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显,出身显赫,本该享受无上尊荣,却两次登基,两次被废,最终疑似被妻子毒杀,一代帝王,落得如此悲惨下场,令人唏嘘。
李显的出身非常高贵,他的家族堪称唐朝皇室权力的象征。他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母亲是武则天,弟弟是唐睿宗李旦,侄子是唐玄宗李隆基。
令人震惊的是,他的儿子李重茂也当过皇帝。
一家六口都做过皇帝,被称为“六位帝皇玩”,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现象。
但是,这种显赫的家族背景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李显从小就在充满权力争斗的环境中长大,皇宫里的勾心斗角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大影响。
他性格比较软弱,做事犹豫不决,喜欢依靠别人,和他的祖先,拥有雄才伟略的李世民相比,李显早年的经历就像一场权力游戏的排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显最初被封为周王,后来改封为英王。由于他的两个哥哥接连被废以及去世,命运发生了转变,他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李显顺利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并将年号定为圣历。
最终,李显的人生迎来重大转折,从王爷一跃成为掌握天下的君王。
那时,他自信满满,渴望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狠狠打击了他,使他的雄心壮志受到了严重的挫折。
刚当上皇帝,李显就急着想把权力抓牢。他大力提拔老婆韦后的亲戚,让岳父韦玄贞当了宰相。
在别人眼里,这明显是任人唯亲,没啥政治眼光。但李显觉得,这是巩固自己地位、对抗武则天影响的关键一步。
韦皇后
他太单纯了,觉得只有靠韦家,才能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站稳脚跟。可是,这个举动惹恼了辅政大臣裴炎。
裴炎是唐高宗去世前指定的顾命大臣,他非常清楚外戚干政的危害,所以坚决反对李显的做法。
他直接提出建议,没想到李显大发雷霆,说出“我把整个国家给韦玄贞,都没有什么不可以”这样的话。
这句话既说明李显对韦后的极度宠爱,也暴露了他政治上的不成熟和缺乏决断能力。
裴炎看到李显如此不听劝告,就把这件事秘密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一直想找理由废掉李显,就拿这件事当借口,把他贬为庐陵王,关在湖北房陵。
李显第一次当皇帝,只做了短短的55天,就像昙花一样,很快就消失了。
被贬到偏远的房陵后,李显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幽禁生活。那段日子里,他总是心怀恐惧,小心谨慎到了极点,时刻担忧武则天会派人来杀他。
他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野兽,完全丧失了自由,看不到任何希望。只有妻子韦氏一直陪伴在他身边,成为他暗无天日的生活中唯一的光芒。
他们彼此依靠,一起熬过了这段艰难的日子。在恐惧和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下,李显慢慢懂得了权力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了过去犯下的错误。
他开始反思之前的所作所为,希望能重新掌握权力,从而改变自己的处境。为了不再重蹈覆辙,他仔细思考着每一步,渴望未来能够摆脱困境,真正主宰自己的人生。
与此同时,外部政治局势也在悄然转变。扬州徐敬业发动兵变,其他反对武则天的力量也纷纷冒头,这让原本被废的李显的地位再次变得重要起来。
朝廷里的大臣狄仁杰多次劝说武则天,他认为应当重新确立李显为太子,这样才能稳定当时的政局。
在这些内外部因素共同影响下,公元698年,武则天最终决定将李显从流放地接回洛阳,并且恢复了他皇太子的身份。
为了保住自己的位置,李显不得不做出妥协,安排他的两个女儿分别与武则天的侄孙武崇训和武延秀结婚。
这种联姻是李显为了稳固自身权力的策略,他牺牲女儿的幸福来换取政治上的稳定和支持。
这也反映了他在当时权力斗争中的弱势地位。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得很重,张柬之、崔玄暐等大臣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交出皇位,李显再次成为皇帝,年号改为“神龙”。
这一次,李显本以为能真正掌握大权,实现多年的愿望。但命运弄人,又一次跟他开了个玩笑。
重新当上皇帝的李显,没有从以前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反而更加依赖韦后。他放任韦后插手朝廷事务,甚至默认她培养自己的势力。
韦后和武三思相互勾结,形成一股新的强大势力,李显再次失去权力,成为一个有名无实的皇帝,他的决策无法得到执行,他的想法也无人理睬。
公元710年,李显突然去世,关于他的死因,历史上有多种说法,难以确定真正的原因。
有人认为李显是自然死亡,但也有人说他是被韦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害。究竟是哪种情况,至今仍然没有确凿的证据,真相仍然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中。
李显去世后,韦后让年仅十六岁的李重茂当了皇帝,自己掌握朝政大权,想学武则天那样做女皇。
但是,韦后错误地估计了朝廷里反对她的人的力量,也高估了自己的本事。
结果,仅仅过了十七天,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就一起发动了“唐隆政变”,杀掉了韦后、安乐公主和她们的同伙。
李重茂被废,李旦重新当上了皇帝。
李重茂被贬到房州当刺史,过了两年,就离奇地去世了,当时他才18岁。
他的哥哥李重福因为发动兵变失败,也选择了自杀。
李显的遭遇已经很令人惋惜了,没想到他的悲剧也延续到了后代子孙身上,真是让人感到无奈和惋惜。
李重茂的人生轨迹,恰似被命运攥紧的提线木偶——这个傀儡帝王终其一生都在扮演政治棋子的角色。
当史官笔尖划过贞观之后的帝王世系时,“中宗李显”与“睿宗李旦”的名讳总是紧密相连,仿佛夹在中间的那段短暂执政如同镜花水月。
史家们或因他在位仅17日,或因韦后干政的阴影,始终不愿承认这位少年天子在权力漩涡中挣扎求存的真实性。
若能让这位临淄王重游太极宫,望着玄武门畔斑驳的宫墙,或许会发出比李煜“几曾识干戈”更凄怆的慨叹: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却要承受无权者最深的无力与荒诞。
信息来源:
唐中宗李显 中国大百科全书
《旧唐书·卷七·本纪第七》
太平公主秘史之李显网 新浪
更新时间:2025-04-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