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点右上方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还能及时阅读最新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5年9月3日,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上,世界的目光都盯着那场盛大的阅兵。
可就在大家被长安街上的铁流钢阵震撼时,普京顺手甩出一份能源合作“大礼包”。
记者会上,他丢下一句:“这不是一方施舍另一方。”
简单几个字,却像一颗小石子丢进池塘,激起层层涟漪。
西方媒体一边装作冷静,一边眼睛都红了:你说谁不想要长期稳定又便宜的能源?
问题是,这大单子他们抢不到。
我国在能源问题上向来精打细算。
虽然国内新能源风风火火,可煤炭、石油、天然气这几样,短期内谁都替不了谁。
尤其天然气,被称为“过渡能源”,既能替代高污染的煤,又能保障工业和民生用能。
但过去咱多靠海上买LNG(液化天然气),价格一会儿飙、一会儿跌,受全球行情牵着鼻子走。
2025年9月2日这次,普京带来的“西伯利亚力量-2”的合作协议,就是个彻头彻尾的“稳心丸”。
根据俄气头头米勒的说法,这条经蒙古国的管道一旦建成,每年能往我国输500亿立方米,合同一签就是30年。
你细算下,我国跟俄早就有的所谓“西伯利亚力量”管道,从380亿立方米加到440亿。
与此同时,“远东”那条也从100亿抬到120亿。
加一起,俄对我们天然气出口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
这可不是小数目,足够撑起我国天然气进口的“大半壁江山”。
价格呢?普京自己在记者会上就撂狠话:不是施舍,是按市场公式算。
可别被这“市场”二字糊弄了,懂的人都清楚,俄方为了稳住我国这个大客户,价格肯定比欧洲市场时期要厚道得多。
对咱来说,这就像长期签了个“批发价会员卡”,不用担心哪天全球LNG现货突然暴涨。
还有一个细节,很多人忽略。
那就是我国同时宣布了对俄方的那些拿普通护照的人实行一年的免签,而且从9月15日起就执行,可以说是雷厉风行。
这对能源合作的配套作用可不小。
以后俄方工程师、技术人员、项目团队来我国跑施工、跑项目,不用再折腾复杂签证,效率自然噌噌往上提。
别忘了,中俄能源贸易现在已经占到双边贸易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次加码,意味着这块盘子更重了。
对我国来说,这不仅是进口能源,而是把能源安全锁得更死,同时还能给未来核能、可再生能源争取缓冲时间。
毕竟能源转型不是一蹴而就,有了管道天然气兜底,我国的工业和老百姓心里就更踏实。
俄罗斯的处境大家都知道。
乌克兰战争后,欧盟准备到2027年底全面禁止俄罗斯燃料进口,原本最赚钱的欧洲市场说关就关。
对莫斯科来说,卖不出去的天然气就是废铜烂铁,光有储量没买家,账面再漂亮也没用。
所以,2025年8月底这次普京跑北京,其实是带着“东山再起”的筹码来的。
他一边签管道协议,一边说这是“多年努力的成果”,不是谁施舍谁。
说白了,就是要给外界一个信号——俄罗斯不靠西方,也能找到稳定买家。
数据就是最硬的底气。
500亿加440亿再加120亿,超过1000亿立方米,这个数字不仅对我国有分量,对俄罗斯更是救命的。
即使价格比当年卖给欧洲低,但好歹有人长期买单。
毕竟建管道、谈合同,一签就是几十年,这种确定性比一时的高价更重要。
再看看项目细节。
中俄蒙三国这次还把“中俄蒙经济走廊”规划延长到2031年,管道过境蒙古国,意味着蒙古国也能分一杯羹,收过境费、搞工程分包。
三国协作,把这事儿变成了区域大工程。
俄专家就说了,目前,政治谈判阶段已告一段落,接下来是商业执行阶段。
也就是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融资、施工、分包商,全是一堆实打实的活儿。
俄罗斯还有一手牌:北极LNG-2。
虽然老美列了“黑名单”,可首航货船还是顺利抵达了我国。
更有意思的是,第三条生产线可能会用我国技术。
这说明什么?说明西方再怎么搞制裁,俄罗斯还是能找到办法把能源卖出去,我国愿意接单,还能提供技术。
普京自然要在北京表个态,让全世界看见“俄罗斯不孤单”。
再来看看西方的反应。
媒体评论里一个个装得很镇定,说“这是我国的信号,还不是最终交易”。
可话里话外,全是酸味。
彭博直接指出,这事儿对老美LNG(液化天然气)行业是坏消息。
伯恩斯坦的分析师更直,说对还在规划中的LNG项目是“重大负面”。
为什么?因为我国一旦有了长期便宜的管道气,就不需要那么多海运LNG了。
来点具体数字。
老美2024年LNG出口8690万吨,我国2023年进口7132万吨,是全球第一大买家。
可问题是,我国从老美买的比例只有6%,比2021年的11%还少。
而且,我国2025年有超3个月时间压根没买老美LNG。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我国对老美的依赖度本来就低,现在再加上俄罗斯的1000亿立方米管道,西方这块生意自然更难做。
更扎心的是,西方制裁在这里显得很鸡肋。
北极LNG-2本来被卡得死死的,结果我国还是接了货。
金融机构也开始犹豫:你说还投不投新的LNG项目?
万一2030年后我国大量用上俄气,需求减少,投资回报怎么算?
这就是所谓的“预期效应”——哪怕管道要等到2030年后才能启用,可市场心理已经被搅乱了。
牛津能源研究所的专家说得直白:我国并不在意西方的劝告。
翻译过来就是:你们说得天花乱坠,我有便宜稳定的气用,你们能拿我怎么样?
对比之下,西方只能继续摆出“冷静观察”的姿态,心里却明白,地缘政治这盘棋,他们又丢了一角。
普京的那句“这不是一方施舍另一方”,既是口头声明,也是现实写照。
对我国,这是价格合理、供应稳定的长期保障。
对俄罗斯,这是从“卖不出去”到“锁定大客户”的生死转折。
对西方,这是嘴上说“没事”,心里却在盘算怎么补窟窿的难堪局面。
参考文献:
俄国家原子能公司总裁:中俄在核电领域合作,目标是超越美国,观察者网,2025年09月03日
普京:中方决定对俄免签是个“惊喜”,俄方也将采取对等措施,观察者网,2025-09-05
中俄蒙签天然气大单,“中国不在乎西方怎么想”,观察者网,2025-09-03
普京:中国伙伴将获得合理价格,不像欧元区虚高,观察者网,2025年09月04日
美媒关注中俄能源协议:将颠覆LNG市场,美国供应商要慌了,观察者网,2025-09-04
更新时间:2025-09-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