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7月28日,印度一场原定就外交政策进行议会辩论,却在短短几分钟内演变成一场“口水战”。
起因是印度反对派议员在辩论期间,突然就“朱砂行动”期间印度空军战损情况发难,高声质问政府为何隐瞒真相,甚至直指莫迪政府“报喜不报忧”,尤其是一句直指“阵风战机是否被击落”的质问,更让整个议会一时鸦雀无声。
对此,在场的印度外长苏杰生和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想要帮莫迪反驳,都不知道如何说起,这是为何呢?
苏杰生
当天印度议会的议程原计划是由外交部长苏杰生总结印度在“朱砂行动”期间的国际协调与外交努力,重申政府对安全问题的强硬立场,按照莫迪当局过往一贯的节奏,这种公开场合通常是展示“国家胜利”的秀场。
但议程刚刚展开,数名反对派议员便高呼“反对莫迪”、“停止掩盖真相”的口号,强行打断发言,他们指控政府在印巴冲突中掩盖了重大军事损失,尤其是“五架战斗机被击落”这一传言,在国内外不断流传,却始终得不到政府正式回应。
反对派议员古尔吉特·辛格·奥吉拉更是当场点名质问苏杰生:“如果莫迪政府说我们赢了,那么请告诉我们,三架阵风战机在哪里?苏-30和米格-29的残骸在哪里?我们女飞行员希万吉·辛格为什么从5月之后再也没有出现?”
此番话一出,整个议会顿时陷入一片震惊与沉默。
其实反对派的指控并非空穴来风,在2025年5月的印巴冲突期间,印度政府迅速对外发布了“胜利声明”,称成功挫败巴方数次空中挑衅,并取得战略主动。然而,来自边境线附近的目击者、社交媒体视频和巴方声明却指出,印方至少有多架战斗机被击落,其中包括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机。
这与印度官方通报形成强烈反差,更令舆论疑虑的是印度空军内部对战机损失情况一直保持“无可奉告”态度,甚至拒绝国会内部审查团实地参观“阵风”中队驻地,并以“国家安全”为由回避媒体提问。
另一个让民间愈发不安的细节,是印军女飞行员希万吉·辛格的“失踪”,她在冲突爆发初期曾被官媒多次宣传为“印度空军的象征”,但从5月中旬后就再无公开露面,相关询问至今未得到任何政府层面的澄清。
外界猜测她可能在执行任务中不幸牺牲,但莫迪政府一直对此保持沉默,部分印度媒体甚至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称,“她的事涉及国家敏感任务,无法公开”。
这番模糊回应,无疑加剧了民众对“朱砂行动”真实结果的疑虑。
此次反对派高调质疑莫迪当局,不只是临时起意,更有其深层政治背景。
近年来印度国内对军方的问责机制越发薄弱,引发部分舆论担忧,军事预算连年增长、武器采购不透明、战损通报迟缓,均被诟病为“信息黑箱”。
而“阵风战机”事件的敏感性更高,这种法国制造的战机,是莫迪政府引以为傲的大宗军购代表,也是标志性防务合作项目,一旦承认其被击落,不仅打击国内自信,更可能在国际上引发盟友的质疑,尤其是法国。
这也解释了为何政府至今未就战机战损做出具体说明。
面对反对派的猛烈攻势,印度内政部长阿米特·沙阿情绪激动地回击,他指责反对派“借军队之名攻击国家意志”,并搬出2005年至2011年间的恐袭数字,指控在反对派执政期间,印度人民付出了更沉重代价。
“我们在为国家安全战斗,而他们却在削弱国家意志。”沙阿如此表态。
然而,这种反击并未起到稳场作用,反而进一步凸显了莫迪当局在信息公开上的防守态度,让人联想到“顾左右而言他”的应对模式。
不少印度主流媒体纷纷发表评论,指出当下问题不是谁执政时出事多,而是“当前这起事件政府是否讲了真话”。
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至今为止,无论是空军高层还是国防部,都未公开说明“5架战机是否被击落”这个问题,军方代表在国防事务研讨会上多次回避问题,甚至在私下场合也不做评论。
这种“全面沉默”策略,虽然在战时或可理解为战略考量,但长期下去,势必削弱军队与民间之间的信任。
更大的问题是,印度国内并没有一套透明的战损审核机制,所有信息几乎由政府单方面发布,这也使得“军事机密”这一说辞,在很多时候成为信息封锁的挡箭牌。
尽管莫迪政府仍在试图控制舆论走向,但社交媒体上的反应却显示出明显裂痕,不少网友在推特上发起标签为#WhereIsShivangi(希万吉在哪)的讨论,呼吁政府公布真相。
还有部分退役军官也在社交平台表示,战场上有得有失,但更重要的是坦诚面对伤亡、承认现实。讳疾忌医,只会让部队士气受到二次打击。
就如一位印方军方分析师说得那样:“军队可以失利,但国家不能失信,尤其是在一个信息流通迅速的时代,掩盖已经不再可能。”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