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骨吴彦姝:丈夫父母相继离世后,女儿的孝顺托起她的晚年幸福

吴彦姝这辈子,从小到大都挺幸运的,出生在1938年的广州,那时候她家是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学国际金融,回国后先在中山大学当教授,母亲也是民国时期的大学生,主修国文还兼修家政。

在那个年代,重男轻女挺普遍的,但她爸觉得子多母苦,就只要了她一个女儿,当成掌上明珠养着。家里叔伯那边全是男孩,她就成了独苗,享受着全家的宠爱。

后来因为父亲工作调动,一家子搬到山西,父亲去了山西医学院上班。吴彦姝小时候,母亲管得挺严的,注重仪态礼节,比如吃饭不能出声,走路要稳当,手绢随时带在身上。

父亲本来想让她学医,继承家业,但她一想到解剖尸体就害怕,父亲也没勉强,支持她找自己的路。吴彦姝从小爱看戏,父亲忙里偷闲带她去剧院看表演,她渐渐迷上了舞台。

1956年高中毕业,她看到山西话剧院招生,就去报名了。母亲起初不乐意,觉得演戏不靠谱,但她和父亲一起说服了母亲。考官一看她长得像刘胡兰,直接录取了。她从此在话剧院扎根,一干就是几十年。

在话剧院,吴彦姝起点不错,1959年就主演了第一部电影《流水欢歌》,演女主角高小玲。1960年代,她演话剧《刘胡兰》,排练了三年,1965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还见过周总理。话剧生涯里,她不光演戏,后来还学当导演,向谢晋取经。

1970年代,院里导演少,她转去做导演。事业上顺风顺水,生活里也遇到了好伴侣。张一非是作曲家,比她大9岁,1929年生于山东威海,国家一级作曲家,写了500多首声乐作品,像《我爱美丽的心灵》《煤炭工人多光荣》这些歌挺出名的。他还出过音乐书,当过山西音乐家协会主席。

俩人1960年代末结婚,张一非性格细心,家里事基本他包揽。吴彦姝忙着巡演,母亲和丈夫帮着带孩子。他们只生了一个女儿,叫张荷儿。

张荷儿遗传了父母的艺术细胞,长大后去北京发展,当编剧,结婚生了儿子。吴彦姝在话剧院工作到2003年退休,那年她65岁。

退休后,她把精力放在家庭上,先照顾丈夫,张一非晚年身体不好,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都找上门。她不舍得麻烦别人,自己骑自行车去医院换氧气罐。丈夫需要去医院,她才叫车,但常常等车等半天。

父母那边,父亲和母亲高龄后也需要照顾。吴彦姝小时候被父母宠,长大后丈夫宠,女儿也懂事,一家子日子过得温馨。但生活总有变数,2007年丈夫张一非走了,那年他78岁。

吴彦姝当时69岁,打击不小,但她没倒下,继续照顾父母。父母几年后也相继离世,具体时间没细说,但到2010年,她已经一个人在山西守着空荡荡的家。张荷儿看不下去,坚持把她接到北京。那时候吴彦姝72岁,人生进入新阶段。

说起来,吴彦姝这辈子被爱包围着,从父母到丈夫到女儿,都让她觉得温暖。但晚年这些变故,让她一度情绪低落,好在女儿及时拉了她一把。她的经历挺典型的,老人家失去伴侣和长辈后,容易空虚,但有子女支撑,就能慢慢走出来。

丈夫张一非2007年去世后,吴彦姝的生活一下子变了样。她之前总忙着照顾他,换氧气、陪就医,现在人没了,她每天起来觉得空落落的。

没多久,母亲生病,她又转去伺候母亲,吃喝拉撒全包揽。母亲走后,父亲也缠绵病榻,她一个人扛着,身体瘦了不少。父母相继离世,大概在2007到2010年间,这连续的打击让她有点抑郁倾向,不爱出门,饭也吃得少。

女儿张荷儿在北京工作,看母亲这样子,心疼坏了。她是编剧,忙归忙,但总抽时间回山西探望,带点营养品,劝母亲来北京住。

吴彦姝起初不肯,觉得山西是家,丈夫和父母的影子都在那儿。但张荷儿坚持,2010年终于把她接过去。那年吴彦姝72岁,到北京后,女儿安排她住附近,不住一起,给彼此留空间。

张荷儿上班忙,但每天打电话问候,周末过来做饭,帮母亲适应城市生活。吴彦姝不习惯北京的快节奏,女儿就教她用地铁、微信、支付宝这些现代玩意儿。她闲不住,女儿知道她爱表演,就支持她复出,但叮嘱别太累,身体第一。

这份孝顺不是大张旗鼓的,而是细水长流。张荷儿育有一个儿子,外孙在国外读书,但她没把母亲当成负担,反而让吴彦姝觉得还有依靠。抑郁迹象渐渐消退,吴彦姝开始出门溜达,学着用手机上网,看健身视频锻炼。

女儿偶尔带她去剧组转转,帮她联系角色。吴彦姝说,女儿是最懂她的人,知道她不能闲着。晚年幸福,其实就靠这点亲情支撑。要是没有女儿,她可能还窝在山西老家,日子越过越寡淡。

现实中,很多老人失去伴侣后,子女如果远走高飞,日子就难熬了。吴彦姝运气好,女儿不光孝顺,还拉她进入新生活圈子。张荷儿自己也忙事业,但没忽略母亲,孝顺不是光嘴上说,行动上得跟上。吴彦姝晚年能重拾事业,女儿功不可没。

到北京后,吴彦姝没闲着,2010年就开始接影视剧。那年她在《手机》里演伍月的母亲,小角色,但她台词记得准,导演留下好印象。

2011年演《西游记》里的毗蓝婆菩萨,2012年《营盘镇警事》里演党育母亲,2013年《失恋33天》里演玉兰。她的戏路多是长辈角色,但演得细腻,不抢戏。

2014年演《国家审计》周维海母亲和《最美的承诺》梁妈妈。2016年是转折点,她在《搬迁》里演得好,拿了第31届金鸡奖最佳女配角,那年78岁。还演《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唐秀懿,获金马最佳女配提名。

2017年《相爱相亲》里演姥姥,又获金马、金像提名。2018年演《红日亭》金阿婆、《疯人院》赵一、《你好,之华》陈桂芝、《人不彪悍枉少年》花彪奶奶。2019年《花椒之味》刘芳外婆,还上节目《美食告白记》。

2020年《流金岁月》蒋奶奶,挑剔但有风骨。2021年《关于我妈的一切》李小美母亲。2022年《妈妈!》里演85岁母亲照顾65岁女儿,获第12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最佳女主角,那年84岁。票房不高,但演技获赞。

2023年《去有风的地方》谢阿奶,传授人生经验。2024年《承欢记》富家老人,气质优雅。

不拍戏时,她保持独立,学健身,想旅行就自己买票,去想去的地方。女儿张荷儿在北京,她偶尔探望外孙,通过视频聊天。吴彦姝捐片酬做公益,住简陋房子,不讲究排场。

2025年,她87岁,还活跃着。3月在东方卫视电视剧品质盛典上,许凯照顾她走红毯,挺温馨。4月母亲节,有媒体提她演的母亲角色,温暖人心。

到现在,吴彦姝的人生挺圆满的。晚年虽有丧亲之痛,但女儿的孝顺让她重生,事业第二春让她更有活力。她心态年轻,不惧皱纹,活出自己。她的故事告诉大家,老人也能有新开始,亲情是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9

标签:娱乐   晚年   丈夫   女儿   父母   幸福   吴彦   母亲   北京   山西   父亲   金马   导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