpenAI等公司工作的华人研究者,都开始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他们感觉自己正在被一种看不见的政治立场“标签化”,昔日纯粹的技术社区,开始被地缘政治的尘埃所污染。

Anthropic亲手点燃的这把火,不仅没能“净化”队伍,反而毒化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壤,把最宝贵的全球人才,从一项资产,变成了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负债。

达里奥·阿莫迪的野心

Anthropic的诞生,伴随着一个崇高的理想:创造一个可控、可靠、可解释的AI,确保这项颠覆性技术能为全人类造福。

然而,这个美好的愿景,正在被一个更宏大、也更具对抗性的叙事所取代,这个叙事的总设计师,正是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兼CEO,达里奥·阿莫迪。

达里奥是一个经历复杂的人物,他曾在百度、谷歌大脑OpenAI担任要职,亲手主导过GPT-2和GPT-3的研发。

正是这种深厚的背景,让他对AI的潜力与风险有着超乎常人的理解,但他提出的解决方案,却越来越偏离技术本身,滑向了地缘政治的轨道,他反复在公开场合兜售一套“民主AI对抗威权AI”的二元论世界观。

在他的构想中,AI不仅仅是技术,更是意识形态的武器,2024年,他发表博文,呼吁“民主国家”结成联盟,通过控制芯片供应,来永久维持1991年之后的世界格局。

他的矛头直指中国,今年1月,当中国的DeepSeek模型发布后,他更是立刻发文,将这个模型描绘成“威权政府的工具”,并激烈地主张,向中国出售芯片就是在“透支我们的未来”。

这种激进的意识形态,很快就转化成了Anthropic的商业行动,2023年起,公司开始悄然向军事应用领域转型。

到了2024年,他们与国防承包商Palantir和亚马逊AWS合作,将Claude模型部署到了机密的军事情报平台上。

最近,一笔价值2亿美元的美国国防部大单更是被其收入囊中,为了更好地向政府推销,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专门打造名为“ClaudeGov”的政府特供模型。

这一系列操作,让Anthropic的形象变得模糊起来,那个曾经宣称要为全人类负责的AI安全卫士,如今却穿上了军装,成了美国国家安全的“承包商”。

它的使命,似乎已经从“保护人类免受AI伤害”,悄然变成了“用AI为某个特定国家服务”,这种转变,无疑是对其创立初心的背叛,当“AI安全”这个词被限定在国家安全的框架内,它就失去了普世的价值,沦为了大国博弈的工具。

围堵的战略与反噬的现实

Anthropic和其CEO达里奥所倡导的,是一种典型的技术围堵战略,他们试图通过设置壁垒、切断合作,来延缓甚至阻止竞争对手的进步,从而维护自身的领先地位。

然而,现实却给他们上了一堂残酷的课:这种策略不仅效果不佳,而且正在产生强烈的反作用力。

最直接的代价,就是人才的流失,姚舜宇的离开,对Anthropic来说,是一次难以估量的损失,他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这位27岁的年轻人,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是凤毛麟角的“清华特奖”得主,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并在伯克利做过博士后。

他既是提出了“ScramblonMode”机制影响量子物理理论的物理学家,也是开发了“ReAct”框架奠定现代大模型基础的AI科学家。

在Anthropic,正是他带领团队,在2000到3000万美元的有限成本下,将模型的性能提升了超过20%,一度在多项关键指标上超越了强大的竞争对手GPT-4omini。

失去这样一位“物理+AI”的复合型天才,等于自断一臂,这种由公司政策直接导致核心产品竞争力受损的例子,实在不多见。

而硬币的另一面,是竞争对手的加速成长,Anthropic的禁令在中国市场留下了一片巨大的空白,但这片空白并没有持续太久。

一场轰轰烈烈的“国产替代”浪潮迅速掀起,智谱AI立刻推出了极具吸引力的API迁移方案,京东云等厂商也提供了无缝衔接的替代平台,Cloudwalk等公司甚至打包提供了软硬件一体的国产化解决方案,市场用最快的速度证明,它拥有强大的韧性和适应能力。

这种剧情,在历史上已经反复上演,当年美国对GPS的限制,催生了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对半导体的严苛制裁,则倒逼出了中国的7nm芯片技术,每一次的封锁,最终都变成了对方自力更生的催化剂,历史的脚本似乎正在重演。

就连美国国会自己的研究服务处,在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出口管制这类手段,往往只能延缓,而无法从根本上阻止中国的技术进步。

Anthropic试图通过筑墙来维护自己的花园,结果却发现,这堵墙不仅困住了自己,还激励了墙外的对手更快地开辟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这种试图用排斥来维持霸权的策略,最终证明不过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结语

回看Anthropic的整个故事,你会发现一个巨大的悖论,这家公司因为恐惧一个想象中的“威权”威胁,自己却变得越来越僵化、封闭和排外。

它试图通过政治站队来确保所谓的“安全”,却因此牺牲了开放、合作的科学精神,而后者恰恰是技术进步最根本的源泉。

姚舜宇最终选择加入谷歌的DeepMind,这个举动充满了象征意义,DeepMind在业界被认为对中美AI合作持更加开放和支持的态度,他的选择,仿佛是在用脚投票,为一个不同的AI未来投下了一票——一个建立在合作而非对抗之上的未来。

这或许才是真正的警示:在人工智能这个注定要改变全人类命运的领域,真正的领导力和持久的安全感,永远不可能通过修建高墙来实现。

恰恰相反,它来自于搭建桥梁的勇气和智慧,Anthropic的困境清晰地表明,任何疏远人才、扼杀全球合作的战略,最终都只会通向自我削弱的死胡同。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科技   清华   敌对   中国   抗议   天才   言论   国家   公司   模型   团队   技术   威权   国家安全   人才   全人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