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年,许家印、孙宏斌、杨国强等一众地产大佬站在巅峰,笑看潘石屹“草草”处理他的商业地产时,谁能想到他会是笑到最后的人。
近日,潘石屹夫妇在美国郊外拍摄的一组照片在网络上引发讨论。
夫妻俩紧紧依偎面带微笑,阳光下尽显松弛。

相较于恒大、融创、碧桂园等地产公司爆雷后的一地鸡毛,潘石屹是唯一一个带着巨额资产悄然抽身的地产商人。
目前,他又大手笔出资7600万美金,购买了纽约核心地段的6处房产,以“自由开发商”的身份重出江湖。
虽然他曾在采访中多次表示,自己从来都不是干大事的人,仅仅只是一个想稳定收租的商人。
但不得不说,潘石屹的成功从来都不依靠冒进而追求高增长,而是稳稳地抓住了节奏,成为商界不可小觑的风云人物。

时隔3年,潘石屹重回舒适圈。
这次收购,是由潘石屹夫妇在纽约设立的家族办公室出资,在纽约上东区购置的连片住宅。

按照对外公布的内容,这6套住宅的相关手续办理完毕后,将在原址上重建一整套豪宅。底层用作商业开发,上层则规划为豪华公寓。
前房主因为负有巨额债务,潘石屹夫妇则以骨折价快速拿到了所有权,实打实地抄了美国人的老底。
按照家族办公室的描述,这次收购仅仅是潘石屹夫妇在美国开发商业住宅的前戏。纽约核心地段的西村、切尔西等老城区都在他们后续的开发计划中。
不得不说,这位在地产界摸爬滚打了近30年的“能人”,兜兜转转在大洋彼岸又开始重操旧业。
毕竟地产运营的商业逻辑在潘石屹看来,可谓手拿把掐。
时光若回到两年前,潘石屹和妻子张欣在陆续套现了300多亿后,辞去其名下所有职务,挥一挥衣袖,与曾经红极一时的房地产业务彻底切割。

潘石屹是地产界出了名的营销高手,也是没有负债,更没有烂尾项目全身而退的人。
曾经,他的急流勇退被地产界当作笑谈。但如今看来,即便在网络上被冠以“潘跑跑”的“美称”,潘石屹也总是一笑了之。
如今,夫妻俩在大洋彼岸过着逍遥自在的日子。
而许家印作为当年的地产界“扛把子”,却只有“踩缝纫机”的份。他不仅留下2.39万亿巨债,公司最终崩盘退市,还让百万业主面对烂尾楼欲哭无泪。
更别提融创中国、碧桂园、泰禾等一众地产航母,都被高杠杆、高负债运营模式彻底拖入谷底。
就连王健林也不得不依靠不停地抛售名下资产,以换得一丝苟延残喘。
如今重回大众视野的潘石屹夫妇,大有在美国复刻SOHO中国的架势。
他们穿梭于美国上层社会,在畅聊建筑与美学、艺术与光影的同时,迈开了重新布局商业帝国之路。

潘石屹对于风向的拿捏,一直以来都极度敏感。
1995年,他和妻子张欣在北京创立北京红石,也就是SOHO中国的前身时,潘石屹身后的万通公司正面临解体。
在此之前的5年里,“万通六君子”在海南房地产炒得人声鼎沸时,果断收手杀回北京。
这也正是潘石屹最早觉察到地产风暴卷起的泡沫,已濒临破灭边缘的时候。
谁能料到竟一语成谶。

万通公司在北京做得风生水起,海南楼市也瞬间土崩瓦解。
而让潘石屹真正一战成名的,则是SoHo现代城的开发。
现代城原址是北京二锅头白酒厂厂址,这里环境嘈杂、污水横流,属于地地道道的城乡接合部,没有一家开发商看好这里。
而这正是北京最重要的一条大道,长安街与国贸东侧的外延,是北京城市建设的最前沿。
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果决的营销能力,潘石屹通过社交平台多次发文引发大量关注。最终SOHO 现代城以40亿的营收,成为当时最火的地产项目。

正因为经历过海南地产泡沫的绝妙逃顶,潘石屹一向稳扎稳打见好就收,绝不触碰红线。
2000年时,北京住宅地产的房价被炒上了天,政策方面也开始关注开发商的商业行为。
潘石屹果断从住宅市场,转而投身到商业地产的蓝海。北京、上海开发了一系列具有现代风格的商用楼盘。
通过集中开发、小单元散售的模式,吸引山西、内蒙等地高净值用户以及小地产投资者,从而实现了高周转、高利润。
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房地产购买力受到严重冲击,再加上相关政策的调整。
潘石屹另辟蹊径携SOHO中国于2007年在港股顺利上市,并以150亿市值成为当年最耀眼的公司。
而这时SOHO中国已经由一家民营企业摇身一变,成为境内外资企业,而这种方式也为潘石屹夫妇日后顺利抽身,奠定了最关键的一步。

张欣作为潘石屹的妻子,拥有外籍身份还是剑桥大学高才生,曾任职于华尔街,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商界女强人。
就连潘石屹也曾在采访中提到,张欣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夫妻俩强强联手,一个善于掌握政策风向,一个深耕企业架构,为SOHO中国这座“地产航母”铺就了另一条通关大道。

潘石屹的商业帝国,离不开张欣一直以来的斡旋。
鉴于她的职业背景,怎样实现财富最大化,对于张欣来说可谓轻车熟路。
早在SOHO中国赴港IPO之前,潘石屹就将自己所持有的所有股份,以无偿赠予的方式全部转给了妻子张欣。

这就意味着,通过转换,SOHO中国的所有权及受益权已隶属于境内外资企业。
紧接着,张欣又通过赴港上市的方式,使企业的资金实现了风险保护,因为上市过程中他们将公司注册在了开曼群岛的不可撤销家族信托里,以确保企业资金得以拥有跨国流动的自由性。
作为强大的投资高手,张欣所做的每一步都为后来的种种行为留下了退路。
2012年,当商用住宅的红利不再,潘石屹感受到了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瓶颈,他随后又将目光转向了自持物业,做起了“收租公”。
而此时全国各地的开发商都坚信地产不灭的神话,前赴后继地扎进地产行业,不惜上高杠杆、顶着高负债、高周转,一路狂奔。
事实也证明,只有审时度势,进退有度的人才能站在风口浪尖。
从2014年开始,潘石屹先后将北京、上海的边缘资产,分批打包售卖,并开启了一场长达数年的套现行为。

而这时的许家印、孙宏斌、杨国强、王石等一众大佬,正抱着房地产这尊“金娃娃”,遥想着盆满钵满的未来,对于潘石屹的迷之操作可谓嗤之以鼻。
潘石屹夫妇就此卖掉了位于上海的多处资产,5年时间,前前后后套现高达300多亿。
而促使他们彻底离开的,是2021年国家对于房地产企业实施了严格的保交楼、保兑付政策。
爆雷、崩盘、烂尾在各大房企中接踵而至,如果不是潘石屹最终决定将SOHO中国的全部股权卖给外资未果,他们最终套现抽身时,将带走超过500亿的资产。
2022年3月,潘石屹对外宣布将京沪两地3.2万平方米的核心资产,以7折的价格出售。对于这些行为,他解释为会将收回的资金全部用于还债。

但实际上,公司本身的资产负债率仅占40%,现金流也很充足,可想而知最终这些资金都无一例外地流向了他们的家族信托账户。
半年后,夫妻俩双双辞去公司所有职务,安安稳稳地抽身离去。
如今,轻松自在之余,潘石屹夫妇又准备重操旧业在美国收割老美。
未来如何发展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明确的是潘石屹夫妇的成功,是在大时代的红利之下,凭借超前的洞察能力,实现了从资本积累到高位逃顶的“完美转身”。
但对于后来者与资本而言,套利者的黄金时代已经落幕。
当国内的地产巨头仍然在债务的泥潭中挣扎时,潘石屹已经完成了绝妙的商业闭环。
正如他在采访中曾表达的:规模大不是关键,资产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把握每一个转折点,准确地做出决断确实很难,但任何时候都要清醒地看待市场,理性地做出决断,这也是潘石屹多年来在商战中摸爬滚打出来的生存哲学。
-END-
参考资料:
1凤凰财经:《传奇|“逗比”大腕潘石屹》
2、大猫财经:《抄底!潘石屹夫妇用365亿美国上了一课》
3、凤凰网财经:《潘石屹要出手3.2万平京沪物业:全拿来还债》
4、21世纪经济报道:《SOHO中国水落石出,潘石屹30年地产往事挥袖别离》
作者:红菱
编辑:歌
#头条深一度#
更新时间:2025-11-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