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休整后,酝酿10月的变盘
之前总结了医药股的休整数据,经历了5-7月份反弹之后,8-9月份是明显的休整。而药明-康德在9.30日中阳,带领医药板块有一个异动,这会不会是10月变盘,重回热点的开始呢?还是值得的。我们来一步步分析,科技板块是在8-9月份活跃,也随着这一波高潮之后,最近2天,是明显分化,且有些已经开始调整了,资金有兑现的欲望,同时也面临业绩报的考验。还有我们注意到医药板块调整后,蓄势比较充分了,调整也基本到位了,有希望10月重新收复失地,冲击高点。
每年国庆期间,都有一个事件,即诺贝尔医学奖,一般都在10月初公布。每次也都会有相关题材股的刺激,无论如何,这都是对医药板块是一种利好。除此之外,10月上来就是三季报陆续展开。手里的个股要认真审视,三季报业绩究竟如何?现在的市场越来越成熟了,三季报业绩差的,业绩公布前后会杀一波,业绩好的,业绩公布前后会上涨。即便是创新药,科技等,也要考虑业绩。还有在下旬的重要会议,政策市最看重后续表态。维稳走势,最容易形成热点的切换。
2024年诺尔贝尔医药奖
全球创新药发展进入高潮期
近期有药明的交流会,经历了2024年的制裁恐慌之后,2025年特朗普对医药关税因素就变得小了很多。如今药明一体化CRDMO平台已经打造了肿瘤、抗感染、代谢、神经、免疫等多个疾病领域的专业能力。其中,生物学平台在肿瘤以外的疾病领域也都拥有着均衡的市场份额,并不依赖单一疾病种类。2022年1月到2025年上半年,临床前测试平台承载了约40%的来源于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国际BD交易项目。
2024年生物学业务平台收入中,来自新分子种类业务的比例超过30%。核酸领域,R端客户渗透率达到26%;靶向蛋白降解领域,客户渗透率高达67%。得益于一体化平台的优势,同时使用药明-康德研究端化学、生物学和临床前测试的客户数量和比例在逐年稳步提高,且同时使用药物发现和临床前测试服务的客户收入占比已经多年处于超过70%的高位。
根据Frost & Sullivan内部报告,2015-2024年间,全球研发管线蓬勃发展,无论是新分子种类还是管线数量都在持续攀升。合成类分子,包括小分子,以及多肽和寡核苷酸等合成类新分子,在整体管线中依然占据了半壁江山。2024年,合成类分子管线占比为54.3%。这些分子类型正是药明-康德主营业务的核心。
从全球角度来看,与2000年时相比,如今行业的研发费用已经增长了10倍。不仅仅是大药企,小型生物科技公司的研发创新投入也在持续增长。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承担了全球生态系统中探索前沿的重要任务,目前研发投入占比20%,预计未来的份额将进一步增加。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大量涌现,也更加倾向于使用CRO外包服务。2024年,全球CRO外包服务占比突破50%,根据行业预测,预计到2034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5%以上,接近2/3。总体来看,全球新药研发的金额在持续攀升。2024年,全球研发投入为2776亿美金,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攀升至4761亿。
所以,只要创新药行业保持活跃,那么医药产业链都会受益其中,这是最核心的要素。其余所谓的制裁、限制等因素,都很难违背这个大的背景。那么,无论是创新药、CRO/CXO、原料药、疫苗生科等,都会在这个大周期中抬高重心,并且依托业绩因素去持续,这期间肯定会有调整,但也必然保持景气周期的提升。接下来,针对行业未来看点和接下来博弈思路,做一个详解。
更新时间:2025-10-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