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地铁惊现“受降站”!全国唯一以日军投降命名的村庄

地铁报站声响起,一节车厢里的年轻人纷纷抬头张望,眼神里满是惊讶与好奇。

“下一站,受降!”浙江杭州地铁6号线车厢里,电子女声清晰报出这个令人心头一震的站名。乘客们有的举起手机拍照,有的低声议论,更多人在听到广播后陷入短暂沉默。

这并非一个普通的地铁站名。全国唯一以“受降”命名的村庄,就在距离这个地铁站出口800米的地方。80年前,这里见证了日军在浙江屈膝投降的历史性时刻。


01 从宋殿村到受降乡:一个村庄的历史烙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被指定为侵驻浙江地区日军投降的唯一地点。同年9月4日,日军第133师团参谋长樋泽一治等人,在宋殿村向中国第三战区代表低下了头颅。

为铭记这一洗刷民族耻辱的历史事件,当时的富阳县政府作出一个重大决定:将长新乡更名为受降乡

“为了保留这个名字,我们选择把原来的大树下和中秋两村合并,改为了受降村。”现任受降村村委会主任陈小潮道出了地名背后的坚持。九十年代,受降乡一度更名为受降镇,后与高桥镇合并为银湖街道,但“受降村”的名字历经变迁始终保留了下来。

2007年乡镇合并时,“受降”之名险遭取消。90岁的华永贵老人回忆道:“大伙联名写信护住了这个名字。”这位脖颈上曾架过日军军刀的老人,亲历了从屈辱到胜利的全过程。

02 历史现场:受降厅与千人坑的无声泣诉

走出地铁受降站,沿着东南方向行走约500米,一座白墙黑瓦的建筑静立在山坡上——这便是由当年受降厅扩建而成的抗日战争胜利浙江受降纪念馆

馆名题字取自富阳籍文化先驱郁达夫的手迹。馆内陈列着近200幅历史照片和受降仪式实物,重现了“侵略暴行”“不屈抗战”“接受投降”等重要历史场景。

木质结构的受降厅旧址里,几张桌椅静默无声。讲解员的描述让人仿佛听见历史回响:日军代表在中方注视下,躬着背用钢笔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沙沙声。

一里之外的山坳中,千人坑遗址沉默地诉说着另一段血泪。抗日战争期间,仅宋殿村就有370余名村民惨死于此,成为日寇暴行的铁证。

03 胜利的代价:3500万生命换来的尊严

80年前的8月15日,日本电台播出裕仁天皇宣读的《终战诏书》,宣告无条件投降。这一刻的背后,是中华民族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

山河飘摇,家国难安
3500多万同胞伤亡
930余座城市被占
4200万难民无家可归13

富阳受降后不过两周,郁达夫在印尼苏门答腊被日军秘密杀害。这位富阳走出的文学巨匠未能亲眼看见家乡成为胜利象征的历史时刻。

“每年9月3日,这里都会举办纪念活动,还会有老兵前来。”纪念馆工作人员轻声叹息,“去年来了三位,都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了。”那些曾经守护民族尊严的身影,正随着时间慢慢消逝。

04 站名的重量:守护一段不能忘却的记忆

2020年,杭州地铁6号线开通。当规划线路经过受降村时,一个重要的决定诞生了:将这个地铁站命名为“受降站”。

华永贵老人一家2021年住进了三层小楼。站在自家阳台东望,杭州城市天际线勾勒出繁华轮廓——2023年杭州GDP突破两万亿元,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高地8。当年的抗战前线村,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缩影。

地铁站因位于受降村核心区域而得名,延续了历史地标的标识意义”。每天,数千乘客通过地铁报站声与这段历史相遇。当“受降站”的报站声在车厢内响起,总会有乘客举起手机记录这一特殊时刻。

05 遍及全国的胜利印记:从受降点到胜利路

杭州并非唯一保留抗战胜利印记的城市。在:

这些留存至今的地名与建筑,构成了一张中华民族的精神地图

“这是属于整个民族的胜利象征。”站在武汉受降堂内,抗日名将孙蔚如之子孙存京凝视着父亲的雕像如是说。他的孙子孙和直选择在武汉求学,部分原因正是家族与这座城市的深厚渊源。


走出受降纪念馆已是黄昏。归鸟掠过富春山居般的美景,隐入天边烧红的晚霞。地铁站外,年轻父母牵着孩子的手走向“受降村”路牌,轻声讲述80年前的故事。

地铁列车再次启动,报站声在隧道中回荡。这声“受降”如同穿越时空的钟鸣,提醒着每一位乘客:今日的万家灯火,正是先烈用生命点亮的明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8

标签:历史   杭州   日军   村庄   地铁   全国   富阳   城市   乘客   武汉   纪念馆   新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