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五年前,转转那句“三天打鱼,不如去‘转转’转转”的广告语吗?轻松诙谐的背后,是转转与闲鱼在二手市场的一场暗战,但如今转转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2025年9月22日,转转集团正式宣布逐步关停“自由市场”业务,全面转向“官方验”模式。转转为何要做出这一决定呢?放弃自由市场,全力押注“官方验”业务,真的能借此挽回更多用户吗?
转转成立于2015年,作为58同城孵化的二手交易平台,它从一开始就瞄准了C2C的自由交易模式,用户可以直接发布闲置物品、自主定价、自由沟通,平台只提供基础的撮合服务。
这种模式让转转快速积累了第一批用户,甚至一度和闲鱼打得有来有回,但双方在持续了长达十年的竞争后,转转却主动选择关停这项业务,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理解。
自由市场虽然灵活,却也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买卖双方都是个人用户,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交易纠纷频发,平台很难有效管控。
转转在公开信中也提到,自由市场成了“网络诈骗和灰色交易的温床”,不仅消耗大量客服资源,还影响了平台的整体口碑。更现实的是,这项业务在转转总交易额中占比已不足3%,却依然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去维护,从商业角度看,确实有点“得不偿失”。
事实上,早在正式公告之前,不少用户就感受到了变化,比如发布商品的选项越来越难找,品类限制也越来越严,甚至有不少卖家反映商品被无故下架,这些细节都预示着转转正在慢慢收缩C2C战线。
关停C2C自由市场,对转转来说,更像是一次“断舍离”,放弃不赚钱的业务,集中精力做自己更擅长的事。那么,放弃了自由市场,转转到底要往哪里去?
关停自由市场之后,转转把全部重心都压在了“官方验”业务上,这是一种C2B2C模式,用户把闲置物品寄给平台,由转转进行专业质检、清洁、维修甚至包装,再统一销售给其他用户。中间多了一个“B”平台,为的就是给交易加上一层质量保险。
为了做好这项业务,转转可是下了血本,它在深圳、成都、青岛建立了三大质检中心,配备了近3000名上门回收工程师,甚至把一半的员工都投入到了质检环节。
这些投入确实带来了一些成效,比如七天无理由退货、上门验机等服务,都是转转在业内率先推出的,目的就是让用户买得放心。
从数据上看,官方验业务也确实是转转目前最赚钱的部分,集团在2022年就靠它实现了首次盈利,而且线下门店开到了1000多家,还收购了红布林这样的二手奢侈品平台,试图扩大品类覆盖。
转转的逻辑很清晰,既然C2C难管控、难赚钱,那就用重资产、重服务的方式,打造一个更可靠、更标准的二手交易环境。
不过,信任不是光靠砸钱就能买来的,2023年,转转就因为“阴阳检测报告”事件被推上风口浪尖,同一部手机,两次检测结果居然完全不同。
虽然平台后来推出了补救措施,但用户心里的问号并没有完全消失,转转在质检标准和透明度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既然官方验是转转未来的核心,那它到底能不能扛起大旗?还得看看转转在外界竞争中的位置。
退出自由市场,意味着转转彻底放弃了和闲鱼在C2C领域的竞争,而闲鱼也将成了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闲鱼不仅是一个交易平台,还成了年轻人交流兴趣、分享生活的社交场——这种黏性,是纯交易平台很难比拟的。
另一边,在C2B2C品质赛道上,转转也面临强敌,比如爱回收,就连得物、抖音等平台也开始切入二手市场,用流量和补贴抢用户,转转虽然在线下和质检上投入巨大,但规模上仍处于下风。
而且用户习惯也在变化,现在很多人卖二手前都会比价,如果平台检测后的报价低于预期,用户很可能转身就走。
转转的“官方验”模式虽然提升了信任,但也因为收服务费、流程复杂,劝退了一部分喜欢自由交易的老用户,要想留住人,转转光有“验”还不够,还得让用户觉得值。
不过,竞争激烈不代表没机会,转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提前押注了质检和服务体系,如果能真正解决信任问题,控制好成本,在手机、数码等核心品类上深耕,未必不能杀出一条路,二手市场的需求一直在增长,总有人更看重省心和安全。
转转关停自由市场,是一次典型的“舍车保帅”,它放弃了难以盈利的C2C业务,也避开了和闲鱼的正面厮杀,转而把资源集中到更能体现自身优势的官方验模式上。
短期来看,这可能会流失部分用户,但长期看,如果转转能在质检、服务、用户体验上持续突破,或许真能走出一条差异化之路。
二手交易的本质是信任,转转用重投入去换信任,方向是对的,但关键还在于执行,能不能让质检更透明、让流程更顺畅,如果能做到这些,转转未必不能“转”出一片新天地,市场永远需要靠谱的选择,而专注,往往是成功的第一步。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