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肇庆的旧城区,有一段古老的城墙,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千年往事。
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反宋,兵锋直逼端州,当时端州因无城墙防守,太守弃城而逃。侬智高之乱平定后,为了加强防御,端州开始修筑土城墙。到了宋政和三年(1113年),郡守郑敦义将土城扩大并筑为砖城,还开设了东南西北四门。
肇庆古城墙
宋徽宗赵佶与肇庆也有着不解之缘。他曾被封为端王,以端州为封地,登基后将端州知军州事升为兴庆军节度使,后又升为兴庆府,重和元年(1118年),更是亲笔题字改“端州”为“肇庆”,意为“开始带来吉祥喜庆”。
宋徽宗瘦金体
肇庆府暑遗址
明清时期,肇庆古城墙历经近20次修葺。明成化十六年,知府李璲加大了部分城墙的厚度,并刻了四门的石匾额,改东门为“庆云”,西门为“景星”,南门为“南薰”,北门仍为“朝天”。崇祯十四年,总督张镜心主持对古城进行大规模修葺,增高了城墙,改建了四门的月城,增筑了城门马路。清代,城墙多次在战火中损毁,顺治八年,总兵许尔显、知府张之璧在城上增建炮台、窝铺等,加强了城池的防卫。
清康熙年间肇庆府城模型
民国时期,古城墙命运多舛。1915年,乙卯洪灾使城垣受损,1916年虽有拨款修葺,但从1924年至1926年,城墙上的城门楼、雉角楼等除披云楼段外全部被拆毁,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城墙遭到极大破坏。
披云楼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对城墙进行了依法保护和分期维修。1987年以后,肇庆市政府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让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昔日风采。
肇庆古城墙
朝天门
披云楼
肇庆古城墙周长约2800米,是广东省内唯一主体基本完整的古城墙,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还是一座“砖的博物馆”,城砖有宋、明、清、民国等不同时代的青砖,规格在30种以上,上面的铭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肇庆古城墙
城墙铭文砖
此外,古城墙的修筑还蕴藏着古人的治水智慧。城墙墙体呈现较大坡度,采用“露龈造砌”技法,上窄下宽的梯形墙体更具稳定性,能抵御洪水的冲击,砖缝用砂浆严密封实,城墙根部还有三合土包边,防止洪水侵蚀和蛇虫鼠害。
肇庆古城墙
古城墙夯土
如今,肇庆古城墙作为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它不仅是一道古老的城墙,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书,见证了肇庆近千年的历史变迁。
披云楼俯瞰肇庆市区一角
#肇庆##肇庆头条##肇庆旅游##古城墙##历史遗迹##肇庆古城##端州##肇庆府##披云楼##肇庆朝天门##广东旅游##肇庆旅游攻略#
更新时间:2025-04-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