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当下西部诸省大多推行强省会独大的战略,而陕西却并非如此?
明晰此问题,便能知晓为何陕西人鲜少外出务工,而四川人多往广东,陕西经济未来能否更上一层楼?对于普通人而言,又存在哪些机遇?
在西部省份,为留住人口,常采取强省会战略,在财政上给予资金支持,在行政上划拨土地。这导致省会发展很快,其他城市发展缓慢,很多省份连像样的第二大城市都没有。比如,四川的成都和甘肃的兰州,它们的 GDP 约是省内第二大城市绵阳和天水的五六倍,贫富差距很大。
不过,陕西是个例外。老大西安和老二榆林的差距越来越小,照这样增长下去,榆林快赶上西安了。要知道,西安是国家级中心城市,而榆林成为地级市才 24 年。
西安经济增速在全国靠前,不是因为差。陕西发展经济不是靠西安一家,而是多点开花,省会和全省人均 GDP 差距在西部最小,西安首位度低。国家给西安定位高,但老陕西更认可咸阳。西安土地不足,修地铁怕挖到祖宗的东西,建高架怕影响城墙,别的省会早就合并周边建新区了,陕西没这么做,而是让西安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先提出西咸一体化,央企入陕产业转移很多给了咸阳,咸阳引进的企业是中西部最多的,比成都、郑州还多。最终咸阳丢了面子却得了实惠,服了西安。现在关中城市群发展均衡,咸阳、宝鸡、渭南都有先进制造业,能留住人才。除了关中崛起,陕西还把榆林做强了。
在榆林最新的发展规划里,有好几个国字头甚至世界级的定位,这不是陕西在画饼,有些已经实现了。
榆林去年 GDP 达 7000 亿,在中西部非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把省会算进去,榆林也能排进前十,是妥妥的全国经济强市。榆林还是全国规模最大电价最低的煤电基地,统领西电东送北部通道,华北的电都得靠榆林,说它是国家能源安全的支撑没问题。
最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高端的能源化工基地。过去,这里只采煤、卖煤和进行火力发电,如今正转向科技含量更高、利润更大的化工产业。为什么要这样规划?因为陕西明白有矿是好事,但不能只依赖矿,铜川就是前车之鉴。
当年陕西贫困,铜川早早承担起挖煤补贴省里的重任,最终煤尽矿绝,经济衰退。陕 B 牌照给了铜川,既是对其贡献的肯定,也是一种警示,榆林不能重蹈铜川的覆辙。
这些高端化工产业的发展需要项目和人才,仅靠榆林自身无法实现。于是,陕西采取的办法是让西安的企业投资项目,西安的大学提供人才。
这几年榆林上马的项目几乎都是这种模式,比如国内最大的电池电解液溶剂项目,由陕煤集团投资,西安交大提供技术支持;
全球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基地在榆林,西安交大材料学院为此努力了 8 年,教授和学生常年在榆林。榆林要发展无人机产业,西北工业大学就把测试中心和机场建在榆林。
现在,西安的高校不以硕士点、博士点数量衡量好坏,而是看谁与榆林的校地合作项目多、为榆林培养的人才多。很多西安的大学生寒暑假跟着导师在榆林做项目,毕业后报效家乡,参与西部建设。
正因这样,榆林近几年经济结构改变了,增长最快的不是挖煤采矿,而是化工和新材料。今年,其他靠煤的地区如山西经济不好时,榆林却发展很好,前三季度的 GDP 增量在全国城市中排前五,超过杭州、成都、武汉等大城市。
陕南的秦岭是南水北调中线的水源。为保证北方能喝上干净水,汉中、安康、商洛几乎不发展工业,守住了青山绿水,但经济发展不起来。陕西就带着他们种中药、搞旅游,增加农民收入。看到现在陕西各地的发展,很难想象 25 年前陕西北面是沙漠,南面是山地,只有关中一小点平原能种地。
陕西曾被认为是没前途的省份,但现在北边的毛乌素沙漠成了绿洲,榆林 GDP 朝着万亿迈进,关中城市带成为中国西北工业和科教中心,南边把中国水源和生态龙脉守护得更好了。从开局不利到如今的发展,陕西是中国西部发展的奇迹,这靠的是陕西人不服输的精神。
2024年,陕西省会同山西、甘肃两省持续深入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几千年里,不管自然环境多恶劣,经济条件多贫苦,陕西人都没放弃这片土地。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不达到目的不罢休。
陕西的未来充满希望,它既是历史的传承者,又是现代科技的引领者。只要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科教资源的优势,陕西必将在旅游、国际合作、科技创新等方面绽放精彩,为中国的整体发展添砖加瓦。
从中华文明诞生,到汉唐繁荣,再到革命根据地建设、西部大开发,陕西 GDP 翻了 22 倍。陕西人总走最难的路,却总能创造中国奇迹。这就是陕西人的独特气质,也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精神。
更新时间:2025-04-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