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景失传的调肝方,四味中药,清掉肝里的湿热瘀堵,适合肝囊肿

大家好,我是中医柳兴印。肝囊肿大多都是因为湿热瘀堵了肝脏,导致肝脏功能失调,从而形成了囊肿这个水泡。

出现这种情况,多是因为大家平日里爱生气,导致肝气郁结,而“肝木克脾土”,脾胃一弱,湿气就排不出去。肝郁久了还会化火,与湿邪一同堵在肝里,肝的疏泄功能无法发挥,浊水、瘀浊排不出去,在肝脏又形成了瘀血,逐渐就会形成肝囊肿。

张仲景有一个调肝妙方,“四味清肝散”,这个方剂到如今名气并不是很大,但全方用药思路却正对湿热瘀结表现的肝囊肿病情。 方中以茵陈作为清肝胆湿热的“主力军”,能缓解湿热引发的肝区闷痛、口苦、尿黄。

栀子助茵陈一臂之力,不仅能上清心肺火,中清脾胃火,还能下能清肝胆、膀胱火,再通过小便把湿热排出去。此外,栀子还能凉血解毒,防止湿热蕴结肝内伤肝血,从而加重肝脏瘀堵。

而肝和肠是间接相通的,大黄能通腑泄热、活血化瘀,把肝里的湿热、瘀浊,从大便排出去,以免在肝脏堆积太长,从而加重囊肿。一般在用大黄的时候,药量不会太大,目的是为了让它起到通瘀的作用,而不是让患者拉肚子。

前三味药都是往外“清泻”,最后一味中药茯苓主要用来“扶正”,起到健脾的作用,还能把在体停滞内的湿邪往外排排。

有一位肝囊肿患者,刘女士,肝囊肿1.8cm,还有轻度的脂肪肝。就诊时主要症状有右上腹有闷胀感,早起口苦,大便黏马桶,舌苔黄腻,脉弦滑。四诊合参,这位患者是肝胆湿热、瘀浊内阻。

就以“四味清肝散”作为作为底方,再根据她的情况加了柴胡、郁金通肝气;丹参、赤芍,活血化瘀;炒白术健脾利湿;炙甘草调和药性,防止苦寒药物伤脾胃。

循序渐进调理了一段时间,右上腹不闷了,口苦也轻了,大便也不黏了。后期又巩固调理一段时间,不适症状都消失了,复查肝囊肿从1.8cm缩小到0.5cm,脂肪肝也轻了。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跟大家说到这里了,大家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养生   囊肿   湿热   中药   适合   肝脏   脾胃   肝胆   茵陈   肝气   大便   活血化瘀   栀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