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后再看王濛:才明白她“嚣张霸气”背后,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文、编辑|娱圈解密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我的眼睛就是尺!”

很多人都知道这句网络热梗,却不知道这个梗的来源是“短道速滑大魔王”王濛。

王濛之所以能被称为“大魔王”,绝对离不开她耀眼的成绩,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一共获得过77枚金牌,还创新了东奥史上第一个“三连冠”。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 为提升文章可读性 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请理智阅读 仅供参考

不过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成绩如此斐然的王濛居然曾三次惨遭国家队开除,直到现在都没有被国家队“原谅”。

她到底为什么多次被国家队开除呢?如今的她又过得怎么样了?

«——【·“天生为短道速滑而生”·】——»

王濛出生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家庭并不富裕,父亲和爷爷奶奶都重男轻女,认为她是个“赔钱货”。

但母亲却把自己所有的爱都给了王濛,这种家庭环境更塑造了王濛倔强、独立、不服输的性格。

10 岁那年,王濛的滑冰天赋被发掘,开始进入市体校接受专业训练。

训练的条件很艰苦,小地方的冰场设施简陋而破旧,落后的训练方式让训练时间漫长且枯燥。

但王濛觉得这是她证明自己能做的比男孩更好的机会,每天她都是早上第一个来,晚上最后一个离开。

没几年,她的水平已经远超同年龄段选手,入选黑龙江省速滑队,省队的竞争更加激烈,训练强度也更大。

她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天赋,啃下这块硬骨头,年仅16岁的她就在全国运动会上夺得了金牌。

这让她引起了国家队的关注,她最终获得了进入国家队的资格,自此开启了她的“封神之路”。

«——【·国家队的考验·】——»

国家队的规则和训练模式与省队截然不同,在省队时,训练相对 “放养式”,教练更注重运动员的自主发挥。

而国家队则有着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清晨 6 点准时起床训练,晚上 9 点准时熄灯休息。

饮食也有严格规定,禁止吃各种高热量的食物,训练强度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每天都要进行数小时的高强度训练。

初入国家队的王濛,还没来得及适应这些变化,就因为生活习惯问题而在第一次参加训练的时候就迟到了。

这让教练和队友们对她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孩子不服从纪律,不好管教”。

没多久,在一次比赛后的聚餐中,王濛自掏腰包请吃饭来庆祝胜利,却因回来的时间太晚,违反了队规。

国家队对这种违反纪律的行为零容忍,严肃批评了王濛,可王濛性格倔强,面对批评,她没有虚心接受,反而与教练和领导发生了激烈争执。

“难道我们赢了比赛出去庆祝一下都不可以吗?”最终,她迎来了第一次被国家队除名。

这个消息让很多当天聚餐的队员都很意外,所有人都在议论,这个年轻有天赋的选手,难道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国家队生涯?

但国家队也深知王濛的竞技实力无可替代,不久后,因重大赛事的需求,国家队重新召回了王濛。

这次回归,让王濛意识到国家队规则的严肃性,她开始尝试调整自己,努力适应国家队的生活和训练节奏。

而她大大咧咧,敢于“挑战权威”的性格实际上也引来了许多人的欣赏,在队里一直都有很不错的人缘。

«——【·试图矛盾导致再次退队·】——»

2006 年都灵冬奥会后,李琰教练从美国归来,执掌中国短道速滑国家队。

李琰的很多理念对于当时的队员来说都很新奇,她注重科学训练,强调细节和战术配合,对运动员的要求近乎苛刻。

王濛对李琰的新训练方式并不适应,李琰要求队员们每天进行大量的加练,而且一视同仁,无论成绩好坏,都要完成相同的训练任务。

这让王濛感到亚历山大,她私底下多次吐槽这种训练方式过于死板,让她难受的不得了。

2007 年亚冬会,王濛的成绩出现下滑,这更让她对李琰的训练方式产生了质疑。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公开表达了对国家队训练方式的不满,认为这种方式影响了她的发挥。

这一“年少轻狂”的言论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国家队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国家队认为王濛的行为严重违反了队规,损害了国家队的形象,对她进行了严厉处罚,第二次将她除名。

这次除名对王濛的打击更大,但她并没有放弃对滑冰的热爱,依然坚持训练,等待机会。

王濛当时的采访

2010 年温哥华冬奥会前夕,为了备战冬奥会,李琰和王濛都意识到彼此的重要性。

两人坐下来进行了深入的沟通,相互理解,最终冰释前嫌。

李琰为王濛制定了专属的训练方案,充分发挥她的优势,王濛也全力配合训练,师徒二人携手共进。

在温哥华冬奥会上,王濛凭借出色的发挥,包揽了女子 500 米、1000 米和 3000 米接力三枚金牌,创造了中国短道速滑的历史。

随后王濛也是激动地跪地感谢李琰教练,李琰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们的师徒情谊打动了无数人。

«——【·第三次:被彻底开除·】——»

可惜好景不长,王濛刚刚用实力证明了自己,她就又惹上了风波。

2011 年 6 月,王濛在丽江和人发生斗殴事件的事情又上了新闻。

据说她当时喝酒后和人起了争执,还和当地的治安队打了起来,这不但对王濛的形象产生了严重影响,也是对国家队的一种抹黑。

媒体纷纷报道,网上骂声不断,王濛陷入了信任危机,国家队对这一事件高度重视,严肃处理,对王濛进行了批评教育。

王濛后来也接受了采访,诚恳的道了歉,加上她确实成绩很好,因此这件事后来也就过去了。

可没多久,王濛身上又双叒叕有了新的风波。

在青岛集训期间,王濛又因晚归问题与领队王春露发生激烈争吵,双方情绪激动,甚至发生了肢体冲突,王濛的手臂还受了伤。

这一事件性质恶劣,引起了国家队的震怒。

国家队认为王濛的行为严重违反了队规,破坏了队伍的团结和稳定,第三次将她除名,并彻底关闭了她回归国家队的大门。

这次除名后,王濛的职业生涯陷入了低谷,拥有77枚金牌的她这次只能彻底离开心爱的冰场。

«——【·结语·】——»

离开国家队后,王濛并没有远离体育,2018 年,她开启了执教生涯,担任中国速度滑冰国家集训队主教练。

在执教过程中,她将自己丰富的比赛经验和专业知识传授给年轻选手,在她的带领下,队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培养出了众多优秀选手。

离开国家队后,王濛在新的领域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发展得更加自在。

王濛狂妄直率的性格,既是她在赛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她与集体规则冲突的根源。

在赛场上,她的自信和霸气让她勇往直前,敢于挑战任何对手,这也是她能成为“短道速滑大魔王”的因素之一。

但在集体环境中,她的这种性格有时会显得过于自我,难以与他人协调合作,导致与教练、队友和领导之间产生矛盾。

王濛的经历也提醒我们,个人天赋固然重要,但只有在集体规则的约束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实现更大的价值。

也期待中国短道速滑早日出现为国争光的“第二个王濛”。

信息来源:

腾讯体育

CCTV第一时间

百度百科——王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7

标签:体育   霸气   嚣张   代价   年后   国家队   冬奥会   教练   成绩   方式   中国   性格   温哥华   金牌   选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